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3-28 12:01 听课报告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用听课来快速成长,听课能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让我们把这些收获整理成听课报告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听课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听课调研报告11、每位教师在课程改革认识

  听课调研报告1

  1、每位教师在课程改革认识上有了自己的思考,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不管是在教材使用上、学生评价上、还是教学方式、方法运用上都有所体现。

  2、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练习形式多样,有卡片、填空、开火车、学生自己出题等形式。

  3、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形成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与合作、参与课堂、自主学习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课堂自主学习生生互动、互帮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

  4、学生评教机制及时、到位。星级评价。

  5、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在课堂上,学生看到更多的是教师亲切的教态,听到更多的是有趣、生动、贴近学生的语言。师生间轻松和谐、平等互爱的关系,打消了学生的畏怯感和怕羞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教材的使用在课堂上能对现行教材创造性的处理。

  听课调研报告2

  本学期我校小教部开展以“深入村小,保证教师专业素质均衡发展,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课堂教学调研活动。在学校统一带队下小教部先后对八个单位的42个村小进行听课指导。通过深入村小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多少年来,教师用课程标准提出新理念引领小学课堂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很大变化,教师的确在努力改变着自己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善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有了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村小听课中,大部分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有效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我们眼界大开。如,台吉镇中心校于艳华老师上二年级《方向与路线》这节课,在导入部分创设生活的情境。把书中辨认方向的情景改为校园内部情景,出示图后问:学生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本校的校园花坛)以校园花坛为中心学习辨认八个方向。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学生从看到校园内的照片激发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为有效学好八个方向奠定了基础。

  二、重视有效操作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实践操作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想象、模拟、设计、思考等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来理解新知,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内容。如,台吉镇中心校吕彩华老师上三年级《分一分》这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试一试、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涂一涂等活动来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让每个学生经历过程和体验成功,不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注重有效学习方式体验成功快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活动方式,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来自于外界探究性活动。因此,要让学生用探索的学习方式去探究新知,在新的课程标准中,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能力,采取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如台吉镇中心校刘兴阁,教学有风格,在上五年级《合格率》这节课,紧扣自编的'一首儿歌“要求合格率,其实很简单,分母是总共的,分子是合格的,结果是一个百分率。”改变以往学生单一,被动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来解决问题,根据次儿歌自主探究出勤率、发芽率、出粉率等等,在思考中,体验快乐,获得知识。

  四、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到村小听课,听的都是常规课。但教师都能努力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课堂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多媒体的声、像画面,为学生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情境。用情境的外在形式,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如台吉镇中心校刘刘雪梅老师,在上一年级《认识人民币》这节课,能有效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在电脑上购物操作,体会应付的钱、付出的钱、与应找回的钱三者之间的关系。很有效果,做到了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虽然部分教师年龄偏大、教学策略僵化,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他们的心是真诚的,这一辈子哪都不想去,就想为村小奉献一辈子。然而,这一辈子哪都没去过,出外学习的机会几乎没有。教研员的到来使他们兴奋不少,在纯真中感受真和善,体味苦与甜。可以说一部分教师对课改新理念把握不到位,注重形式,忽视本质。出现了不少制约课堂实效性和影响教学质量的新问题、新困惑。实事求是地讲存在问题也不少:

  1、有些课堂教学内容被机械的情境所套住,牵强附会地联系生活实际,其结果是既浪费了宝贵时间,又妨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2、教师钻研教材不够,想法太随意,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编写意图。

  3、在部分教师课堂上,学生分组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交流,缺乏平等的沟通,没有深层的交流和碰撞;

  4、在部分教师课堂上过于追求手段现代化,有的教师不惜花费很多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结果并不有效

  5、课堂练习设计缺乏层次性和趣味性。形式单一。知识的提升拓展不到位。

  6、在部分教师课堂上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表面看教学有条理,实质上这是传统以师为中心,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互动和合作探究。

  7、部分教师面对课堂上生成的新问题缺乏应变能力,教学语言不够准确,缺乏幽默诙谐,规范、精练的语言。

  8、从课堂教学上看出教师平时不爱教研,缺乏科研教研意识。

  9、对师校单元测试卷不能做到及时使用,更谈不上研究试卷,忽视了检测,影响有效教学。

  总之,通过深入村小的调研活动,是我们更加坚定了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生命。探索和建立和谐的有效课堂教学之路,是我们的责任。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使双基训练更扎实,教学容量更厚实,学生思维更活跃,教学方式更灵活,课堂教学更有效。

听课调研报告扩展阅读:

  听课调研报告扩展阅读1

  本学期我校小教部开展以“深入村小,保证教师专业素质均衡发展,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课堂教学调研活动。在学校统一带队下小教部先后对八个单位的42个村小进行听课指导。通过深入村小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多少年来,教师用课程标准提出新理念引领小学课堂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很大变化,教师的确在努力改变着自己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善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有了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村小听课中,大部分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有效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我们眼界大开。如,台吉镇中心校于艳华老师上二年级《方向与路线》这节课,在导入部分创设生活的情境。把书中辨认方向的情景改为校园内部情景,出示图后问:学生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本校的校园花坛)以校园花坛为中心学习辨认八个方向。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学生从看到校园内的照片激发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为有效学好八个方向奠定了基础。

  二、重视有效操作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实践操作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想象、模拟、设计、思考等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来理解新知,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内容。如,台吉镇中心校吕彩华老师上三年级《分一分》这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试一试、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涂一涂等活动来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让每个学生经历过程和体验成功,不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注重有效学习方式体验成功快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活动方式,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来自于外界探究性活动。因此,要让学生用探索的学习方式去探究新知,在新的'课程标准中,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能力,采取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如台吉镇中心校刘兴阁,教学有风格,在上五年级《合格率》这节课,紧扣自编的一首儿歌“要求合格率,其实很简单,分母是总共的,分子是合格的,结果是一个百分率。”改变以往学生单一,被动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来解决问题,根据次儿歌自主探究出勤率、发芽率、出粉率等等,在思考中,体验快乐,获得知识。

  四、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到村小听课,听的都是常规课。但教师都能努力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课堂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多媒体的声、像画面,为学生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情境。用情境的外在形式,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如台吉镇中心校刘刘雪梅老师,在上一年级《认识人民币》这节课,能有效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在电脑上购物操作,体会应付的钱、付出的钱、与应找回的钱三者之间的关系。很有效果,做到了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虽然部分教师年龄偏大、教学策略僵化,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他们的心是真诚的,这一辈子哪都不想去,就想为村小奉献一辈子。然而,这一辈子哪都没去过,出外学习的机会几乎没有。教研员的到来使他们兴奋不少,在纯真中感受真和善,体味苦与甜。可以说一部分教师对课改新理念把握不到位,注重形式,忽视本质。出现了不少制约课堂实效性和影响教学质量的新问题、新困惑。实事求是地讲存在问题也不少:

  1、有些课堂教学内容被机械的情境所套住,牵强附会地联系生活实际,其结果是既浪费了宝贵时间,又妨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2、教师钻研教材不够,想法太随意,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编写意图。

  3、在部分教师课堂上,学生分组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交流,缺乏平等的沟通,没有深层的交流和碰撞;

  4、在部分教师课堂上过于追求手段现代化,有的教师不惜花费很多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结果并不有效

  5、课堂练习设计缺乏层次性和趣味性。形式单一。知识的提升拓展不到位。

  6、在部分教师课堂上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表面看教学有条理,实质上这是传统以师为中心,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互动和合作探究。

  7、部分教师面对课堂上生成的新问题缺乏应变能力,教学语言不够准确,缺乏幽默诙谐,规范、精练的语言。

  8、从课堂教学上看出教师平时不爱教研,缺乏科研教研意识。

  9、对师校单元测试卷不能做到及时使用,更谈不上研究试卷,忽视了检测,影响有效教学。

  总之,通过深入村小的调研活动,是我们更加坚定了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生命。探索和建立和谐的有效课堂教学之路,是我们的责任。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使双基训练更扎实,教学容量更厚实,学生思维更活跃,教学方式更灵活,课堂教学更有效。

  听课调研报告扩展阅读2

  本学期分别深入到xx中学等中学进行听课调研,共听课35节,评课14次,与开课学校老师集备(或网络集备)70余次。在此过程中发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不到位,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从听课中发现,老师急于把数学的解题、应试经验传授给学生,弱化了对相关概念的分析、解读。对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面面俱到,重点林立,聚会不当,平均用力,导致学生理解接受上困难重重,教师课堂上应接不暇,以致于完不成自己设定的教学任务,拖课现象较普遍。

  二、教师教学基本功有待提升:

  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言(咬文嚼字)、画(图)、演(算、演示)、析(题)、变(式)等能力需要老师自觉提升。这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三、教师的教育观、教材观、教研观与教学观有等更新

  听课过程中深切感受到授课教师“教导”的意识、“告知”的意识、“给予”的意识、“修正”的意识过强,从而使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机械模仿、疲于应付、思维定势状态中。教学效益堪忧。

  建议:

  1、加强教师常规管理,加强教研组集备与研讨。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环节逐项进行研讨,寻求更为合理的设计方案。

  2、加强教师间相互听评课,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馈。

  3、 引导教师思考如何处理好“启”与“导”、“教”与“学”的关系,启思、导学,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营造富于思考的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培养习惯、掌握方法。

  4、加强教师个人的数学素养与业务修炼,提倡 “上一堂自己满意的课”,从一节好课到每节课都能经得起推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一日为师,不负学生。

  听课调研报告扩展阅读3

  新年过后,重点对1—3年级数学进行听课,最近又对全校数学课进行听课。针对课堂教学情况都进行了交流,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不在对每节课教学情况进行评价,主要通过听课情况谈几点思考:

  1、每位教师在课程改革认识上有了自己的思考,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不管是在教材使用上、学生评价上、还是教学方式、方法运用上都有所体现。

  2、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练习形式多样,有卡片、填空、开火车、学生自己出题等形式。

  3、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形成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与合作、参与课堂、自主学习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课堂自主学习生生互动、互帮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

  4、学生评教机制及时、到位。星级评价。

  5、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

  在课堂上,学生看到更多的是教师亲切的教态,听到更多的是有趣、生动、贴近学生的语言。师生间轻松和谐、平等互爱的.关系,打消了学生的畏怯感和怕羞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教材的使用。

  在课堂上能对现行教材创造性的处理。

  建议:

  1、备课做的不够钻研、挖掘力度不够。

  2、5分钟利用:时间不要过长,否则影响新授课的教学。

  3、星级评价的兑现问题;

  4、教师对学生放手不够。

  5、,练习形式单一,练习容量小。

  6、课堂节奏不够快,导致课堂松散,容量小。

  听课调研报告扩展阅读4

  此次,市教研员来到我们三小听课,由李老师和薛老师两位教研员分开学段共听六节数学课,我有幸上了一节课——《平均分》。

  这节课,我准备充分,提前备好课,制作好课件,准备好教具,也让孩子准备好学具。课堂内,我以“数学大本营”为主线,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既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又促使学生对除法产生亲切感。

  整节课,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实用性和创新性,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注重学生的交互学习。学生的操作与电子白板相结合,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上完课后,我很满意,也很高兴。从听课老师啧啧称赞声中,从孩子灿烂的笑容中,我体味到了上课的幸福。

  教研员李夏蔚老师,共听3节数学课,就开始了评课。

  王彬老师所执教的课:《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优点:

  1、老师非常有亲和力,能与生共融。

  2、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

  3、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建议:

  1、要节约时间。课前的复习过多,影响了新课学习的时间,使孩子容易疲倦。

  2、教材的处理要细致。如:例题教学中,学生用竖式计算后,遇到了困难,老师提出了,却未让学生独立思考,而是一说而过,建议让学生自己说;探究重难点时,如竖式教学中,老师边板书边讲解,建议让学生独立完成,发现问题之后,老师再点拨。

  3、板书设计要美观,语言要准确。尤其是算理的教学,一定要准确。

  李长华老师执教的课:《十几减八》

  优点:

  1、课堂上能调动学生的`情绪,运用态势语言,使学生喜欢上数学课。

  2、明确算理是重点,能围绕重点来探讨算法。

  3、通过多种训练,完成任务。

  建议:

  1、课堂中,学生的思考时间太少,要多放手。

  2、教材的处理中,要细腻。如:主题图的教学中,避免老师一带而过的读题方式,要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并找出数学问题,养成看图的习惯;算法多样化教学中,教师要少牵绊学生的思维,应让学生多思考,多说算理,尽量不规定单一的算法,要让学生自由选择算法。

  3、多让学生参与。如学生说出算法之后,让学生板演并讲解算理。

  我执教的课:《平均分》

  优点:

  1、重难点突出,方法恰当。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展示评价等方面。

  2、环节设计紧紧围绕重难点,细节到位,比较精致,如一节赛讲课。

  3、复习的习题设计到位,从概念和判断两题入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4、例题的教学中,合作要求到位,探究过程及时恰当,学生学的主动,学的快乐。

  5、利用白板,师生共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效果好。

  建议:

  1、在学生谈总结的时候,建议多让学生说一说,可以从三维目标来总结,可以组内说,同桌说,更可以看着板书来谈总结。

  2、建议学生读一读学习目标。因为是二年级的学生,老师替代读,并不能使孩子有深刻的感受和认识,所以,让学生自己读学习目标。

  这次调研听课活动的开展,教研员李老师肯定优点,指出不足,给出建议,为我校教师的教学明确了方向,拓宽了视野,解决了困惑。她推心置腹地评课,令我茅塞顿开。是呀,我的课堂中,注重了多元评价,却很少注重多元总结。今后,要多注重多元的总结,多关注课堂细节,使孩子在数学大本营中,健康快乐成长!

  听课调研报告扩展阅读5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下乡听课调研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为切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我县小学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根据县教研室工作计划精神,从3月16日~6月15日,对全县小学进行重点调研的工作方式,深入各小学开展进课堂听课、参加校本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调研,掌握全县小学课堂教学现状,查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对策。我们先后对八个乡镇和县城的13所小学进行听课指导。

  通过深入农村小学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多少年来,教师用课程标准提出新理念引领小学课堂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很大变化,教师的确在努力改变着自己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善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有了明显提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村小听课中,大部分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有效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我们眼界大开。如,台吉镇中心校于艳华老师上二年级《方向与路线》这节课,在导入部分创设生活的情境。

  把书中辨认方向的情景改为校园内部情景,出示图后问:学生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本校的校园花坛)以校园花坛为中心学习辨认八个方向。

  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学生从看到校园内的照片激发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为有效学好八个方向奠定了基础。

  二、重视有效操作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实践操作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想象、模拟、设计、思考等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来理解新知,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内容。

  如,台吉镇中心校吕彩华老师上三年级《分一分》这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试一试、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涂一涂等活动来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让每个学生经历过程和体验成功,不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注重有效学习方式体验成功快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活动方式,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来自于外界探究性活动。

  因此,要让学生用探索的学习方式去探究新知,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能力,采取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如台吉镇中心校刘兴阁,教学有风格,在上五年级《合格率》这节课,紧扣自编的一首儿歌“要求合格率,其实很简单,分母是总共的,分子是合格的,结果是一个百分率。

  ”改变以往学生单一,被动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来解决问题,根据次儿歌自主探究出勤率、发芽率、出粉率等等,在思考中,体验快乐,获得知识。

  四、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到村小听课,听的都是常规课。但教师都能努力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课堂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多媒体的声、像画面,为学生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情境。

  用情境的外在形式,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

  如台吉镇中心校刘刘雪梅老师,在上一年级《认识人民币》这节课,能有效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在电脑上购物操作,体会应付的钱、付出的钱、与应找回的钱三者之间的关系。很有效果,做到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虽然部分教师年龄偏大、教学策略僵化,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他们的心是真诚的,这一辈子哪都不想去,就想为村小奉献一辈子。

  然而,这一辈子哪都没去过,出外学习的机会几乎没有。教研员的到来使他们兴奋不少,在纯真中感受真和善,体味苦与甜。可以说一部分教师对课改新理念把握不到位,注重形式,忽视本质。

  出现了不少制约课堂实效性和影响教学质量的新问题、新困惑。实事求是地讲存在问题也不少:

  1、有些课堂教学内容被机械的情境所套住,牵强附会地联系生活实际,其结果是既浪费了宝贵时间,又妨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2、教师钻研教材不够,想法太随意,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编写意图。

  3、在部分教师课堂上,学生分组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交流,缺乏平等的沟通,没有深层的交流和碰撞;

  4、在部分教师课堂上过于追求手段现代化,有的教师不惜花费很多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结果并不有效

  5、课堂练习设计缺乏层次性和趣味性。形式单一。知识的提升拓展不到位。

  6、在部分教师课堂上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表面看教学有条理,实质上这是传统以师为中心,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互动和合作探究。

  7、部分教师面对课堂上生成的新问题缺乏应变能力,教学语言不够准确,缺乏幽默诙谐,规范、精练的语言。

  8、从课堂教学上看出教师平时不爱教研,缺乏科研教研意识。

  9、对师校单元测试卷不能做到及时使用,更谈不上研究试卷,忽视了检测,影响有效教学。

  总之,通过深入村小的调研活动,是我们更加坚定了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生命。探索和建立和谐的有效课堂教学之路,是我们的责任。

  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使双基训练更扎实,教学容量更厚实,学生思维更活跃,教学方式更灵活,课堂教学更有效。

  听课调研报告扩展阅读6

  两节课很有“乡下人家”的味道,犹如沐浴春风的。感觉。

  两节课相同的是:思路一样,都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

  所不同的是:第一节课是先品读感悟句子,想象画面,再归纳出“独特、迷人”及作者表达的方法,进行写法迁移训练;第二节课是先抓住中心句,再围绕中心词“独特、迷人”找相关语句进行品读感悟,有点像演绎的方式,重在朗读感悟。

  第一节课亮点:

  1、苏老师在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品味语言,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落实词语理解、朗读训练、写法提升和迁移运用。让学生在潜心品味语言,感悟语言魅力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把课文的长句子分解成小诗歌的形式,让学生朗读,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使朗读更有效,更充满诗情画意。

  3、引导的方法很灵活,如对词语的理解,“依着时令,顺序开放”通过多媒体出示几种花开的图片及花开的时间,让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意思。对“探”字的理解就用换词的方法(换成“长”),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拟人的写法。

  4、注重读写结合,找准语言训练点,为学生语言发展服务,着力体现言意兼得的理念。

  看法:

  1、“朴素”和“华丽”在这里是一对反义词,充满矛盾,又放在一起,是重点、难点,应引导学生理解。

  2、小练笔是否“大”了点?可以选择一个方位,一个景物来写,或在品味过程中选择某一典型句子来练写。

  第二节课亮点:

  1、主线分明,把握主干。让学生观察乡村画面,自由谈感受后,直接抓住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围绕中心词“独特、迷人”展开教学,思路非常清晰。

  2、板书很有创意。用简笔画加一幅幅精美的图片结合的形式,把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来,多么直观、漂亮、独特、迷人。

  3、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如在导入环节,让学生欣赏乡村画面后谈谈自己的想法,了解学生对乡村的印象;在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环节,也是出示自学指导,让学生先学,老师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后再做指导。

  看法:

  1、生字词教学时间花得过多,可以有重点地指导,不要面面俱到。

  2、整节课以朗读感悟为主,而且齐读太多,热闹但情感不够,缺少语言的训练。

  听课调研报告扩展阅读7

  秋季,区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在常主任、孙副主任的带领下,在七所初级中学开展了听课调研活动,共聆听十三节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苏州园林》、《故乡》、《中国石拱桥》、《看云识天气》、《湖心亭看雪》、《成长的烦恼》、《故宫博物院》、《在山的那边》等),全面了解了叶集教育语文课改的面貌,现总结如下: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新课改精神得以全面贯彻实行。在十五节课中,绝大多数授课老师(主要是青年教师)均能以新课改精神为指针,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方面,注重合理选择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基本做到了“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在课程教学组织方面,更新了教学方法,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程评价方面,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评价。特别是能够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学生的“群言堂”,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这些,充分说明了新课改开展至今,课改精神已深入人心,广大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新的理念来指导和组织自己的教学。

  2.教学方法灵动多样。在大部分课堂中,授课教师除了运用传统教学(板演法、诵读法、发现法等),还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相机运用多媒体法、合作讨论法、完形压强法、比较阅读法等,特别是能够广泛地将现代教学技术引进语文教学之中,使语文教学呈现出融视、听、读、赏为一体的动感之美,另外,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也在课堂教学中时而出现,大大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广度、厚度,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语文能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之中。

  3.教学基本功厚实。听课中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学目标定位得当,教学重难点突破有法,教学程序设计合理,教学思路有条不紊,教学内容解读科学,教态自然,能适时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探究问题意识,能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纠错。特别是有些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颇有创意,即便运用传统的诵读法,也将个别读、集体读、分角色读、领读、伴读、小组读等等有效地组织于一体,使课堂充满了浓烈的“语文味”。有些教师还擅长发挥自己的长处,普通语准确,情感充沛……所有这些,都预示着叶集教育明天会更好。

  二、发现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不当。有些教师出于想“上好”的动机,以为“上的多”就是“上的好”,在教学内容选择较多,不懂得合理删减一些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结果一节课上的内容过多,貌似节奏快,实则如大水漫灌,什么都讲了,什么都没有讲清楚、讲透彻。更有甚得,上课铃响了,课文内容还没有上完,于是匆忙结束,造成虎头蛇尾。

  2.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欠合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目的是有效地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并适时展示文本的相关内容,启发学生思考。然而,有些教师只是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甚至于成为课件的“播放员”。同时,某些课文特别有必要运用多媒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掘学生认知的深度和广度时,有些教师却未能够运用融声、电、光、色于一体的现代教育技术,使语文少了一些“味”。

  3.传统教学习惯过于强劲。传统教学固然有其优点,但有的方面应该予以扬弃,然而有些教师在授课时,仍然固守“凯洛夫五段论”不放,从作者知识、写作背景、段落大意一直讲到写作特色,按部就班,缺少变化。这些不是不可以讲,而且应该注意在什么位置讲,讲完之后给学生带来什么的帮助……可见部分教师的创新意识不足,缺乏灵动的教学艺术。

  三、三点建议

  1.确立“上什么”的意识。在备课时,要精心备课,多向思考,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实”方面很下工夫,以“伤敌十指,不如断敌一指”的策略,把课上得精粹、高效些。

  2.确立“怎么上”的意识。上好一堂课,除了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融为一体之外,还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或者例嚼甘蔗,或者中间突破,或者花开两朵,或者完形填空……既注意工具性,又注重人文性,从而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3.确定“怎样上好”的意识。上完一节课之后,宜进行教学反思,思考这节课有何得失,将用什么方法弥补缺失,用什么方法把课文上得更好。如此多次反思,各种文本就融会贯通,教学也就得心应手了。

  听课调研报告扩展阅读8

  为切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我县小学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根据县教研室工作计划精神,从3月16日~6月15日,对全县小学进行重点调研的工作方式,深入各小学开展进课堂听课、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调研,掌握全县小学课堂教学现状,查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对策。我们先后对八个乡镇和县城的13所小学进行听课指导。通过深入农村小学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多少年来,教师用课程标准提出新理念引领小学课堂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很大变化,教师的确在努力改变着自己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善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有了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村小听课中,大部分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有效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我们眼界大开。如,台吉镇中心校于艳华老师上二年级《方向与路线》这节课,在导入部分创设生活的情境。把书中辨认方向的情景改为校园内部情景,出示图后问:学生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本校的校园花坛)以校园花坛为中心学习辨认八个方向。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学生从看到校园内的照片激发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为有效学好八个方向奠定了基础。

  二、重视有效操作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实践操作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想象、模拟、设计、思考等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来理解新知,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内容。如,台吉镇中心校吕彩华老师上三年级《分一分》这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试一试、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涂一涂等活动来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让每个学生经历过程和体验成功,不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注重有效学习方式体验成功快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活动方式,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来自于外界探究性活动。因此,要让学生用探索的学习方式去探究新知,在新的课程标准中,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能力,采取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如台吉镇中心校刘兴阁,教学有风格,在上五年级《合格率》这节课,紧扣自编的一首儿歌“要求合格率,其实很简单,分母是总共的,分子是合格的,结果是一个百分率。”改变以往学生单一,被动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来解决问题,根据次儿歌自主探究出勤率、发芽率、出粉率等等,在思考中,体验快乐,获得知识。

  四、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到村小听课,听的都是常规课。但教师都能努力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课堂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多媒体的声、像画面,为学生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情境。用情境的外在形式,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如台吉镇中心校刘刘雪梅老师,在上一年级《认识人民币》这节课,能有效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在电脑上购物操作,体会应付的钱、付出的钱、与应找回的钱三者之间的关系。很有效果,做到了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虽然部分教师年龄偏大、教学策略僵化,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他们的心是真诚的,这一辈子哪都不想去,就想为村小奉献一辈子。然而,这一辈子哪都没去过,出外学习的机会几乎没有。教研员的到来使他们兴奋不少,在纯真中感受真和善,体味苦与甜。可以说一部分教师对课改新理念把握不到位,注重形式,忽视本质。出现了不少制约课堂实效性和影响教学质量的新问题、新困惑。实事求是地讲存在问题也不少:

  1、有些课堂教学内容被机械的情境所套住,牵强附会地联系生活实际,其结果是既浪费了宝贵时间,又妨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2、教师钻研教材不够,想法太随意,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编写意图。

  3、在部分教师课堂上,学生分组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交流,缺乏平等的沟通,没有深层的交流和碰撞;

  4、在部分教师课堂上过于追求手段现代化,有的教师不惜花费很多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结果并不有效

  5、课堂练习设计缺乏层次性和趣味性。形式单一。知识的提升拓展不到位。

  6、在部分教师课堂上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表面看教学有条理,实质上这是传统以师为中心,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互动和合作探究。

  7、部分教师面对课堂上生成的新问题缺乏应变能力,教学语言不够准确,缺乏幽默诙谐,规范、精练的语言。

  8、从课堂教学上看出教师平时不爱教研,缺乏科研教研意识。

  9、对师校单元测试卷不能做到及时使用,更谈不上研究试卷,忽视了检测,影响有效教学。

  总之,通过深入村小的调研活动,是我们更加坚定了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生命。探索和建立和谐的有效课堂教学之路,是我们的责任。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使双基训练更扎实,教学容量更厚实,学生思维更活跃,教学方式更灵活,课堂教学更有效。 《下乡听课调研报告》出自:

  听课调研报告扩展阅读9

  为切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我县小学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根据县教研室工作计划精神,从3月16日~6月15日,对全县小学进行重点调研的工作方式,深入各小学开展进课堂听课、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调研,掌握全县小学课堂教学现状,查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对策。我们先后对八个乡镇和县城的13所小学进行听课指导。通过深入农村小学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多少年来,教师用课程标准提出新理念引领小学课堂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很大变化,教师的确在努力改变着自己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善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有了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村小听课中,大部分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有效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我们眼界大开。如,台吉镇中心校于艳华老师上二年级《方向与路线》这节课,在导入部分创设生活的情境。把书中辨认方向的情景改为校园内部情景,出示图后问:学生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本校的校园花坛)以校园花坛为中心学习辨认八个方向。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学生从看到校园内的照片激发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为有效学好八个方向奠定了基础。

  二、重视有效操作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实践操作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想象、模拟、设计、思考等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来理解新知,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内容。如,台吉镇中心校吕彩华老师上三年级《分一分》这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试一试、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涂一涂等活动来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让每个学生经历过程和体验成功,不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注重有效学习方式体验成功快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活动方式,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来自于外界探究性活动。因此,要让学生用探索的学习方式去探究新知,在新的课程标准中,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能力,采取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如台吉镇中心校刘兴阁,教学有风格,在上五年级《合格率》这节课,紧扣自编的一首儿歌“要求合格率,其实很简单,分母是总共的,分子是合格的,结果是一个百分率。”改变以往学生单一,被动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来解决问题,根据次儿歌自主探究出勤率、发芽率、出粉率等等,在思考中,体验快乐,获得知识。

  四、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到村小听课,听的都是常规课。但教师都能努力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课堂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多媒体的声、像画面,为学生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情境。用情境的外在形式,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如台吉镇中心校刘刘雪梅老师,在上一年级《认识人民币》这节课,能有效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在电脑上购物操作,体会应付的钱、付出的钱、与应找回的钱三者之间的关系。很有效果,做到了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虽然部分教师年龄偏大、教学策略僵化,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他们的心是真诚的,这一辈子哪都不想去,就想为村小奉献一辈子。然而,这一辈子哪都没去过,出外学习的机会几乎没有。教研员的到来使他们兴奋不少,在纯真中感受真和善,体味苦与甜。可以说一部分教师对课改新理念把握不到位,注重形式,忽视本质。出现了不少制约课堂实效性和影响教学质量的新问题、新困惑。实事求是地讲存在问题也不少:

  1、有些课堂教学内容被机械的情境所套住,牵强附会地联系生活实际,其结果是既浪费了宝贵时间,又妨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2、教师钻研教材不够,想法太随意,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编写意图。

  3、在部分教师课堂上,学生分组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交流,缺乏平等的沟通,没有深层的交流和碰撞;

  4、在部分教师课堂上过于追求手段现代化,有的教师不惜花费很多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结果并不有效

  5、课堂练习设计缺乏层次性和趣味性。形式单一。知识的提升拓展不到位。

  6、在部分教师课堂上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表面看教学有条理,实质上这是传统以师为中心,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互动和合作探究。

  7、部分教师面对课堂上生成的新问题缺乏应变能力,教学语言不够准确,缺乏幽默诙谐,规范、精练的语言。

  8、从课堂教学上看出教师平时不爱教研,缺乏科研教研意识。

  9、对师校单元测试卷不能做到及时使用,更谈不上研究试卷,忽视了检测,影响有效教学。

  总之,通过深入村小的调研活动,是我们更加坚定了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生命。探索和建立和谐的有效课堂教学之路,是我们的责任。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使双基训练更扎实,教学容量更厚实,学生思维更活跃,教学方式更灵活,课堂教学更有效。

  听课调研报告扩展阅读10

  新年过后,重点对1—3年级数学进行听课,最近又对全校数学课进行听课。针对课堂教学情况都进行了交流,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不在对每节课教学情况进行评价,主要通过听课情况谈几点思考:

  1、每位教师在课程改革认识上有了自己的思考,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不管是在教材使用上、学生评价上、还是教学方式、方法运用上都有所体现。

  2、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练习形式多样,有卡片、填空、开火车、学生自己出题等形式。

  3、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形成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与合作、参与课堂、自主学习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课堂自主学习生生互动、互帮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

  4、学生评教机制及时、到位。星级评价。

  5、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

  在课堂上,学生看到更多的是教师亲切的教态,听到更多的是有趣、生动、贴近学生的语言。师生间轻松和谐、平等互爱的关系,打消了学生的畏怯感和怕羞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教材的使用

  在课堂上能对现行教材创造性的处理。

  建议:

  1、备课做的不够钻研、挖掘力度不够。

  2、5分钟利用:时间不要过长,否则影响新授课的教学。

  3、星级评价的兑现问题;

  4、教师对学生放手不够。

  5、,练习形式单一,练习容量小。

  6、课堂节奏不够快,导致课堂松散,容量小。

  听课调研报告扩展阅读11

  有幸参与了在徐州市高级中学进行的观课活动,以下是关于本次活动我组成员的心得和感悟:

  本课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1)概述孙中山为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要史实: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辛亥革命、颁布《临时约法》、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促进国共合作。

  (2)对孙中山及历史事件的图片展示、小组合作讨论、材料分析等方式培养学 生交流合作,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图片材料等方式陈述观点的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聆听孙中山遗言,运用多媒体手段营造历史氛围,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能够对历史人物有一个全面认识。

  (2)在了解孙中山先生为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要史实,感受孙中山的革命精神。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孙中山的品质和他的历史功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孙中山组建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举行广州起义等活动,展示一个革命先驱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不懈斗争的精神。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应积极继承和弘扬这种民族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和积极进取 的人生态度,树立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本科课程于4点5分开始

  吴老师先是说明了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之先驱,然后通过一段语音片段即孙中山先生的临终遗言(PPT中穿插着很多图片,如临时约法等)引入本课,学生聆听完孙中山的遗言后,集体阅读了课标要求,了解此课的三维目标。

  第一步,吴老师用三个表格简要总结了孙中山先生的一生,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回顾必修部分进行填空,展示了他们对于孙中山先生必修部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仅有利于复习,也有利于展开整节课的内容。

  第二步,吴老师将孙先生的一生分为“争取共和”、“维护共和”和“伟大转变”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争取共和

  4点10分,老师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图片讨论孙中山的贡献,学生通过交流并结合图片总结得出兴中会、同盟会、临时约法等均是先生对于革命所做的不懈的努力。体现了学生对于必修部分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

  第二阶段:维护共和

  4点13分,吴老师通过简明扼要的背景介绍(孙先生退位,袁世凯恢复帝制),导入护国、护法运动,并由学生必修课所储备的知识得出:两次运动均以失败告终。然后老师提问: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并给出材料。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给予总结。

  第三阶段:伟大转变

  合作交流(一)

  4点17分开始,吴老师主要突出了新旧三民主义的对比,并让同学总结三民主义到底新在什么地方。学生从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方面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体现出对新旧三民主义知识点的把握。

  4点20分,学生集体阅读孙中山先生的名言,吴老师通过孙中山先生的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来引出学生对于其精神的思考,学生进行小组探讨,老师最后总结孙先生爱国、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第三步,吴老师将更多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的形式探究。

  首先,第一个问题:孙中山先生和华盛顿、卢梭比,更像谁?

  讨论从4点23分开始,33分结束,历时10分钟,学生在课前充分准备的资料的前提下,小组讨论十分热烈,之后学生踊跃发言,将孙中山与华盛顿的各个年龄阶段对比,得出他们比较像;有的同学将孙中山与卢梭的民主精神和浪漫主义精神相比,觉得他们比较像。也展现出了学生开拓的思维。

  之后,第二个问题: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辞职的原因并加以评价。

  讨论于4点38分结束,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多能从材料出发,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且能基于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分析史料能力得到提升。

  合作交流(二)

  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老师提问学生:欣赏孙中山的什么地方,在情感交流方面有哪些收获?

  学生在进行小组探究交流之后,由每一组派学生代表自主上台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小组探究的结论。这是对本节课的一个升华,小组讨论结果以一个完整的形式在全班展示,有助于集体学习和知识拓展。

  课堂最后,老师用PPT展示课堂小结,总结孙中山先生的功绩及其精神遗产。

  4点50分,下课。

  总结:全课吴老师充分运用图文、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将课程的知识清晰完整的展示给学生,而学生与能够通过自主参与到课程活动中、课前预习也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学讲计划”贯彻的很彻底,但是,如此紧凑的讲或开放的学习,对于学生重难点的把握是否有利,这样会不会无法突出本课重难点,过多的开放式教学是否学生最后只把握住了整体,细节之处并未过多说明?

  整堂课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聆听音频,观看图片以及小组探究交流,自主演讲展示等形式,充分的融入了课堂,也凸显了新课改所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也充分贯彻了“学讲计划”,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以及探究问题的历史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和表达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论从史出”的习惯。但课堂讨论有一个很明显的缺陷就是无法“面面俱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并不积极参与,那么在这样一堂几乎以学生自己探究为主的课堂上,那些参与不强的学生是否就被忽视了呢?他们又能在课堂上学到些什么呢?

  另,在整堂课结束后,我组成员随机对参课同学进行了回访和调查,在问到“你觉得本堂课学到了什么呢?”的时候,同学的第一反应是一愣,然后说了句“孙中山是个伟人”。而当我们想了解他们是否有更多的收获时,都说“没有”。由此可见这堂课在形式上是成功的,但在实际上收效并不大。

  思考

  老师能否给予学生一个正确的理论方向?

  1、在讨论孙中山和卢梭的相似之处时,有一个女同学提出孙中山的浪漫主义,而之后的同学在总结孙中山辞职原因也多离不开浪漫主义。但孙中山是否有浪漫主义,老师并未给一个正确的解答,如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电脑可联网),教师是否应该及时解决呢?而不是任由学生在不确切的情况下肆意总结。并且在之后的课堂讨论中吴老师曾几次想将话题引到孙中山先生的浪漫主义,但都失败了,由此可见在合作讨论的课堂中,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握能力非常重要。

  2、在最后一个问题“你欣赏孙中山的地方”中,有一个细节:有同学在板书中提到,植树节是由于孙中山先生于3月12日逝世才定为植树节的,但事实是植树节的由来可追溯到3000年前,那时候已有清明节插柳的习俗,1928年时,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三周年,国明政府行植树式,真正的植树节还是在清明时分,直到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才决定3月12日为植树节。

  所以,无论在课堂还是在课后,希望老师能够注意细节之处,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或不完备之处。

  在这样一堂几乎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课堂之中,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是他们进行问题探究的基本条件。虽然在课堂学生发言的情况来看,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是足以支撑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的,但那些基础知识掌握的并不是的很牢固的同学,在这样一堂课上是不是就无法积极的参与到讨论探究里面?在小组探究交流的时候我观察到有的学生参与度并不高,窃窃私语或者自己干自己的事,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否就是我上面所提到的`因为没有基础知识的支撑所以不能更好的讨论呢?或者是因为学生本身觉得这样的课堂很无趣?这可能依旧是需要我们去关注学生的一个点。再有我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前都查询了很多资料,但学生是否就能把这些资料内化,变成自己的知识贮备,抑或是只是为了课堂而搜索的资料,用完就扔?如果是这样就失去了探究学习的意义。这也是需要我们所关注的。

【听课调研报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