当前位置:首页> 优美作文> 文言文

奈何姓万文言文翻译(精选一篇)

发布时间:2023-06-18 08:16 文言文

  奈何姓万文言文翻译(精选一篇)范文1

  奈何姓万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矣,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父趣之。其子恚曰:"天下姓字伙矣,奈何姓万,自晨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初机士偶一解,而即以訑訑自矜有得。殆类是已。

  注释

  1、汝:汝州,今河南省西部。

  2、田舍翁:老地主。

  3、家资殷盛:家产富裕。

  4、累世不识之乎:几代人都不识字。累世,数代,接连几个世代。

  5、一岁:一年。

  6、聘楚士训其子:请一位楚国的老师教育他的儿子。楚士,楚国的读书人。训,教育。

  7、搦管临朱:拿着笔描红,练习写字。管,笔的代称。临朱,照着红颜色的原本写,即描红。

  8、辄:就,便。

  9、馆谷:请人开管教授功课应付给的酬金,即学费。

  10、谢:辞,辞退。

  11、具币:准备钱财,礼物。

  12、逾时:过了一些时候。

  13、姻友:指有姻亲关系的亲戚。

  14、治状:写一封请帖。治,办理;状,帖子一类的书信。

  15、趣之:催促他。趣,同"促",催促。之,代词,他,指田舍翁的儿子。

  16、恚(huì):抱怨,怨恨,恼怒。

  17、姓字:姓氏。

  18、伙:多。

  译文

  在汝州有个老地主,家产很是富裕,可是祖祖辈辈都不识字。有一年,他请了楚地(两湖区域)的读书人来家教他的儿子读书识字。老师开始教地主的儿子执笔描红写字,在纸上画一笔,对他说:“这是一字。”画两笔,说:“这是二字。”画三笔,说:“这是三字。”地主的儿子刚写完,便高兴得不得了,把笔一丢,回到他父亲那里,告诉他:“我已经学会了,不必再麻烦老师,花费那么多的钱请老师了。”他的父亲很开心,依着儿子,拿出钱来把楚地老师辞退了。

  过了几天,老地主准备邀请姓万的同辈亲友来喝酒,一早就叫儿子写一份请柬。过了很久还没有写成,父亲去催促他,儿子生气地说:“天下的姓氏那么多,干嘛非要姓万不可。我从一大早开始写到现在,才写完五百画。"

  那些本来有一点小聪明还可以读书的人偶然懂得一点,就自夸已经学有所得,不想再进一步学习上进。大概像田舍翁之子这般人吧。

奈何姓万文言文翻译(精选一篇)扩展阅读:

  奈何姓万文言文翻译(精选一篇)扩展阅读范文1

  在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闪耀“贵民”思想火花的言论,时有所见。兹举两例,概括其余:《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明言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安居乐业了,国家才能安宁;《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坦言人民最为重要,其次是国家,君主最轻。

  在中国古代,帝王凌驾于万民之上,定于一尊;有“以百姓为天”的言论,是难能可贵的.!呼吁出“以百姓为天”这个口号,必须有两个前提:1、必须是老百姓地位低下,不在天上。不然就用不着呼喊“以百姓为天”。2、践行这个口号,是一场骗局,是一场假戏。有人期盼,有人当真,还有人认为只要喊着喊着,它就是真局了。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人为什么一直呼喊这句口号了。

  原文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人君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王者,为之有也.”

  翻译

  齐桓公问管仲道:“当君王的人,应尊重什么?”(管仲回答)说:“应尊重天。”(于是)桓公仰而望天。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苍苍莽莽的天,当君王的人,要把百姓当作天。(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百姓亲附,就可安宁;百姓辅助,就能强盛;百姓反对,就很危险;百姓背弃,就要灭亡。”

  评论

  “以百姓为天”之论,振聋发聩,难能可贵!在古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闪耀“贵民”思想火花的言论,时有所见。《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明言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安居乐业了,国家才能安宁。《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坦言人民最为重要,其次是国家,君主是最轻的。

  字词解释

  1. 贵:崇尚,重视

  2. 苍苍茫茫:形容广阔无边

  3. 君:做......君主

  4. 与;赞许,称赞

  5. 辅;辅佐,协助,帮助

  6. 非;非难,责怪

  7. 背:背弃,离弃

  8. 人;这里指统治者

  9. 谓:说,所说

  10.诗:诗经

  11.遂:顺终究

  12.齐桓公理解的“天”是指 自然界苍苍茫茫的天

  13.管仲理解的“天”是指 百姓

  奈何姓万文言文翻译(精选一篇)扩展阅读范文2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帝议佐百姓诏》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品简介

  《文帝议佐百姓诏》这篇文章出自《汉书·文帝纪》,属于诏令类的古文。全文表达了这位封建帝王对百姓疾苦的关心。诏中探求民众疾苦的原因,反复设问,诚意跃然纸上。

  作品原文

  文帝议佐百姓诏

  间(1)者数年比(2)不登(3),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4)。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

  夫度(5)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6)、以害农者蕃(7)、为酒醪以靡谷者多(8)、六畜(9)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10),吾未能得其中。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11)、博土(12)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13)远思,无有所隐。

  作品注释

  (1)间:jián,近、近来。

  (2)比:连续,频繁。

  (3)登:作物的.成熟和收获。

  (4)咎:灾祸、祸根,也可引申为过失。这句是说,不明白它的祸根所在。

  (5)度:duó,量,计算,此处为丈量土地。

  (6)末:古有士、农、工、商的顺序,商排最末尾。有轻视商的意思。

  (7)蕃:繁多。

  (8)醪(láo):酒。靡(mí):浪费。

  (9)六畜:即马、牛、羊、鸡、犬、豕。

  (10)义:道理,意义。

  (11)二千石:汉代内自九卿郎将,外至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这里是以禄俸为职务的代称。

  (12)博士:秦及汉初立博士,掌管古今史事待问及书籍典守。到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置弟子员,此后博士专讲经学传授,与文帝、景帝时的博士制度有区别。

  (13)率意:竭尽心意。

  原文

  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

  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能得其中。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土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

  作品译文

  近来连续几年作物欠收,又有水灾旱灾和疾病成灾,我非常担忧啊。我愚而不明,不知道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我想,我的政策有过失因而执政有过错吗?是天道有不顺、地利或许没有得到、人事大都失去了和睦、鬼神被遗弃没有祭祀吗?为什么会这样呢?养官的俸禄是不是太多了,没用的事是不是做得太多了?为什么民众的粮食会匮乏呢?

  计算(一下)田地没有更少,统计民众人口没有增加,按照人口来算田地,那比古人还有多余啊,但吃的东西非常不足的,它的根源在哪里呢?难道是百姓从事商业损害农业的地方很多,还是做酒浪费的谷子很多,禽畜吃掉的粮食很多吗?大大小小的道理,我没能明白它的主要原因,要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们讨论这个问题,有可以帮助百姓的办法,用心大胆地广开思路,不要有所隐瞒!

  作品赏析

  这篇文章全文共分四段:首段说明忧虑民生的日益困苦。二段从朝廷行正和官吏方面设想民困的原因。三段从民情习俗方面设想民困的原因。末段令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等仔细讨论,不可以隐讳。通篇辞、意委婉,官式文书而如话家常,流露在字裏行间的爱民之心,特别感人。汉文帝刘恒是封建社会中一位比较能体贴民间疾苦的皇帝。

  作者简介

  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是汉朝的第三个皇帝(不包括两位汉少帝的情况下),汉族,汉高祖刘邦第4子,汉惠帝刘盈弟,母薄姬,被立为代王,建都晋阳。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吕产、吕禄企图发动政变夺取帝位。刘恒在周勃、陈平支持下诛灭了诸吕势力,登上皇帝宝座,是为文帝,在位23年。汉文帝在位期间,是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他和他儿子汉景帝统治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被史家誉为“文景之治”

  奈何姓万文言文翻译(精选一篇)扩展阅读范文3

  原文:

  谢尚字仁祖,豫章太守鲲之子也。幼有至性。七岁丧兄,哀恸过礼,亲戚异之。八岁,神悟夙成。鲲尝携之送客,或曰:“此儿一坐之颜回也。”尚应声答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席宾莫不叹异。十余岁,遭父忧,丹杨尹温峤吊之,尚号啕极哀。既而收涕告诉,举止有异常童,峤甚奇之。及长,开率颖秀,辨悟绝伦,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好衣刺文袴,诸父责之,因而自改,遂知名。善音乐,博综众艺。司徒王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为“小安丰”,辟为掾。袭父爵咸亭侯。始到府通谒,导以其有胜会,谓曰:“闻君能作鸲鹆舞,一坐倾想,宁有此理不?”尚曰:“佳。”便著衣帻而舞。导令坐者抚掌击节,尚俯仰在中,旁若无人,其率诣如此。

  转西曹属。时有遭乱与父母乖离,议者或以进仕理王事,婚姻继百世,于理非嫌。尚议曰:“有心之人,决不冒荣苟进。冒荣苟进之畴,必非所求之旨,徒开偷薄之门而长流弊之路。或有执志丘园、守心不革者,犹当崇其操业以弘风尚,而况含艰履戚之人,勉之以荣贵邪?”

  时安西将军庾翼镇武昌,尚数诣翼谘谋军事。尝与翼共射,翼曰:“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赏。”尚应声中之,翼即以其副鼓吹给之。尚为政清简,始到官,郡府以布四十匹为尚造乌布帐。尚坏之,以为军士襦袴。

  大司马桓温欲有事中原,使尚率众向寿春,进号安西将军。初,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绥怀之遇怒据许昌叛尚讨之为遇所败收付廷尉。时康献皇后临朝,特令降号为建威将军。

  桓温北平洛阳,上疏请尚为都督司州诸军事。将镇洛阳,以疾病不行。升平初,又进都督豫、冀、幽、并四州。病笃,征拜卫将军,加散骑常侍,未至,卒于历阳,时年五十。谥曰简。

  (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九》,有删改)

  译文:

  谢尚字仁祖,是豫章太守谢鲲的儿子。从小就有卓绝的品性。七岁时兄长去世,他哀恸的`感情超出礼法,亲戚对其感到惊异。八岁时,就已具有高超出奇的智慧。谢鲲曾带谢尚为宾客饯行,有客人说:“这小孩子是座中的颜回啊。”谢尚应声答道:“座中没有尼父,怎能辨别出颜回!”一席的宾客没有不赞叹惊异的。谢尚十多岁时,父亲去世,当时丹杨尹温峤来谢尚家吊唁,谢尚号啕大哭,哀伤至极。之后擦干眼泪诉说经过,举止言语异于平常的孩童,温峤觉得很奇异。等到成人后,谢尚显露出聪明秀异,分辨理解的能力无与伦比,他行为洒脱、不拘细节,不做平庸粗俗的事。喜欢穿绣有花纹的裤子,叔叔们责怪他,他因此改掉了这一嗜好,于是显名于世。谢尚擅长音乐,广通多种技艺。司徒王导十分器重他,把他比作王戎,常称他为“小安丰”,召他为自己的属官。谢尚又世袭父亲爵位咸亭侯。他刚到司徒府通报名帖时,王导因府上正有盛会,便对他说:“听说你能跳《鸲鹆舞》,满座宾客渴望一睹风采,不知你可否满足众人意愿?”谢尚说:“好。”便穿好衣服戴上头巾翩翩起舞。王导让座中宾客拍掌击节,谢尚在席中上下起舞,旁若无人,他就是如此率真任性。

  谢尚后来迁任西曹属。当时有些人因遭逢战乱与父母离别,议论者认为仕进是治理君王之事,婚姻是延续百世之事,在情理上没有影响。谢尚议论说:“有心的人,决不贪图荣耀苟且仕进。贪图荣耀苟且仕进之辈,必定不是所追求的宗旨,这只会打开苟且不淳厚的大门,成为相沿下来的社会弊端。有时候有人志在田园守心不变,还应推崇他们的节操以弘扬高洁的风尚,更何况那些含悲怀痛的不幸之人,还要去鼓励他们谋取富贵荣耀吗?”

  当时,安西将军庾翼镇守武昌,谢尚多次到庾翼处商议军事。曾经和庾翼一起射箭,庾翼说:“你如果射中,我就把军中的鼓吹奖赏给你。”谢尚应声射中,庾翼就把他的备用鼓吹送给谢尚。谢尚为官清廉,理政简易,他刚到任时,郡府用四十匹布为他造乌布帐。谢尚将其拆散,拿去为将士们做了衣裤。

  大司马桓温想北伐中原,让谢尚率部进军寿春,进号为安西将军。当初,苻健部将张遇向谢尚投降,谢尚对他不加安抚。张遇十分恼怒,便占据许昌谋反。谢尚讨伐张遇,被张遇打败,并被拘捕送交廷尉治罪。当时康献皇后临朝执政,便特令只将谢尚降职为建威将军。

  桓温北伐收复洛阳,上书朝廷请求任命谢尚为都督司州诸军事。谢尚准备前往洛阳,但因病未上任。升平初年,又被朝廷任命为豫、冀、幽、并四州的都督。谢尚因病重,被征召回朝,授卫将军,加散骑常侍,还未到任,就在历阳病逝,终年五十岁,谥号简。

  奈何姓万文言文翻译(精选一篇)扩展阅读范文4

  原文

  谢万北征,常以啸咏自高,未尝抚慰众士。谢公甚器爱万,而审其必败,乃俱行,从容谓万曰:" 汝为元帅,宜数唤诸将宴会,以说众心。" 万从之。因召集诸将,都无所说,直以如意指四坐云:" 诸君皆是劲卒。" 诸将甚愤恨之。谢公欲深著恩信,自队主将帅以下,无不身造,厚相逊谢。及万事败,军中因欲除之。复云:" 当为隐士。" 故幸而得免。

  注释

  1.《谢万北征》:谢万北征一事参看《方正》第55则注①。

  2.劲卒:精锐的兵。《资治通鉴·晋纪》胡三省注:"凡奋身行伍者,以兵与卒为讳;既为将矣,而称之为卒,所以益恨也。"

  3.队主:一队之主;队长。古代军队的编制是一百人为一队。

  4.隐士:指谢安。按:谢万北征时,谢安还隐居东山,未曾出来做官。所以能和谢万俱行。谢万被废后,谢安始有出仕志。

  5.从容:随口。

  6.无所说:没什么话说。

  7.劲卒:精壮的士兵。

  8.队主:某兵种的长官。

  9.当为隐士:意谓应当想想谢安。谢安当时隐于会稽。

  10.说:通"悦"取悦

  11.审:明白

  12.造:到,前往,引申为拜访。

  译文

  谢万北征前燕时,常常以长啸吟咏自命不俗,从不体恤全体将士。哥哥谢安器重爱护谢万,但也明白他肯定要败,就一起随军出征,他随口对谢万说:" 你作为元帅,应该经常召集将领们宴会,以便让大家能心情愉快。"

  谢万听从他的建议。于是就召集将领们聚会,他什么也不说,只是用如意指着大家说:" 你们都是勇猛的士兵。" 众将听罢非常气愤。谢公想在将士中加强恩德威信,自主帅以下的大小将领,他都亲自去拜访,诚恳地表示了道歉。

  等谢万兵败,军中的人想除掉他。谢安又说:" 这样的人应该去作隐士。" 谢万这才得以幸免。

  人物简介

  文中人物

  谢万(321-361) 字万石,谢安的弟弟。又称中郎。父谢裒。妻王荃(扬州刺史太原王述之女)。341年,晋咸康七年辟司徒府掾吏、迁右西曹属;345年,兴宁三年为会稽王抚军大将军司马昱府从事中郎、吏部郎;?年,吏部郎;356年,永和十二年出为吴兴太守;358年,升平二年八月西中郎将、持节、督司豫冀并四州军事、豫州刺史、领淮南太守;361年,隆和元年迁散骑常侍。

  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汉族,浙江绍兴人,祖籍陈郡阳夏(今中国河南省太康)。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

  作者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时代背景

  北伐失败 恒温独大

  谢万才能和器量皆优异出众,升平二年(358年),任安西将军、豫州刺史的哥哥谢奕去世,谢万任西中郎将,持节监司、豫、冀、并四州诸军事,兼任豫州刺史。肩负北伐大任,表现得高傲豪纵,毫不安抚士众。谢安见此十分忧心。

  升平三年(359年),谢万与北中郎将郗昙兵分两路,北伐前燕溃败,谢万回时就被废为庶人。满朝文武害怕桓温一家独大。桓温是当下最有权有势的人,他不仅占据着荆州这样的军事要地,掌控全国近一半地方的实权,而且还拥有强大的.军队。

  促成谢安东山再起

  东晋部队打了一个败仗,损失了15000人,丢了几座城池。其实,这对屡战屡败的东晋部队来说,算不了什么,但是总指挥谢万不仅被革职,而且被贬为庶人,永远不能再当官。虽然合情合理,但真是有点小题大做了。陈郡谢家面临灭顶之灾,这下满朝文武不干了,劝说的人络绎不绝跑到谢家,要谢安出山。

  在强势的桓温面前,一直以来,朝廷依靠拱卫首都建康(今南京)的周边大区扬州、西府豫州和北府徐州,与桓温维持恐怖平衡。特别是豫州,它是谢家经营十五年的领地,桓温用了许多手段,始终不能拿下。谢家在豫州受到重挫,唇亡齿寒,东晋皇室和名门大户人人自危,谢安不得不出山。

  奈何姓万文言文翻译(精选一篇)扩展阅读范文5

  《从三到万》

  原文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遗楚士。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父趣之,其子恚曰:“天下姓氏夥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注释

  1、搦管:握笔

  2、临朱:描红,教师写好红色楷字再教初学儿童用墨笔填写

  3、馆谷:教学报酬,古代多用谷物作薪水

  4、姻友:亲戚朋友

  5、伙:多

  6、殷:富足、富裕

  7、盛:充足

  8、岁:年

  译文

  有个乡村老头,家里很富裕,但几代人都不识"之"字"乎"字.有一年,请来一位楚地的读书人教他的儿子.这位老师一开始先教他的儿子执笔描红.写一画,教他说:"这是一字."写二画,教他说:"这是二字."写三画,教他说:"这是三字."富翁的儿子觉得读书写字太简单了,就非常高兴,丢掉笔回去告诉他的父亲,说:"我学会了!我学会了!可以不必烦劳老师,再多花学费了,请辞退他吧!"他的父亲很高兴,就依从了自己的儿子,准备了一笔钱辞退了那位楚地的读书人.

  过了一些时候,富翁打算邀请一位姓万的姻亲来喝酒,叫他儿子早晨起来就写一份请贴.但等了好久仍不见写成,父亲就去催促他,他儿子抱怨说:"世上姓氏很多,为什么偏偏要姓'万'呢 我从清早写起,直到现在,才写完了五百画!"

  相关介绍

  阅读理解题:

  从三到万

  马南邨

  ①学习文化知识能不能走终南jié 径呢?这是许多初学的同志时常提出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过于笼统。一定说能或不能,都不恰当。这要看学习的是什么人,学什么,用什么方法等等,要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但是,一般地说,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

  ②“文化”这个词儿在外国文里本来就是积累的意思。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很早就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这是符合于一般规律的正确方法。因为学习不但要靠理解力,还要靠记忆力,而无论一个人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无论有多强,要理解和记住刚学会的东西,总要有一个过程;哪一个妄人如果想一下子就把什么都学会,其结果必定要吃大亏。

  ③有一个故事在明清人酌笔记中重复出现了多次,尖锐地讽刺了这种妄人。这个故事是说:“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nuò)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父趣(cù)之,其子恚(huì)曰:天下姓氏夥(huǒ)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④这个故事比较通俗易懂,有的相声演员也曾讲过。但是,人们大都只把它当做笑话,而不把它看成一个严肃的讽刺性故事。我的看法不是这样,我以为我们应该从这个故事中,吸取一些关于学习方面的经验教训。

  ⑤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习过程中有若干重要的关节,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学习的成败。初学的一个最重要关节,就是在刚刚学会一、二、三或外国文A、B、C等等的时候,有一些轻浮的人,正如那个富翁的儿子一样,往往就“欣欣然”起来,以为“得矣,得矣”,什么都懂得了。这也好像学打拳的人,刚学会几个动作的时候,多半以为自己很了不得,处处想跟别人较量几下子。倒是学得多了,真正有了一些本领,才反而虚心起来。由此可见,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是自命不凡;越是有本领的才越谦虚谨慎。

  ⑥从教学的过程来说,不管要学什么,教的人总要从易而难,逐步深入地把知识教给学生。因此,好的教师在开始的时候,应该给学生一个印象,觉得入门不难,往后才能越学越有信心。而学生如果自命不凡,看到入门很容易,就把老师一脚踢开,那么,他就什么也学不成。正如那个富翁的`儿子一样,他以为从此可以不必再请老师了。殊不知他根本还不曾入门,只学会一、二、三,对于所谓“六书”等起码的知识一点也不懂,所以他父亲叫他给姓万的亲友写请帖,他就傻眼了。

  ⑦实际上,一、二、三这三个字的确很好认,而从三到万,从文字结构上说却经过了许多复杂的变化。要懂得这些变化,也好像其他各种知识一样,必须逐渐学习,并且需要老师指导,不可能只凭件么“天才”就可以很快学会的。如果完全没有人教,倒很可能什么也学不会。我们之所以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理由也就在此。

  ⑧我们不懂的东西还很不少,都迫切需要虚心学习。但是,在学习上有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从三到万这个故事似乎对我们有一些启发。我们无妨以此为例,举一反三,想一想怎样才能更好地加强我们的学习吧。

  小题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jié______径

  小题2:第⑤段中除了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外,还运用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3分)

  小题3:本文论证严密,开篇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点,再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古代一则故事得到的教训两方面加以论述,然后又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点经验教训中告诉我们怎么做,最后总结全文。(9分)

  小题4:下列句子可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积土成山,积水成渊。B.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C.书非借不能读也。D.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小题5:请结合相关链接的内容,仿照例句补写一个“越是有本领的才越谦虚谨慎”的事例。(3分)

  相关链接: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带着战火硝烟的陈毅在第二天,便以市长的身份正式接管了**。刚解放的上海各种物品奇缺,特别当陈毅市长了解到市民缺乏盘尼西林等药品时,他连夜登门造访深居简出、闭门著书的化学家齐仰之,请他出面主持此类研究工作。但齐几番推脱,后来陈毅终于用他的真诚,让齐仰之欣然同意主持筹建盘尼西林药厂。

  例句:刘备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

  参考答案:

  小题1:捷(2分)

  小题2:对比论证(3分)

  小题3: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不宜要求过急。(3分)我国古代的读书人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2分)。学习态度要谦虚谨慎。(2分)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2分)

  小题4:A(3分)

  小题5:陈毅夜登陋室诚聘齐仰之。(3分)

  小题1:

  试题分析:先用普通话读准拼音,然后根据语境写汉字,注意理解词义,不要写错字。

  小题2:

  试题分析: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根据文段内容判断。作者将“轻浮的人”与“真正有本领的人”进行比较,是对比论证。

  小题3:

  试题分析: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点,根据其提示依次阅读文章,找到相关的句子概括填空即可。

  小题4:

  试题分析: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习要注重积累,比如几项内容,选择与论点相关的一项。

  小题5:

  试题分析:抓住“刘备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句式特点和内容要点(两个人物关联一个事件),根据材料内容找出人物和事件仿写。

  奈何姓万文言文翻译(精选一篇)扩展阅读范文6

  原文:

  谢万北征,常以啸咏自高,未尝抚慰众士。谢公甚器爱万,而审其必败,乃俱行,从容谓万曰:" 汝为元帅,宜数唤诸将宴会,以说众心。" 万从之。因召集诸将,都无所说,直以如意指四坐云:" 诸君皆是劲卒。" 诸将甚愤恨之。谢公欲深著恩信,自队主将帅以下,无不身造,厚相逊谢。及万事败,军中因欲除之。复云:" 当为隐士。" 故幸而得免。

  译文:

  谢万北征前燕时,常常以长啸吟咏自命不俗,从不体恤全体将士。哥哥谢安器重爱护谢万,但也明白他肯定要败,就一起随军出征,他随口对谢万说:" 你作为元帅,应该经常召集将领们宴会,以便让大家能心情愉快。"

  谢万听从他的'建议。于是就召集将领们聚会,他什么也不说,只是用如意指着大家说:" 你们都是勇猛的士兵。" 众将听罢非常气愤。谢公想在将士中加强恩德威信,自主帅以下的大小将领,他都亲自去拜访,诚恳地表示了道歉。

  等谢万兵败,军中的人想除掉他。谢安又说:" 这样的人应该去作隐士。" 谢万这才得以幸免。

  奈何姓万文言文翻译(精选一篇)扩展阅读范文7

  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宋孝宗当初爱惜他的才干,向周必大打听杨万里的情况,周必大没有说杨万里的好处,因此他没有被起用。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韩侂胄)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杨万里说:“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侂胄很生气,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韩侂胄日益权高,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虑国事,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族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哭,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完就去世了。

  奈何姓万文言文翻译(精选一篇)扩展阅读范文8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奈何姓万文言文翻译(精选一篇)扩展阅读范文9

  原文

  陈万年乃朝中显官,尝病,召子咸教戒于床下。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选自《汉书陈万年传》)

  译文

  陈万年是朝中的重臣,曾经(有一次)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告诫他,讲到半夜,陈咸打瞌睡了,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想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你的父亲(我)(口口声声)教你、告诫你,你却打瞌睡,不听我的话,这是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道歉说:“您说的话(的意思)(我)都(知道),主要意思是教我奉承(别人)。”陈万年不敢再说了。

  以下为另一版本:

  陈万年是朝中的重臣,曾经(有一次)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告诫他,讲到半夜,陈咸睡着了,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想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告诫你,你却睡了,不听我的话,这是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道歉说:“您说的'话(我)都(知道),主要意思是教我奉承(别人)。”陈万年不再说话了。

  注释

  1。尝:曾经。

  2。戒:同“诫”,告诫;教训。

  3。语:谈论。

  4。睡:打瞌睡。

  5。欲:想要。

  6。杖:名词用作动词,用棍子打。

  7。之:代词,指代陈咸。

  8。曰:说。

  9。乃公:你的父亲 ,乃:你

  10。谢:道歉,认错。

  11。具:都。

  12。大要:主要的意思。

  13。谄(chǎn):谄媚,奉承。拍马屁。

  14。乃:于是,就。(古文中固定的标准文言文实词)

  15。复:再。

  16。言:话。

  17。显:显赫。

  奈何姓万文言文翻译(精选一篇)扩展阅读范文10

  原文

  陈万年乃朝中显官,尝病,召子咸教戒于床下。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选自《汉书陈万年传》)

  译文

  陈万年是朝中的重臣,曾经(有一次)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告诫他,讲到半夜,陈咸打瞌睡了,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想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你的父亲(我)(口口声声)教你、告诫你,你却打瞌睡,不听我的话,这是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道歉说:“您说的话(的意思)(我)都(知道),主要意思是教我奉承(别人)。”陈万年不敢再说了。

  以下为另一版本:

  陈万年是朝中的重臣,曾经(有一次)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告诫他,讲到半夜,陈咸睡着了,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想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告诫你,你却睡了,不听我的话,这是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道歉说:“您说的`话(我)都(知道),主要意思是教我奉承(别人)。”陈万年不再说话了。

  注释

  1.尝:曾经。

  2.戒:同“诫”,告诫;教训。

  3.语:谈论。

  4.睡:打瞌睡。

  5.欲:想要。

  6.杖:名词用作动词,用棍子打。

  7.之:代词,指代陈咸。

  8.曰:说。

  9.乃公:你的父亲 ,乃:你

  10.谢:道歉,认错。

  11.具:都。

  12.大要:主要的意思。

  13.谄(chǎn):谄媚,奉承。拍马屁。

  14.乃:于是,就。(古文中固定的标准文言文实词)

  15.复:再。

  16.言:话。

  17.显:显赫。

  奈何姓万文言文翻译(精选一篇)扩展阅读范文11

  陈万年教子

  陈万年乃朝中重臣,尝病,召其子陈咸戒于床下,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读“缠”的音))也。” 万年乃不复言。

  选自(班固《汉书●陈万年传》)

  译文

  陈万年是朝中的重臣,曾经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告诫他做人的道理,讲到半夜,陈咸打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你的父亲口口声声教你,你却打瞌睡,(你)不听我的话,这是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道歉说:“您说的话的意思我都知道,主要意思是教我奉承拍马屁。”陈万年于是不敢再说话。

  注释

  1.咸:陈咸,陈万年之子。

  2.戒:同“诫”,告诫。

  3.大要:主要。

  4.乃公:你的父亲

  5.尝:曾经。

  6.具:全,都

  7.谢:道歉

  8.语:说话

  9.显:显赫

  10.杖:打

  11.其:陈万年的儿子(代词)

  12.之:代(陈咸)

  13.曰:说

  14.大要;主要的意思。

  15.具晓:完全明白

  16.复:再

  17.具晓所言:您说的话的.意思我都明白

  18.谄(chǎn):奉承拍马屁。

  19.睡:打瞌睡。

  启发

  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身上印下深深的烙印,所以说,作为父母千万要做一个合格“产品”.但是也有教孩子走歪道的父母,文中陈万年就是其中一个。

  ②在这个世界上有长辈教唆小辈学会阿谀奉承的,陈万年就是这类反面角色的代表之一,但也有一些好的长辈。

  ③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不要光阿谀奉承与听信谗言。

  • 相关推荐

【奈何姓万文言文翻译(精选一篇)】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