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优美作文> 文言文

盲人过桥的文言文阅读练习范文一份

发布时间:2023-06-18 08:16 文言文

  盲人过桥的文言文阅读练习范文一份样例1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①,兢兢握固,自分②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③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子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④,执一隅以自矜严⑤者,视此省哉!(《应谐录》)

  【注释】①楯:栏杆上的横木 ②分:料 ③第:只管 ④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 ⑤自矜严:矜持自负

  阅读题: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有盲子道涸溪( ) (2)握楯长号 ( )

  2. 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过了很久,(他)筋疲力尽了,便放手掉到地上。

  B. 过了很久,(他)筋疲力尽了,便失手掉到地上。

  C. 等了很久,(他)感到疲惫了,便失手掉到地上。

  D. 等了很久,(他)筋疲力尽了,便松手落到地上。

  3.文中“盲子不信”的原因是(用文中的话回答) 。(2分)

  参考答案:

  1.(4分)(1)经过(路过、途径)(2)大哭、大喊

  2.(3分)B

  3.(2分)沈空守寂(或:执一隅以自矜严)

盲人过桥的文言文阅读练习范文一份扩展阅读:

  盲人过桥的文言文阅读练习范文一份扩展阅读样例1

  在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题占有很大的比例,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盲人过桥》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①,兢兢握固,自分②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③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子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④,执一隅以自矜严⑤者,视此省哉!(《应谐录》)

  【注释】①:栏杆上的横木 ②分:料 ③第:只管 ④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 ⑤自矜严:矜持自负

  阅读题: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有盲子道涸溪( ) (2)握长号 ( )

  2. 对文中划线句子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过了很久,(他)筋疲力尽了,便放手掉到地上。

  B. 过了很久,(他)筋疲力尽了,便失手掉到地上。

  C. 等了很久,(他)感到疲惫了,便失手掉到地上。

  D. 等了很久,(他)筋疲力尽了,便松手落到地上。

  3.文中“盲子不信”的原因是(用文中的话回答) 。(2分)

  参考答案:

  1.(4分)(1)经过(路过、途径)(2)大哭、大喊

  2.(3分)B

  3.(2分)沈空守寂(或:执一隅以自矜严)

  《盲人过桥》阅读答案由YJBYS文学网小编收集整理,供大家参考,更多精彩内容尽在YJBYS文学网。

  盲人过桥的文言文阅读练习范文一份扩展阅读样例2

  盲人过桥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①,兢兢握固,自分②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③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子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④,执一隅以自矜严⑤者,视此省哉!

  【注释】

  ①楯:栏杆上的'横木 ②分:料 ③第:只管 ④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 ⑤自矜严:矜持自负

  1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有盲子道涸溪( ) (2)握楯长号 ( )

  13. 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过了很久,(他)筋疲力尽了,便放手掉到地上。

  B. 过了很久,(他)筋疲力尽了,便失手掉到地上。

  C. 等了很久,(他)感到疲惫了,便失手掉到地上。

  D. 等了很久,(他)筋疲力尽了,便松手落到地上。

  14.文中盲子不信的原因是(用文中的话回答) 。(2分)

  参考答案:

  12.(4分)(1)经过(路过、途径)(2)大哭、大喊13.(3分)B

  14.(2分)沈空守寂(或:执一隅以自矜严) 15.(3分)固执己见(不愿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矜持自负)

  盲人过桥的文言文阅读练习范文一份扩展阅读样例3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已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给下列句中加粗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________义:_____________

  ②辄以水沃面 音:________义:_______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以天下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________》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的作用。

  参考答案:

  1.①dàn吃 ②zhé往往,总是

  2.①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3. 岳阳楼记揭示主题

  盲人过桥的文言文阅读练习范文一份扩展阅读样例4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导读:要想了解某种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通过实践了解它。单凭道听途说,走马观花,只能是一知半解。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生而眇者不识日( ) 2.他日揣籥,以为日也( )

  3.而人之未达也( ) 4.扪烛而得其形( )

  二、翻译

  1.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盲人识日”的错误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盲人识日

  一生下就眼瞎的人不知太阳是什么样子,便去询问有眼睛视力的人。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像铜盘。”盲人敲了一下铜盘,听到了铜盘的响声。有一天他听见钟声,以为那就是太阳。又有人告诉他:“太阳的光亮像蜡烛。”盲人摸了摸蜡烛,感知了它的形状。有一天他摸到短笛,以为那就是太阳。太阳与钟、短笛相差太远了,而盲人不知道它们的不同,因为他未曾见过而只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事物的道比太阳还要难以发现,而人没有洞晓,那么与瞎子没有什么两样。通达道的人告诉他,即使有巧妙的譬喻、好的引导,也超不过盘和烛的比喻。从盘到钟,从烛到短笛,辗转推求下去,还会有终结吗?

  答案

  一、l.眼瞎 2.古代乐器,形状像笛 3.洞晓 4.用手摸

  二、l.即使有巧妙的譬喻,好的诱导,也超不过盘和烛的比喻。2.从盘到钟,从蜡烛到短笛,辗转推求下去,还会有终结吗?

  三、只了解事物的局部,甚或是皮毛。它告诫我们,单凭道听途说或者走马观花,至多不过是一知半解;要真正了解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亲自实践。

  盲人过桥的文言文阅读练习范文一份扩展阅读样例5

  导读:人各有所长,物各有所用。此时,如果不是屠夫,恐怕什么人都会死于狼之口了。想当年,孟尝君不也是靠鸡鸣狗盗之徒而逃脱于虎狼一样的秦国吗?

  注释:①伏焉:躲藏在那里。②顾:然而,可是。③以吹豕之法吹之:用吹猪的`办法吹它。吹豕,屠夫将猪杀死后,为了便于褪毛,在后腿下端皮上斜割一口,用力吹,使膨胀如球。这里是活吹。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 ) 2.狼自苫中探爪入( )

  3.惟有小刀不盈寸() 4.股直不能屈( )

  二、翻译

  1.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盲人过桥的文言文阅读练习范文一份扩展阅读样例6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zh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B 悉如外人(熟悉)

  C 便要还家(邀请) D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因以为号焉 自号曰醉翁也 B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曳屋许许声

  C期在必醉 与友期行 D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小题3】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B项中的“悉”的正确解释应为“全”“都”。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B项中的“许”分别解释为:处,地;表示声音响声的词语。C项中的“期”字分别解释为:希望;约好的日期。D相中的“属”字分别解释为:类;同嘱咐的嘱,嘱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C项中“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并没有表现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不足为外人道也”能表现出此种意思。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盲人过桥的文言文阅读练习范文一份扩展阅读样例7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①,兢兢握固,自分②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③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子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④,执一隅以自矜严⑤者,视此省哉!

  【注释】①楯:栏杆上的横木②分:料③第:只管④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⑤自矜严:矜持自负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有盲子道涸溪()(2)握楯长号()

  13、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过了很久,(他)筋疲力尽了,便放手掉到地上。

  B、过了很久,(他)筋疲力尽了,便失手掉到地上。

  C、等了很久,(他)感到疲惫了,便失手掉到地上。

  D、等了很久,(他)筋疲力尽了,便松手落到地上。

  14、文中盲子不信的原因是(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参考答案:

  12、(4分)(1)经过(路过、途径)(2)大哭、大喊

  13、(3分)B

  14、(2分)沈空守寂(或:执一隅以自矜严)

  15、(3分)固执己见(不愿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矜持自负)

  盲人过桥的文言文阅读练习范文一份扩展阅读样例8

  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囔:“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大象真正的样子。而实际上呢?他们一个也没说对。

  1.短文共有( )句话。

  2.四个人摸到的分别是大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一( )萝卜 一( )蒲扇 一( )柱子 一( )草绳

  4.选择正确的在后面打“√”。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象的样子像萝卜。( )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象的样子像蒲扇。( )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象的样子像柱子。( )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象的样子像草绳。( )

  (5)他们一个也没说对。( )

  参考答案:

  1.短文共有(11)句话。

  2.四个人摸到的分别是大象的牙齿、耳朵、腿、尾巴。

  3.一(个)萝卜 一(把)蒲扇 一(根)柱子 一(根)草绳

  4.(5)(√)

  盲人过桥的文言文阅读练习范文一份扩展阅读样例9

  作者简介

  随着知名度扩大,不少官员多次上书朝廷,推荐刘元卿,称刘元卿为“负迈俗之志节,蕴济世之经纶”。皇帝非常重视,授他为“国子博士”、“阶承德郎”衔,特别下旨叫刘元卿去京城做官。但刘元卿悉心讲学,不肯去做官。后来皇帝又再次派员催他赴任,刘元卿再三推辞不掉,只好应召入京。不久,即升礼部主事。在朝三年,他提出了许多有利于封建王朝的举措,在《请举朝讲疏》、《节制贡吏疏》、《直陈御倭第一要务疏》中,阐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于革除弊政、安定边陲、抵御外侮都是非常有利的。可惜刘元卿的这些政治主张,得不到皇帝的采纳,于是他称病辞归,告老还乡。

  刘元卿人称“正学先生”,从弱冠至暮年,一生孜孜于理学。据《明儒学案》载:“先生初游青原山,闻之与人曰:青原诗书之地也,自两邹公子(邹守益的儿子汝梅、汝先)来后,此风遂绝矣。先生契其言。两邹与之谈学,遂有愤悱之意。因而考索于先儒语录,未之有得也。”从此诱发了刘元卿从事王守仁理学研究的兴趣。他开始在当地求学,但所得不深,于是离乡背井,远游从师。他先后到浙江、湖北等地拜高人为师,经过自己努力求索,成为该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刘元卿既能吸收他人之长,又能坚持自己的见解。他以“存守本体,随事躬行”作为一生的言行准则,不信道教,也不信佛教。正如他在《小引自赞》里说的:“不礼释迦,不羡王乔,此泸潇之所以为泸潇,亦泸潇之所以止于泸潇也。”刘元卿的理学思想,在江右王门学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刘元卿逝世后,《明史》为他立了传,明朝名流邹元标为他撰写墓志铭,赞其“流风余韵,百世犹师”。

  刘元卿是理学家、教育学家,又是文学家。他涉猎广泛,对于政治、经济、哲学、天文、地理、文学艺术,都有成就。所以他的著述比较多,而内容又比较丰富。《江西通志》记载他所著书目有《大学新编》、《山居草》、《还山续草》、《通鉴纂要》、《六鉴》、《诸儒学案》、《贤奕编》、《刘聘君全集》等,他的寓言集《贤奕编》脍炙人口,曾收入《丛书集成》。

  原文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①,兢兢握固,自分②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③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子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④,执一隅以自矜严⑤者,视此省哉!(《应谐录》)

  【注释】

  ①楯:栏杆上的横木

  ②分:料

  ③第:只管

  ④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

  ⑤自矜严:矜持自负

  翻译

  有盲人过干涸的溪流,在桥上失足坠落,两手攀住桥栏杆,战战兢兢抓紧,认为失手必定掉入深渊。经过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你不要怕,尽管放手下来,是平地。”盲人不信,抓着栏杆不停地哭,过了很久,精疲力竭了,失手掉到地上。便自嘲道:“呵!早知道是实地,何必久苦自己呢?”

  大道很平实,在黑暗中守着迷茫,执著地呆在角落独自守旧的人,看看这故事该省悟啊!

  感悟

  勇于探索真理,前途总是一片光明!以不可知论,固守着陈旧的`观念,否定一切科学和实证的现实,只能是自欺欺人地寄希望于未知,又或是幻想的来世和天堂。

  告诉人们,不要固执己见,作茧自缚,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勇于探索创新。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们的意识形态应顺应时势,看清路子,放大胆子,走自己的路。

  启示

  ① 凡事要勇于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东西所吓倒!

  ② 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一意孤行。

  阅读题: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有盲子道涸溪( ) (2)握楯长号 ( )

  2. 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过了很久,(他)筋疲力尽了,便放手掉到地上。

  B. 过了很久,(他)筋疲力尽了,便失手掉到地上。

  C. 等了很久,(他)感到疲惫了,便失手掉到地上。

  D. 等了很久,(他)筋疲力尽了,便松手落到地上。

  3.文中“盲子不信”的原因是(用文中的话回答) 。(2分)

  参考答案:

  1.(4分)(1)经过(路过、途径)(2)大哭、大喊

  2.(3分)B

  3.(2分)沈空守寂(或:执一隅以自矜严)

  盲人过桥的文言文阅读练习范文一份扩展阅读样例10

  范元琰,字伯蛙,吴郡钱唐人也。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故,不以所长骄人。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共菘①,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选自《南史.隐逸下》)

  注释:①菘:白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元琰遽退走 遽___________

  (2)母问其故,具以实答 故___________

  (3)向所以退,畏其愧耻 向___________

  (4)自是盗者大惭 是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走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范元琰“待盗者”“遽退走”、“伐木为桥以度之”,你赞同不赞同范元琰的`做法?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急忙;(2)缘故,原因;(3)先前;(4)这,这样。

  2、有人涉过水沟偷盗他家的竹笋,元琰就砍下树木做成桥来使他过沟。

  3、示例:

  (1)赞同,因为元琰这样宽容的做法,最终感化了盗者,使得乡里不再出现偷盗行为。

  (2)不赞同,因为元琰这样做,行力,实际上是纵容了偷盗罪。(言之有理即可)

  盲人过桥的文言文阅读练习范文一份扩展阅读样例11

  盲人玫瑰

  徐福元

  ①齐先生是个盲人,在自家的大门口,却栽培着令人惊羡的几丛玫瑰。年年岁岁,燕子来时,花开东墙。玫瑰开放的日子,也是齐先生最快乐的日子。因为有流水似的人群,在花丛旁驻足,他细听人们赏花品评。

  ②两个姑娘为一朵花的颜色,正在进行一场小小的争论:你看,这朵花是胭脂红。不对,应该是绛豆红。胭脂红!绛豆红!

  ③双方争执不下,只好请齐先生裁决。

  ④齐先生一笑,款款说道:你们俩说得都对,又都不对。就这朵花的花瓣里外来说,里面是胭脂红,外边是绛豆红。就这朵花的上下来说,下边是胭脂红,上边是绛豆红。从整体效果看,应该算霁红。花朵的'颜色,又随天气变化而变化。晴天的时候,可借用瓷器上的郎窑红。雨天的时候,又像矾红。早晨和晚上又不同,早上阳光一照,桔红中带桔黄,这桔黄中又掺进些炒米黄;晚上夕阳西下,这绛豆红中又揉进了冈比亚红。太阳落山了,冈比亚红又变成茄皮紫了。

  ⑤两个姑娘听直眼了,他是盲人吗?

  ⑥渐渐围上一小群人,七嘴八舌,又开始研讨叶子的绿。最后,还是请齐先生点评。

  ⑦齐先生不紧不慢,用手摸着带倒刺的玫瑰枝条说道:要说绿,先要说黄;惊蛰过后,酱黄色的枝条开始泛绿,这时的绿是豆绿,颜色有些暗,有点清淡含蓄。慢慢绿意渐浓,变成粉青。到了春分,就有了苹果绿底子上洇出了柳叶绿。柳叶绿并没有走下去,却向着秋葵绿转弯了。清明时节,星星点点的就冒出绒绒叶芽,颜色是米汤黄,一天一个样,变成鹅黄。谷雨以后,叶子一天几变,才由孔雀绿变成瓜皮绿。一直到现在才定型,叫翠青绿。一片叶子与另一片叶子,绿得不一样,有深浅相别。一片叶子,阳面与阴面也形象各异。就说我摸着的这片叶子,阳面可以叫豆瓣绿;背后呢,只能算是郎窑绿。

  ⑧一个盲人,对颜色的判断,如此准确、细微、精致,有人啧啧折服,也有人不解地问:您双目失明,怎么会甄别各种颜色呢?

  ⑨齐先生大笑,指着眼前一群人,有多少人像你们一样,一年一年,一拨一拨,经过我的门口,观花、赏花、谈花、议花、论花、评花、品花?!我眼睛是看不见,可我耳朵灵啊。你们看到了,就如同我看到了,我在借你们的眼睛看啊!

  ⑩人群中不免唏嘘:种花人竟不是赏花人!

  11齐先生却淡然一笑:人生如花,次第开放;种花人又何必是赏花人呢?(选自《小小说选刊》2012年第10期,有删改)

  1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旨。(3分)

  19.文中写两个姑娘的争论和一小群人的研讨有什么作用?(4分)

  20.齐先生一笑、齐先生大笑、齐先生却淡然一笑,文中多次写到了齐先生的笑,请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样写体现了齐先生什么精神风貌?(6分)

  21.文章结尾齐先生所说的种花人又何必是赏花人呢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百字左右。(6分)

  阅读答案:

  18.无论处于何种劣境劣势,作为人都要追求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操,都要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19.写人们的争论和研讨其实是①为了逐步深入而又极为自然地引出齐先生对玫瑰花的认识,对生活的态度(或对人生的看法)。②和齐先生形成对比,突出齐先生的生活态度。答出一点得2分,如果仅仅写引出下文,只给1分。

  20.自信慈祥(和蔼)积极乐观、好爽(豪迈)超然(超脱、超脱尘俗)(意思接近即可)

  21.抓住付出或创造(种花)不是为了享受(赏花)奋斗或奉献(种花)不是为了自己利益(赏花),是为社会为大众为国家这些意思来谈,语言又通顺的可得5分,否则给4分;若不是如此来说,语言又不通顺的,一律1-3分。

  • 相关推荐

【盲人过桥的文言文阅读练习范文一份】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