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实用文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试卷附参考答案(精选一篇)

发布时间:2023-06-18 08:16 实用文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试卷附参考答案(精选一篇) 1

  1、本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一部分

      (1—4题,15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2分)

      (1) ,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

      (2)边庭流血成海水, 。(杜甫《兵车行》)

      2.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 。(每题2分,共6分)

      (1) 李煜的《虞美人》中把无限忧愁比做滔滔流水的句子是

      ? 。

      (2) 杜甫在《兵车行》中描写奔走杂乱、尘土飞扬的送行场面的句子是::

      , 。

      (3)请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表现“爱国精神”的完整句子。

      3.《名人传》是《语文教学大纲》推荐的课外读物,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以下两个问题。(每小题2分,共4分)

      ①这部名著是法国著名作家 的作品,它叙述了贝多芬、 、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②请你概括叙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4.有了人类就有了战争,直到现在,战争的阴云还笼罩在一些地区的上空。有人认为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有人认为战争促进了经济甚至是社会的发展。你的观点是什么呢?请说明理由。(3分)

      第二部分

      (5—26题,55分)

      一、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小石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本文的作者是唐代的 。(1分)

      6.将文中空缺的句子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1) (2)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1)四面竹树环合 环

      (2)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

      (3)隶而从者 隶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9. 文章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3分)

      10.如果你能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不少于40字)(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7分)

      希望人能听懂大自然的语言

      乔新生

      2004年岁末,印度洋发生空前的海啸,国际社会在积极展开救援行动的同时,也在反思:人类能否依靠自身力量躲过这场灾难?在种种不切实际的议论中,人类至上主义论调甚嚣尘上。有学者认为,只要依靠各国共同协作,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就一定能避免类似悲剧发生。这种事后诸葛亮式的言论在许多大灾难后都出现过。其实,人类只是暂居在这个星球上,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在有限时间和空间里,改善生存质量,或在较短时间内,延续人类的存在。这是一种非常令人悲观的结局。当印度洋的海浪拍打着生命堤岸的时候,正是那些被人称作低等动物的小爬虫们率先逃离自己的家园。人类自称万物之灵,可是在灾难面前却一无所知。

      从人本主义到动物主义再到生态主义,人类认识不断飞跃着。但是,即使爱护动物和大自然,人类也是以改善自身生存质量为目的来对待自然万物的。这种自命不凡的本性,决定了人类言行不一,也决定了人类许许多多荒谬举动。在热带阳光下,人们赤诚相见,感受大自然的恩赐,可是转过身来,衣冠楚楚,又自相残杀。人类仿佛要印证,世界上从没有真正的动物主义和生态观念,有的只是人类需求与供给。在现时短暂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会妨碍他人得到同样的财富,正是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哲学,妨碍了人类和睦相处。

      在地球生命之树上,人类只是随风飘扬的叶片。在宇宙轮回中,地球寒暑改变着人类树叶的颜色,当地球充满阳光时,人类绚丽多彩;当地球进入漫长寒冬时,人类的飘零也就难免。这是人类的宿命,也是大自然的宿命。

      人类耗费着地球有限的资源,试图改变寒暑,可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累抵不上大自然一次震怒。在大自然的漫长历程中,人类还处在摇篮里,知识、财富,一切都只是挂在摇篮中随风飘荡的小铃铛,它让人类欢乐、痛苦、奋斗、失望。人类正是在满足自己内心感受的过程中度过一生。

      印度洋海啸摧毁了人们的家园,也给了人类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在自然生态中,人类其实只是很小的一环,分属于不同国家,且相互争斗,可是在大自然的愤怒之下,终于有机会搁置争议,共同思考今后的生活。这场灾难也是一个契机,相信人类能在付出沉重代价之后,有所醒悟。

      人类共同面对苦难,个人的苦难将有人分担;我们无法避免苦难,但可以减轻他人的苦难,这就是人本主义的至高境界。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还有许多未知的东西,在其他动物本能感知的地方,人类懵懂无知。所以,即使奉行人类中心主义,也要对大自然心存敬畏。这是为了人类自己,为了随时随地能够感受到大自然对我们的启示。

      在印度洋的涛声中,有的国家国土缩小了,有的国家公民失踪了。这或许是大自然在暗示我们,要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用每个人的体温来温暖全人类。

      在浩瀚的大洋,在无际的星空,每个人都是一滴水、一粒沙,只有融入大海,才有生命的价值,只有浪淘水洗,才会现出自己的亮度。大自然将人类一次次地团结在一起,人们又一次次地相互挣脱逃离。印度洋海啸似乎在告诫我们,人类不仅有了新的时间起点,而且还应有新的空间。希望人类能听懂大自然的语言。

      11.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也有它的“语言”。作者希望人类能听懂它的“语言”。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2分)

      12.作者对印度洋海啸灾难进行了深刻反思,从中得到的三点启示是什么?(3分)

      (1)

      (2)

      (3)

      13.作者认为,“人类只是暂居在这个星球上,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3分)

      14.在作者看来,人类在善待自己的同时,还应怎样善待自然界的万物生灵?(3分)

      15.研读下面资料,在文中第四段找出揭示全球环境状况持续恶化原因的一句话。(3分)

      在过去30年里,全球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6摄氏度;20世纪80年代,全球每年受灾害影响的人数平均为1.47亿,90年代上升到2.11亿。在今后30年内,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全球12%的鸟类和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濒临灭绝,三分之一的鱼类资源枯竭。

      16.印度洋海啸使20多万人顷刻间灰飞烟灭,南京大屠杀使30多万同胞惨遭日本侵略军杀害。请你针对其中的一种灾难写一条警世语。(3分)

      警世语: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22分)

      捅马蜂窝

      冯骥才

      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荫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 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 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乎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了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拔毒,也没能使我那肿疱迅速消下去。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好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 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当院里,摆手招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

      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爷爷说:“这就是蜇你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那它干嘛还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吗?”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说。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式;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

      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去年的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空空又是一年。

      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

      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17.速读全文,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围绕捅马蜂窝这件事,请你补出作者精心安排的思路。(2分)

      _______________→"我"捅了马蜂窝________________→后院又有了马蜂窝。

      19.“捅马蜂窝”这个词语,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它的意思是什么?(2分)

      __________

      20.读文章第一段,有似曾相识之感,它与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中描写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十分相似?(2分)

      ______________

      21.文中加横线的"那多有趣"的"那"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

      22.捅马蜂窝一段描写得紧张而惊险,这从哪些描写可以形象地感觉到?(3分)

      2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结合文意理解其运用的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马蜂窝中有百十来只马蜂,为什么文章只重点写了一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他前后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文末"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是作者的感悟,此句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其中"旁人"指的是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27题,50分)

      作文(5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1)朋友需要和平友爱,家庭需要和平温馨,国家需要和平发展,世界需要和平共存。和平是士兵思家的泪水,和平是断壁残垣中无助的眼神,和平是白鸽自在飞翔的翅膀,和平是橄榄枝上映着朝阳的露珠。人类祈盼和平,世界呼唤和平。请以“和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

      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1.(1)昨夜雨疏风骤(2)武皇开边意未已2.(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3)如: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3.①罗曼罗兰 米开朗琪(基)罗 ②示例: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举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获得空前的成功。当高度耳聋的贝多芬出场时,他受到观众五次热烈地鼓掌欢迎。贝多芬在终场后感动得晕了过去。4.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第二部分

      一、5.柳宗元6.(1)日光下澈(2)往来翕忽7.(1)环绕(2)表约数,相当于“来”(3)跟随8.(1)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2)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9.小石潭的特点:幽静。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10.提示:用范仲淹或苏轼的豁达来开解柳宗元的抑郁,语气应委婉。

      二、11.大自然对我们的启示。12.(1)人类并不是大自然的主宰(2)对大自然要心存敬畏(3)人类要团结协作13.言之有理即可。14.人与人之间要做到真正的和睦相处,人类要真正的关心呵护自然界的万物生灵,不要只知道索取甚至破坏。15.人类耗费着地球有限的资源,试图改变寒暑。16.略

      三、17.人应该与一切有生命的事物和睦相处,不要做伤害它们的事情。18.爷爷后院有马蜂窝 后悔捅马蜂窝 19.比喻惹祸或触动不好惹的人。20.《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1.头上蒙块布,拿竹竿捅马蜂窝。22.“我”捅马蜂窝的动作、紧张的心理、匆忙的逃跑;妹妹怕蜂进屋、关门逃跑;马蜂拼死复仇的气势等可以感到。23.形象地写出了马蜂家园被毁,受到伤害后拼死复仇的气势。24.因为这只马蜂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不仅蜇了"我",它的死又与"我"有关。25.说明了"我"从捅马蜂窝这件事中,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26.点明中心,收束全文,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旁人"指作者以外的一切有生命的事物。

  第三部分

  27.作文 略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试卷附参考答案(精选一篇)扩展阅读: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试卷附参考答案(精选一篇)扩展阅读 1

  一、1.髭 rán zhòu 绺绺

  2、B

  3.D(题眼“自尊心极强”,“也”、“最好”用词商讨,委婉)

  4.C

  二、5.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①成人歌曲、灰色童谣在学生中广泛流行且起到不良的影响。

  ②现在适合学生传唱的儿童歌曲很少,急需从事儿歌创作的专业队伍。 (只要抓住这两点来阐述即可)

  7.如:能量等于光速的平方与质量之积。

  8.⑴删除“辛苦” ⑵更何况父亲…… ⑶删去“对于”⑷删去第二个“不”⑸抱歉,歉疚。

  三、(一)9.藤野先生 鲁迅 散文

  10、B

  11、D

  12、“我”的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13、A是指那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的日本“爱国青年”,

  B是指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日本青年学生,

  C是指闲看枪毙犯人的麻木的中国人,无聊的看客。

  14、表反问,加强肯定的语气 精神麻木 某些愚昧、麻木的中国人的毫无觉悟使作者感到十分痛苦而又无可奈何心境,同时又深深地震撼着作者的心灵,强烈地拯救愚昧麻木心灵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二)《与朱元思书》

  15.A

  16.①青白色 ②高;远 ③美丽

  17.那些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那热中功名利禄的心;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往返。

  18、①夸张 突出水清。 ②比喻、对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流快而急。

  19.D

  (三)20.(1)指桂花香。(2)指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21.“在暗暗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

  22.指守门老大爷为一个同学打开方便之门。

  23.敬重、感激。

  24.默默行善,无私奉献。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试卷附参考答案(精选一篇)扩展阅读 2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2分)

  写好说明文首先对客观事物要有深入的了解。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淤泥yū 亵玩xiè 群葩pā 效颦pín

  B.英蕖qú 菡萏hàn 草菅jiān 难堪kān

  C.袅娜nuó 枇杷pá 溽暑rù 醴酪lào

  D.旖旎qǐ 旮旯gā 睥睨pì 郑燮xiè

  3.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划出来并在方格中改正。(4分)

  香远益清 亭亭静植 娇姿欲滴 互芬齿颊

  安身立命 草管其命 洋洋大观 时移事迁

  快炙人口 绝无仅有 事与愿违 与众不同

  胸有成竹 接重而至 旮旮旯旯 蝉噪林静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 )(2分)

  A.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 妖:妖媚。

  B.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

  病:疾病这里用作动词,得病的意思。C.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已:停止。

  D.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霑琼缀。

  睡觉:睡醒。

  5.下列搭配不当的一组( )(2分)

  A.《爱莲说》——周敦颐——宋朝理学家。

  B.《芙蕖》——李渔——明末清初文学家。

  C.《清塘荷韵》——朱自清——当代散文学家。

  D.《行》——郑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6.修改下面的这段文字,使文句表更加准确流畅。(6分)

  勇敢的人才能创造事业。如果一个人走路怕摔,吃饭怕噎,那还谈什么事业!当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十几个庄稼汉,他们帅先搞起了联产责任制。小岗村的人就是凭敢为天下先的巨大勇敢,开僻了新天地。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二,在参加一次国际比赛时,面对评委设置的一个小小的故意错误,他两次直截了当地说:“错了,一定是乐谱有错!”顿时,评委们报与热烈的掌声。生活尤如激流,只有勇敢的人才能游过去;事业犹如高山,只有勇敢的人才能翻越。

  7.我国的传统节日可谓丰富多彩,自古文人墨客也多有借传统节日绘景、抒情或励志的名篇佳作,并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仿照示例,写出你所积累的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文名句。(任选三个节日)(3分)

  示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

  A. , 。( )

  B. , 。( )

  C. , 。( )

  8.章回小说中的回目是对该回内容的概述。下面是《水浒》回目中的几个句子,请任选一句,依据施耐庵《水浒》的'内容,将所选句子扩展成一段故事简介。(不少于50字)(3分)

  ①景阳冈武松打虎 ②武松斗杀西门庆

  ③林冲棒打洪教头 ④林冲雪夜上梁山

  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⑥花和尚倒拔垂杨柳二、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下面课内文字,完成9—14题。(21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本文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品质高洁质朴的句子是什么?(3分)

  10.作者把莲的形象概括为什么(用文中词句回答)?文中写“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目的是什么?(4分)

  11.本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什么?(3分)

  12.描写莲的形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赋予莲以美好的品格的?(3分)

  13.请品味文中“噫”这一叹词的妙处。(4分)

  14.本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4分)

  (二)阅读下面一组短文,完成15—20题。(25分)

  爱藕说

  映日荷花,接天连叶,亭亭莲蓬和藕,本是四位一体的。

  爱佼佼荷花者有之,咏田田莲叶者有之,赞点点莲子者有之。偏心的诗人哟,为何厚此薄彼?为什么不肯为嫩藕多唱几支短歌?

  藕,自生与世间,变委身水下,不见日月,在浊泥污土的围困中生活。一旦出淤泥。风采翩翩,洁似玉,白如学,一尘不染。不是贞洁操守。孰能如此?它孔窍玲珑,称得起虚心;它居下而有节,贫贱不屈;它虽然嫩而且柔,藕牙儿却能穿透青泥碧水,劲挺起翡翠一般的绿茎,托起红花碧叶,算得上是柔中有刚。

  古人将六月二十四日,奉为荷花节日。默默困顿于泥水里的藕,谁知它声于何时?它像竹鞭那样,孕出藕牙,长大开花,再生出莲子以续生生之脉,谁知它年寿几何?它节节横生,从未与花叶争宠夺艳,甘居地下,无日无夜的托着花儿叶儿,像是母亲的玉臂偎抱着幼子,睡知它有几多辛劳?

  给我一支花的诗笔吧,我想寻找动情的诗句,写给养育那莲花的母亲——玉藕;也想把真挚的感情奉献给千千万万的妇女——伟大的含辛茹苦的母亲!

  咏莲

  迸发出心中最真的火焰,打印在夏日的扉页中的是莲。你在这里重新锤炼,终于挣脱出那泥牢中的锁链,婷婷盛开在这苍茫大地间,向世人倾诉着至善的语言。坚忍的意志在这苦海中尽显,最终铸成一朵金刚净莲。

  心中的一团圣火,理想中的一只白鸽,都成了你的主宰,多少智者依你而眠,多少善者永远在心中把你挂牵。看那一柄净碧的荷叶荡涤着人们迷中的眼,一片淡粉的莲瓣成了多少代人的梦幻,凸起的莲籽成了永不改变的琴键,奏响了激荡万古的乐章。人间的一朵净花,凡尘的一方净土。生命因你而明白了纯净的内涵——哦,莲!

  莲子

  中国是莲子的故乡。早在五千年前仰韶文化遗址中,就曾发掘到两粒莲子;三千年前的《诗经》中,就有“隰有荷花”的诗名。

  莲子补中养神,止渴去热,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是一种纯天然高级营养保健品,历来为御膳房必备之物。莲子食用方便,既可制成莲子羹,莲子汤,八宝粥,糖水莲子,又可炖鸡,炖鸭等制作美味佳肴,是强身健体,养颜驻容,馈赠亲友的上等佳品。

  产于浙江宣平的莲子更有它的独到之处。一般的莲子颗粒较小,久煮不酥,而宣莲由于本地独特的土质和气候条件,颗粒较大(465粒即达500克),酥而不烂,味美爽口。它含有高蛋白质、钙、磷、镁等多种物质。因而浙江宣莲成了历代的贡品。

  15.细读《爱藕说》,说说藕有哪些优秀品质。(写出其中4点)(4分)

  16.《咏莲》中“心中最真的火焰”指的是什么?(4分)

  17.《莲子》一文中写到的产于宣平的莲子有哪些独到之处?(4分)

  18.《莲子》中说“早在五千年前仰韶文化遗址中,就曾发掘到两粒莲子;三千年前的《诗经》中,就有‘隰有荷花’的诗名”,而《咏莲》中也有两个诗句和这句话意思相近,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4分)

  19.这三则材料是从不同角度写莲的。某校校刊编辑要把这三则材料一齐收录在一个栏目里,现在请你为这个栏目拟一个恰当的标题。(4分)

  20.这三则文字都是赞美莲的,人们在赞美莲的时候,常常赋予它美好的品格。在其他花草树木中,你最想赞美什么?它具有怎样的品格?(5分)

  三、写作(50分)

  21.电视,成为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网络,给我们无限的空间;短信,传递着人间的温暖……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

  请以“_____改变了我的生活”为题作文。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所填词语要与科学技术相关。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试卷附参考答案(精选一篇)扩展阅读 3

  1.侥 驭 致 硕(注意字的写法,不要写错别字。)

  2.C(两全齐美——两全其美。)

  3.(1)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无力百花残 (3)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4)横眉冷对千夫指(本题考查课内外重点诗文名句默写,全部为记忆型默写,同学们须认真准确书写,注意“教”“匀”“横”等字的写法。)

  4.②③④①(文段第一句话说明“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判断力和鉴赏力”这两种能力,接下来应扣住这两种能力来谈,所以应衔接②;③句是紧接着②句中的“灵魂的品质”来谈的;④句是紧接着③句中的“读好书”来谈的;①句是扣住④句的“标准”来谈的,又与文段第一句相照应。)

  5.B(“具体而微”的意思是“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本句要表达的意思是妈妈对小明生活上的照顾非常细心周到,应该用“无微不至”。)

  6.心田似海,纳百川亦可容人(他)(对联讲究对仗工整,字数相等,上联与下联对应的字词词性相同或相近。照此原则,删改下联时,只要保留和上联词性相同或相近的词,就可得出答案。)

  7.很多人汉字书写不正确、不规范。(本题考查把握阅读材料大意,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材料用数据说明问题:许多人写错字、别字、不规范字。)

  8.C(应为“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9.(1)特别爱好 (2)挂在腰间 (3)等待 (4)热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注意名词活用现象。)

  10.(1)到了成年,更加仰慕圣贤的学问。(2)所以我虽然愚钝,但终于还是有所收获。(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加冠”“益”“卒”等词的翻译。)

  1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用文章中的话回答,答成“以中有足乐者”亦可。)或:①坚守学习信念;②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③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用自己的话回答,要答出要点。)(回答此题需要联系文章主旨,或用文章中的话回答,或用自己的话回答。)

  12.一语双关,既指芍药被遗忘,也寓指美好的事物被遗忘。(文中的“芍药”一语双关,既指芍药这种常被人遗忘的花,又象征着生活中常被遗忘的美好的东西。回答时,要注意答出“芍药”的双重含义,意思对即可。)

  13.这种大写意的美是指芍药的根茎玲珑如玉、枝叶生机勃勃、花朵繁盛芬芳、品质内敛安静(素朴孤寂)。(芍药的这种“大写意”的美体现在第②段至第⑤段,第②段写了芍药的根茎的美,第③段写了芍药的枝叶的美,第④段写了芍药的花的美,第⑤段写了芍药的内在品质。回答时,答出四个要点,意思对即可。)

  14.结构上既是文章的行文线索,又照应题目,贯穿芍药从成长到消失的过程;内容上突出强调了芍药曾被遗忘,又被作者重新捡拾的过程。(回答“记不清”的作用,要注意答出两个方面:结构上、内容上。在结构上,“记不清”是与题目中的“被遗忘”相照应的,体现了芍药的不引人注目;另外,“记不清”在文中反复出现,作者将“记不清”贯穿了文章的第②~⑦段,即贯穿了芍药成长的一生,所以又起了线索的作用。内容上,要扣住“被遗忘”来分析,文中芍药先是被“我”遗忘,然后又丢失,最后表达了作者重新捡拾“遗忘”的愿望。回答时扣住两方面,意思对即可。)

  15.①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芍药小芽色彩的层次美及其长势的生机美。(意思对即可)

  ②“看看”“摸摸”运用动作描写,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对芍药的喜爱和关注之情。(赏析①句时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入手。这一句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回答时写出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即可。②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但是从“看看”“摸摸”等动词可以看出是对“我”的动作描写,因而可以从动作描写的角度来赏析,回答时答出描写方法,分析出表达作用,意思对即可。)

  16.作用:卒章显志(收束全文、升华主题)。

  含义:人都会遗忘,但生活中有些美好的事物不应被我们遗忘,当我们捡拾这些遗忘,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价值,加深我们的认识和理解,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人生之路就会更加宽广。(结尾一段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和升华,上文主要写“芍药”,结尾一段由“芍药”上升到生活中的其他美好的事物,是对全文的升华,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17.①“奋发”是形容昙花开得灿烂之状,“无常”指昙花凋落的迅速。②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作者对人生价值的哲理思考。(回答重点词语的含义等要结合语境,其作用要结合上下文,联系文章主旨,从结构、修辞等方面作答。)

  18.①写昙花怒放吐香给人的感受(昙花为谁开),由昙花而联想到恩师生前的音容笑貌。

  ②以花喻人,说明恩师活在自己心中。(或答:人离开了,见不到了,但他在“我”心中,于是便存在。)(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要先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再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答。)

  19.①不屑在白日与红尘争艳。②极端美丽。③幽雅绝俗(或:清雅幽香)。④绽放姿态极为狂放。(答题区间在第⑧至第○11段,分条总结概括即可。)

  20.含义:①昙花在夜晚(子夜)开放。②借昙花寄托对恩师的怀念和赞美之情。作用:以昙花为全文的行文线索。(文章的标题有时就是文章的线索。本文以“昙花”为线索,明线是昙花的开放,暗线是作者对恩师的怀念。)

  21.【思路点拨】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人生”这个话题,范围很大,需要我们在这个大范围中找一个具体的点,围绕这个点展开进行写作。“人生”的内涵很广,可以写关于生活的,关于人的心态的,关于人的命运的,等等。如果平时习惯积累素材,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试卷附参考答案(精选一篇)扩展阅读 4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虐待(nüè)   蹂躏(lìn)   褴褛(lǚ)

  B.蛊惑(ɡǔ) 倏然(shū) 诅咒 (zǔ)

  C.怯懦(nuò) 步履(lǚ) 尸骸(hái)

  D.召唤(zhāo) 衣钵(bō) 黯然(àn)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

  A.诚挚 凶神恶杀 害人听闻 人海茫茫

  B.鼓噪 举世闻名 孤注一掷 优柔寡断

  C.巅峰 雅鹊无声 扣人心弦 惨绝人寰

  D.拘泥 冲耳不闻 唯命是从 震耳欲聋

  3.(2013•襄阳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襄阳的孝子程威带母上学,打工救母,休学侍母的感人肺腑的事迹,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梦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亿 万中华儿女长期地艰苦奋斗。

  C.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突破下潜7 000米的纪录,使我国宾至如归地跻身于世界深潜先进国家行列。

  D.莫言成为举世瞩目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真正原因,是他作为一名文学家的卓越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4.(2013•广东中考)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随着“神舟”十号飞船和长征二F遥十火箭组合体顺利转运到发射区,意味着“神舟”十号发射已进入最后准备阶段。(删去“随着”)

  B.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删去“因为”)

  C.游泳专家表示:有人溺水时,非专业人士如果盲目下水救人,不仅相当危险,而且施救的难度很大。(将“相当危险”和“施救的难度很大”互换位置)

  D.今年,全球各地纷纷出现异常天气。年初,地处南半球的澳大利亚热浪滚滚,而英国却持续遭受严寒的灾难。(“灾难”改为“侵袭”)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南京大屠杀》是一篇报告文学。记载了日寇在南京的暴行。

  B.《寻找时传祥》是一篇通讯,目的在于说明当今社会仍然需要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的精神。

  C.《阿炳在1950》是一则新闻,记录了阿炳的《二泉映月》等乐曲被录制的经过。

  D.《滑铁卢之战》中作者将此战役失败的责任完全推到格鲁希身上。

  6.综合性学习。(5分)

  2013年,一个热词口耳相传:光盘。这不是电影碟片,而是吃得光光的盘子。我搜集了两则材料。

  材料一 2016年1月16日,徐侠客在腾讯微博发出“光盘行动”的倡议,号召网友珍惜粮食,加入行动。微博一经发布得到蔡奇、王郁松等名人和《人民日报》《中国国土资源报》等媒体的广泛响应,1月22日《新闻联播》报道了该活动的倡议,随后很多餐饮行业也推出多项反浪费措 施,鼓励把没有吃完的剩菜打包带走。“光盘行动”体现了人们对 劳动成果的珍惜,也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材料二

  (1)请为“材料一”拟个标题。(2分)

  答:

  (2)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漫画内容。(3分)

  答: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7~10题。(6分)

  日军在草鞋峡的大屠杀又使五万多俘虏与居民倒在血河中。现今已年逾七十的当年的一个国民党军人是这次屠杀的幸存者。他说:

  “我们被俘虏后关到了幕府山一块用铁丝网围起来的空场地上。整整五六天,没吃一口饭,没喝一口水,每天都有几十个人冻饿而死。18日,几个鬼子带着个汉奸来说:‘天气太冷,皇军要把你们转移到江心岛收容所去,为防止路上逃跑,要把你们绑在一起。’俘虏们早想离开这个寒冷、臭气熏天、尸体遍地的鬼地方,所以日军很容易地把俘虏们捆扎在一起。走到草鞋峡,天已完全黑了。日军让我们坐下来休息,押解的日兵迅速后散。夜黑极了,凭着军人的直觉,我感到可怕的时刻即将来临。‘弟兄——’我刚喊出两个字,敌人的探照灯哗地全亮了,与此同时,敌人的机枪猛向我们扫来,枪声震耳欲聋。我身中三弹,醒来时发现鬼子对未死者正挨个刺戳。我拼命咬住嘴唇不让自己出声。最后鬼子在尸体上浇上煤油焚烧起来。等鬼子关上探照灯离开,我才爬出火堆滚到水里,我的弟兄们无一生还。我在南京躲了几个月,伤好后我设法逃出南京,历尽千辛万苦到苏北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后被改编为新四军。”

  1984年,参加草鞋峡大屠杀的原日军某部粟原军曹,在保持了四十多年的沉默之后,终于说出事实的真相:

  “南京陷落之后,大批处决无抵抗的俘虏的确是事实……在沿支流挺进至幕府山腰时,一举迫使大批中国士兵投降了,各个中队手忙脚乱地解除了这批俘虏的武器……在举行入城式的17日那天,根据上面‘收拾掉’的命令,把这群俘虏处理掉……军官们下达了一齐扫射的命令。重机枪、轻机枪、步枪成半圆阵式,对着江边的大群俘虏猛烈开火,将他们置于弹雨之下。各种枪支齐射的巨响和俘虏群中传来的垂死呼号混在一起,长江边简直成了叫唤地狱……”

  7.国民党老兵在紧要关头想喊的是什么话?请你补充完整。(1分)

  弟兄——

  8.为什么直接引用国民党老兵的话?引述原日军某部粟原军曹的话的作用是什么?(1分)

  答:

  9.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日军的残忍暴虐。(2分)

  答:

  10.学校组织同学们去看望这位当年死里逃生的老人,你估计老人会对同学们说什么?(2分)

  答:

  (二)(2013•江西中考)阅读下文,完成第11~16题。(16分)

  两 角 钱

  肖复兴

  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 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 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 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说:“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子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 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吗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问:“还没有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答:

  12.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任选其中两种),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具体分析。(4分)

  答:

  1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他的笑容让我 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 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中“干净透明”的含义。(2分)

  答:

  14.“我”原想把钱还给男孩子,后面又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这是为什么?(2分)

  答:

  15.文中最后写到男孩子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请写出男孩子此刻的心理 活动。(2分)

  答:

  16.男孩子帮助“我”的仅仅是两角钱,请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我怎么也忘不了他”?(3分)

  答:

  (三)(2016•盐城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8分)

  大  风

  莫 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革,是刚过了七岁生 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很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 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去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快,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提着一柄小镰刀,在 一片茅草前蹲下来。 “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子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天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起来了,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 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1)“爷爷,那是什么?”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2)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 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梁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3)“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选自《萌芽》2013年第1期,有删改)

  17.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3分)

  答:

  18.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1)“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一句中,“爬行”一词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分 )

  答:

  (2)品味“我们钻进了风里”一句中“钻”的妙处。(2分)

  答:

  19.阅读文中(1)(2)(3)处画波浪线的句子,结合全文说说爷爷是个怎样的人。(4分)

  答:

  20. 文中画线段描写了大风降临前的情形,请简要赏析。(3分)

  答:

  21.小说中“我”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4分)

  答:

  三、写作(40分)

  22.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因为有爱”或“温暖的阳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贴近生活,关注体验,言之有物。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试卷附参考答案(精选一篇)扩展阅读 5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⑴ 念天地之悠悠,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⑵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⑶ 春天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留下过咏春、颂春、伤春、惜春的动人诗篇。试写出有关春的诗句。

  如: (作者)说: 。

  (作者)说: 。

  (4)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5)同是写愁绪的,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说:抽刀断水水更流,

  ;而李煜在他的著名词作《相见欢》中,用“剪不断,理还乱, ,

  ”更是把人们的愁绪推向了极致。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旸谷(yáng) 璀璨(càn) 酷肖(xiào) 目光灼灼(zhuó)

  B.伫立(zhù) 胆怯(qiè) 掠起(lvě) 彻夜不寐(mèi)

  C.皓月(hào) 炽热(chì) 稽首(qí) 脂粉奁(1ián)

  D.驰骋(chěng) 天穹(qióng) 污秽(huì) 千山万壑(hè)

  3. 找出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2分)(   )

  A. 海誓山盟 长吁短叹 千山万壑 盛气凌人

  B. 鸣锣开道  彻夜不眠 纹丝不动 夜澜人静

  C. 嫦娥奔月  夸父追日   拖泥带水   雷霆万军

  D. 翻波涌浪  土偶木梗   鹏勃奋飞   鞺鞺鞳鞳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 (2分)

  ,飘逸着沁脾的清香; ,散发着浓烈的祝福; ,只有细细品尝,才能体味着这淡淡的苦涩中所蕴含的真谛。

  ① 生命是酒 ②生命是咖啡 ③生命是茶

  A、 ②③① B、 ①②③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5.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趋炎附势的小人,历来被人们所不齿。

  B.林则徐为人刚直不阿,以民族大义为重,一直被人们所传颂。

  C.成绩差的同学,不应该妄自菲薄,甘居下游,应奋起直追。

  D.义愤填膺不应该是共产党员该做的,该想该做的是礼尚往来。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最近一次模拟考试中,全班同学的数学平均成绩都超过了80分。

  B.我不但支持他,而且连反对过他的人也支持他了。

  C.这种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定。

  D.一些发达国家的建筑业,新技术应用之迅速,见效之广泛,都是我们所不及的。

  (三)语言综合运用(10分)

  7、删改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2分)

  清风明月本无价,临近的水渺远的山,皆有情意。

  改后为:清风明月本无价, 。

  8.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的爱。阅读下面的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一、三小节保持连贯。(4分)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 , , 。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爱绵绵。

  9.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火烧新野”的策划者是 ,在八卦炉中炼就火眼金睛的是 ,“智取生辰纲”的策划者是 ,被叫做“宝二爷”的是 。(4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命常常是如此之美

  每天下午,接上孩子之后,我都要带着他在街上溜达一圈,这是我们俩都很喜欢的习惯。闲走的时候,看着闲景,说着闲话,我就觉得这是上帝对我劳作一天的最好奖赏。每次我们走到文华路口,我就会停下来,和一个卖小菜的妇人聊上几句,这是我们散步的必有内容。这个妇人脸色黑红,发辫粗长,衣着俗艳,但是十分干净。她的小菜种类繁多,且价廉物美,所以常常是供不应求,我常在她这里买菜,所以彼此都相熟。因此每次路过,无论买不买菜,都要停下和她寒暄几句。客户多的时候,也帮她装装包,收收钱。她会细细地告诉我,今天哪几样菜卖得好,卤肉用了几个时辰,西兰花是从哪个菜市上买的,海带丝和豆腐卷怎样才能切得纤细如发,而香菇又得哪几样料配着才会又好吃又好看。听着她絮絮的温语,我就会感到一波波隐隐的暖流在心底盘旋。仿佛这样对我说话的,是我由来已久的一个亲人。而孩子每次远远地看见她,就会喊:“娘娘!”——这种叫法,是我们地方上对年龄长于自己母亲的女人的昵称。

  那位妇人的笑容,如深秋的土地,自然而醇厚。

  一天夜里,我徒步去剧院看戏,散场时天落了小雨,便叫了一辆三轮车。那个车夫是个年近50的白衣汉子,身材微胖。走到一半路程的时候,我忽然想起附近住着一位朋友,我已经很久没见到她了,很想上去聊聊。便让车夫停车,和他结账。

  “还没到呢。”他提醒说,大约以为我是个外乡人吧。

  “我临时想到这里看一位朋友。”我说。

  “时间长吗?我等你。”他说,“雨天不好叫车。”

  “不用。”我说,其实雨天三轮车的生意往往比较好,我怎么能耽误他挣钱呢?

  然而,半个小时后,我从朋友的住处出来,却发现他果真在等我。他的白衣在雨雾中如一团蒙蒙的云朵。

  那天,我要付给他双倍的车费,他却执意不肯:“反正拉别人也是拉,你这是桩拿稳了的生意,还省得我四处跑呢。”他笑道。

  负责投送我所在的居民区邮件的邮递员是个很帅气的男孩子,看起来只有20岁左右。染着头发,戴着项链,时髦得似乎让人不放心,其实他工作得很勤谨。每天下午三点多,他会准时来到这里,把邮件放在各家的邮箱里之后,再响亮地喊一声:“报纸到了!”

  “干吗还要这么喊一声呢?是单位要求的吗?”我问。

  他摇摇头,笑了:“喊一声,要是家里有人就可以听到,就能最及时地读到报纸和信件了。”

  后来,每次他喊过之后,只要我在家,我就会闻声而出,把邮件拿走。其实我并不是急于看,而是不想辜负他的这声喊。要知道,每家每户喊下去,他一天得喊上五六百声呢。

  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人,都能给我以这种难忘的感受。满面灰尘的清洁工,打着扇子赶蚊蝇的水果小贩,双手油腻腻的修自行车的师傅……只要看到他们,一种无缘由的亲切感就会漾遍全身。我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和来历,但我真的不觉得他们与我毫不相干。他们的笑容让我愉快,他们的忧愁让我挂怀,他们的宁静让我沉默,他们的匆忙让我不安。我明白我的存在对他们是无足轻重的,但是他们对我的意义却截然不同。我知道我就生活在他们日复一日的操劳和奔波之间,生活在他们一行一行的泪水和汗水之间,生活在他们千丝万缕的悲伤和欢颜之间,生活在他们青石一样的足迹和海浪一样的呼吸之间。

  这些尘土一样卑微的人们,他们的身影出没在我的视线里,他们的精神沉淀在我的心灵里。他们常常让我感觉到这个平凡的.世界其实是那么可爱,这个散淡的世界其实是那么默契,而看起来如草芥一样的生命种子,其实是那么坚韧和美丽。

  我靠他们的滋养而活,他们却对自己的施予一无所知。他们因不知而越加质朴,我因所知而更觉幸福。

  10. 文中一共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出来。(4分)

  11.卖小菜妇人的絮絮温语传达了她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12.关注对白衣车夫的语言描写,分析他的内心世界。(4分)

  13.作者对邮递员男孩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表现在哪里?(3分)

  14.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4分)

  15.生命也许很平凡,但它不失其美,描述你平凡而美丽的生命历程。(4分)

  (二)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文后问题(17分)

  ①雨,来自天国,是有灵性的。

  ②“山色空濛雨亦奇”,那只是属于西湖的;“小楼一夜听春雨”,那只是属于江南的;“渭城朝雨邑轻尘”,那只是属于关中的。可我生在北国,有雨的日子并不多,因此一下雨就有一种窃喜的感觉。

  ③春天的雨是( )的,也是吝啬的。“像牛毛、像细丝……”,那是艺术家的感悟,我没有这种感觉,但我很欣赏无声润物的轻柔,它好像怕搅扰甜睡中的人一帘春梦,好像怕抹淡了粉红色春花的娇容。风也识趣,斜牵丝雨潜入大地而不动其形,听它轻叩小窗而静止于耳,若有若无,似隐还现。竖耳潜听,莫非是仙女抚动了她的瑶琴?“此曲只应天上有”,如杜少陵闻之,怕也会这么说。

  ④夏天的雨是( )的,虽无“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霸气,却如安塞腰鼓,动则声势喧天。看火蛇裂破长空,漫天爬行;屋檐挂一壁明晃晃的水幕,洁白清亮。雨落尘埃,只感觉地下的水往四下里挤,向上翻卷的水花让人有些悚,正如老舍所说“成了一个灰暗昏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收则一滴也无,很有些北方汉子的豪爽和干脆。

  ⑤秋天的雨是( )的,它没有“霪雨霏霏,连月不开”的隐晦,却耐性十足。迷茫茫的雨包裹着白茫茫的花,宛如祁连山上的皑皑白雪,但有了风,“雪”便舞起来,前浪刚起后浪便压过去,宛如仙女踏云飘然而至。有人说:秋雨是冬天的哭泣。可我说:秋雨是醉人的,你不见老农额头的皱纹正是因为经雨而展平吗?

  ⑥冬天的雨是( )的,虽稀少却耐人寻味。虽说只有皑皑白雪才能展现出北国的雄浑与沉稳——因为那是北方独有的精蕴,可大自然就是这么奇怪,有时的晴空丽日,忽一片风裹云而至,雨中夹杂着雪粒,顷刻间为大地铺上一层银装,然而就在你一眨眼间,又化为乌有。

  ⑦雨,来自天国,洒落心头,它是有灵性的……

  (选自《语文报》)

  16.将“A狂放”“B迷人”“C冷峻”“D喜悦”归位于文中括号,其顺序是怎样的?只填番号。(2分)

  17.品读第③段,简答(注意加点的词语)。(4分)

  ①具体写春雨“轻柔”的句子是:(2分)

  ②“风也识趣”的实际意义是:(2分)

  18.细读第④段,用文中的两个双音节的词语概括夏雨的特点。(2分)

  19.第⑤段中的“雪”打引号的作用是什么?它实际指的是什么?(4分)

  20.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有许多美点,请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三、写作(50分)

  请从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一)一次挫败的经历,一个难忘的胜利,一篇睿智的文章,一句善意的劝慰,一种特别的爱好……凡此种种,会使你的知识得以丰富,智慧得以增长,让你站上人生新的高地。

  请你以“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一篇字数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二)古往今来。春天无疑是文人墨客最钟情的季节。他们用生花妙笔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咏春佳作。

  春天是丘迟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春天是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春天有和煦的春风,拂去我们心头的焦虑;春天是孩子心中美丽的童话,演绎着七彩梦幻的故事;春天是激情的释放,是生命的复苏。当你身处逆境时,春天是你心中的理想和信念;当你坐在阳光照不到的角落时,春天是你渴望老师关爱的心声:当你孤寂时,春天是朋友之间的心心相印;当你面对愚昧时,春天是你对文明的向往……

  请你以“春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试卷附参考答案(精选一篇)扩展阅读 6

  一、积累运用。

  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①-②题。

  ①总不会忘了江南那架在水上的圆拱桥。②桥是江南水乡停住的梦,奇巧的身姿就是精灵飞舞的轻灵的翅膀,在阳光下A,在细雨中B。③大块的青石砌就出妩媚的弯眉,荡漾的水波yǎn yìng(  )着含情的美目。④真的觉得江南的圆拱桥就像美人的眉,青色的弯弯的一瞥,C。⑤淡淡的,斜插入鬓的,有着风情万种却又任性娇憨的眉。⑥那么随心所浴轻轻舒展便成了一道风景,跨过liàn yàn(  )的水纹,掩入整副水墨中。

  ①根据拼音将汉字写在文中括号内。

  ②请指出文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③“妩媚”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

  ④将下列三个短语填入文中划线的A、B、C三处,正确的顺序是          。

  a、轻巧而温婉   b、透明而朴直   c、清雅而迷离

  2、下列词语有错的一组是(  )

  A、失之交臂 力挽狂澜 变幻不定 各得其所  B、德隆望尊 坦荡磅礴 矢志不移 小溪淙淙

  C、委曲求全 昂首屹立 两全齐美 再接再厉  D、销声匿迹 负箧曳屣 变本加厉 瀚海沙漠

  3、默写。

  ①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              。

  ②            ,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常用来比喻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      ,

  。

  ④寓逆旅,主人日在食,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         ,烨然若神人。

  4、下面短文中划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达不当,请把它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据有关部门报道,①我国每年约有360亿吨的生活和工业污水排入江河,近三分之一的城市居民得不到安全卫生的饮用水,这样,②纯净水公司就很快地迅速发展起来了。但是,经卫生防疫部门检测,纯净水并不纯净。为此,③市政府要求几个纯净水公司的领导在近期内抓紧整改,④使纯净水产品普遍的质量得到提高。

  第    句,改为

  第    句,改为

  第    句,改为

  5、与下面句子衔接起来最为连贯的一句是(  )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留下了散文般的著作;发明炸药的诺贝尔,出版过诗集《兄弟们》和小说《在光明的非洲》;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常常从数学王国到文学王国漫步,写出了许多优美的散文。

  A、说起科学家,就不能不联想到文学家。

  B、文学作品并不都是文学家创作的,卓越的科学家差不多都是卓越的文学家。

  C、卓越的科学家,往往有很高的文学造诣。

  D、凡是著名的科学家,都有文学方面的传世之作。

  6、下面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辩论会上,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教授真有一种如坐春风之感。

  B、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C、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针砭真是入木三分。

  D、在那蹉跎岁月,我们的革命先辈爬雪山,过草地,吃了多少苦啊!

  7、学习专题《叶》之后,请你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对“叶(绿叶、红叶、落叶……)”进行想像描写。(灵活表达,写一句即可)

  示例:对“花”的想象描写:

  例(1):你是大地的微笑。   例(2):天边的彩霞怎么跑到地面玩耍来啦?

  8、用一句话完整地表达下面这段文字的意思(不超过30个字)。

  假如月球上有水,意味着未来的地球移民可以直接利用这些水为生活、工作服务,也可以用这些水制造氧气供人类呼吸之需,还可以从中制取氢气做燃料。一句话,月球上的水将为地球移民敞开安居乐业的大门。

  9、寒假期间,希望中学开展了“我与家长共读名著”的读书活动。张家父子同读《水浒》, 当他们读到“鲁提辖打死镇关西”这一情节时,引发了一段对话。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对话。

  崇拜英雄的儿子说:

  身为律师的爸爸说:

  二、阅读

  (一)阅读《错过》文章片断,回答10-16题。

  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有的所错过的,还有机会再次相遇,正因为对错有了痛切的感受,当机遇再次呈现时,你便会有高度反应变力与把握力,也许,那最后的结果,是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不如这回你冷静而成熟地驾驭……恰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致了你这次的获得硕果!

  有的所错过的,时不复返,机不再来,属于永远的错过,但因为你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竟能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更有厚度;你的心灵,或许反更有虹彩。

  一念之差中,失之交臂了吗?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问题是我们往往在立即意识到了以后,竟滞涩、凝结住了我们的行动;这样的错过,则几近于过错。

  10、“灵魂具备了升腾的力量”如何理解?

  11、“恰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致你这次的获得硕果。”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12、第一段中把“真切”改为“深切”好不好?

  13、第四段中“既倒”改为“将倒”行不行?

  14、第三段后几句如何理解?

  15、文中的“错过”与“过错”有什么区别?

  16、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错过?

  (二)阅读《人生如月》,完成17-21题。

  ①天上的月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了。最初的时候,它淡淡的,细细的,像是谁用橘黄的彩笔在湛蓝的天幕上轻轻画了一道,称这时的月为“牙”,真是形象得很。渐渐地,它大起来了,亮起来了,在天空驻足的时间长起来了。这时的月便是一把镰刀、一只小船了。到了阴历的十五,这月便圆圆的,大大的,亮亮的,似一只玉盘、一面明镜了。再后来,月由盈而亏,由亏而残如一块土豆、一块顽石了。由纤弱而圆满,由圆满而亏残,天上的月却是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岁岁如斯。人生虽不尽是这般规律,但盈亏明暗却是如影相随,避不开,躲不开,无法拒绝的。

  ②有时候,人逢吉时好运一帆风顺,谋官则升迁,想钱便发财,真是心想事成万般如意,原来平淡人生这时真如望月中天,亮丽圆满了。此时,升官的不免满面春风,发财的不免财大气粗,即使评个职称、当个先进或晋一级工资也会沾沾自喜,觉得优人一等。然而,花开自有花谢时,月圆必有月缺日,且常常是花开之后便是谢,月圆之后即为缺。但人多鼠目寸光,有眼不识事物消长之理,得意便忘形,露出一副小人面目。人若能处顺境作逆境之思,方不失为人本色,保持一颗平常心。为官者不必因权柄在手而颐指气使、八面威风,有钱人不必因腰缠万贯而妄自尊大、暴殄天物。如此立身处世待人接物,便无骄横之气、霸道之态,不至于蜕变为隐形之盗贼,衣冠之禽兽,于人于己于社会皆有大益。

  ③有时候,人遭恶时厄运,常是坏事连连,处处不顺,原本光明的人生忽然黯淡下来,如月牙一现,如云遮残月。身处逆境之中,或心灰意冷、悲观厌世,或甘于沉沦、自暴自弃,或忧心如焚、白发搔短,或牢骚满腹、怨无天佑。其实,人若于月亏之日想到月圆之时,识得世事易变之理,即可于逆境之中志不衰、气不馁、态不失,达观以处世,宽心以养身,“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如此面对困厄,必不会怨天尤人蹉跎岁月,必不会奴颜婢膝玷污人格,必不会见利忘义为虎作伥。

  ④人生如月,皆有阴晴圆缺,我们大可不必颜随势改,气逐时移,得志时趾高气扬,失意时垂头丧气。我以为,无论顺逆得失,都平静的接受世界,从容地面对生活,这才是智者的活法。

  (该文选自《佳作鉴赏》)

  17、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18、从文中摘录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摘录:

  理由:

  19、阅读第②段或第③段,依据该段所谈观点举一个典型事例作为论据。

  20、天上一轮月,人间万首诗。月,承载了人类太多的情感。在台湾光复六十周年纪念之时,《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读其中一段文字,选用后面有关月亮的诗句填在语段的空处。选项为(   )。

  “ , ”。当年,在民族危亡、国难当头之际,两岸人民团结抗战,共御外侮,谱写了民族解放、国土光复的历史篇章;今天,海峡两岸的骨肉同胞依然是明月共赏,休戚与共。

  A、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B、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D、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21、有人说,人生是一幅画,一百个人看它就有一百种感受。请写一段话,表达出你对人生的感悟。

  我说,人生如     ,     。

  三、综合性学习

  22、为保护自然环境,当地政府要求学校组织一次“地方资源”调查活动,假如你被指定为这次活动的策划人,请你为这次调查活动作一个策划方案,请把你的设想写在下面。(活动策划中如出现地名,一律用“A、B、C、D……”代替;涉及人名,一律用 “XX”代替。)

  ①你打算从哪几方面进行调查?

  ②请你设计两种具体的调查方案。

  (1)

  (2)

  ③通过调查,你发现当地的自然景观受到了破坏,请写一条广告语,呼吁人们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珍惜我们拥有的资源。(不超过20字)

  四、写作

  23、鸢飞鱼跃,草长萍移;虫行兽奔,叶绿花开;日升月落,潮来汐退。在四季的轮回中,生命荣枯消长,呈现出千姿百态。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其生命的姿势是丰富多样的。芸芸众生,或优雅,或猥琐,或柔美,或阳刚,或从容,或拘谨,或顺从,或横行……纵观古今,采菊东篱,举杯邀月;横刀立马,舌战群儒;易水悲歌,赤壁豪情……遇风雨而穿行,迎风浪而镇定;舞横槊以赋诗,坐空城以抚琴;发兰舟,濯沧浪,匆匆乎夺路而走,郁郁然举步投江:生命的舞台上,不同的角色演绎着各异的剧情。

  这形形色色的生命的姿势,会给你怎样的启示呢?请以“生命的姿态(姿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体裁不限;②所写话题必须在本话题范围之内;③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试卷附参考答案(精选一篇)扩展阅读 7

  1、选出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2分)

  A、翩然(piān) 冰窖(gào) 肇事(zhào) 未雨绸缪(móu)

  B、鞭笞(chī) 踌躇(chóu) 粗犷(kuàng) 无懈可击(xiè)

  C、徜徉(cháng) 旖旎(qǐ) 附和(hè) 阿谀奉承(yú)

  D、棱角(léng) 抖擞(sǒu) 徘徊(pái) 鳞次栉比(zhì)

  2、圈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3分)

  (1)全神惯注( ) (2)兴志淋漓( ) (3)嘎然而止( )

  (4)急言厉色( ) (5)如愿以尝( ) (6)好高务远( )

  3、找出下面的比喻句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2分)( )

  A、我扑在书籍上就像是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B、好书就常如最精美的宝器,珍藏着人的一生思想的精华。

  C、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D、一本新书就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4、修改病句。(4分)

  (1)王刚已具备了评“三好学生”的水平。

  (2)他那咄咄逼人的目光忽然蒙上一层湿润的泪水。

  5、根据下列句子的格式,以“一粒种子”和“一个人”为开头,各仿造一句话。(4分)

  例句:一块铀矿,可以平庸无奇地在石头里沉睡下去,也可以发出惊天动地的能量。

  (1)一粒种子,

  (2)一个人,

  二、现代文阅读。(42分)

  (一)朋友(25分)

  (1)这一次旅行使我更明了一个名词的意义,这名词就是朋友。

  (2)七八天以前我曾对一个初次见面的朋友说:“在朋友们的面前我只感到惭愧。他们待我太好了,我简直没有方法可以报答他们。”这并不是谦逊的客气话,这是真的事实。说过这些话,我第二天就离开了那朋友,并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和他再见。但是他所给我的那一点温暖至今还使我的心在颤动。

  (3)我的生命大概不会是久长的罢。然而在那短促的过去的回顾中却有一盖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的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一点光彩,这明灯就是友情。我应该感谢它,因为靠了它我才能够活到现在;而且把家庭所给我的阴影扫除掉的也正是它。

  (4)世间有不少的人为了家庭弃绝朋友,至少也会在家庭和朋友之间划一个界限,把家庭看得比朋友重过许多倍。这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

  (5)朋友是暂时的,家庭是永久的。在好些人的行动里我发现了这个信条。这个信条在我实在是不能够了解的。对于我,要是没有朋友,我现在会变成什么样的东西,我自己也不知道。也许我也会讨一个老婆,生几个小孩,整日价做着发财的梦,抛弃了事业昧了良心去做一个现社会制度的忠实的拥护者罢。

  (6)然而朋友们把我救了。他们给了我家庭所不能够给的东西。他们的友爱,他们的鼓励,几次把我从深渊的边沿挽救回来。他们对于我常常显露了大量的慷慨。

  (7)我的生活曾是悲苦的,黑暗的。然而朋友们把多量的同情,多量的爱,多量的欢乐,多量的眼泪都分给了我,这些东西都是生存所必需的。这些不要报答的慷慨的施与,使我的生活里也有了温暖,有了幸福。我默默地接受了它们。我并不曾说过一句感激的话,我也没有做过一件报答的行为。但是朋友们却不把自私的形容词加到我的身上。对于我,他们是太大量了。

  (8)这一次我走了许多新的地方,看见了许多新的朋友。我的生活是忙碌的:忙着看,忙着听,忙着说,忙着走。但是我不曾感受到一点困难,朋友们给我预备好了一切,使或不会缺乏什么。我每走到一个新地方,我就像回到了我的在上海的被日军毁掉的旧居。而那许多真稚的笑脸是在上海所不常看见的了。

  (9)每一个朋友,不管他自己的生活是怎样困苦简单,也要慷慨地分一些东西给我,虽然明明知道我不能够给他一点报答。有些朋友,甚至他们的名字我以前还不知道,他们却也关心到我的健康,处处打听我的病况,直到他们看见了我的被日光晒黑的脸和手膀,他们才放心地微笑了。这种情形确实值得人流泪哟。

  (10)有人相信我不写文章就不能够生活。两个月以前的一个同情我的上海朋友寄稿到广州《民国日报》的副刊,说了许多关于我的生活的话。他也说我一天不写文章第二天就没有饭吃。这是不确实的。这次旅行就给我证明出来,即使我不写一个字,朋友们也不肯让我冻馁。世间还有许多大量的人,他们并不把自己个人和家庭看得异常重要,超过了一切的。靠了他们我才能够生活到现在,而且靠了他们还要生活下去。

  (11)朋友们给我的东西是太多太多了。我将怎样报答他们呢?但是我知道他们是不需要我报答的。

  (12)近来我偶尔读朋友的书,看见了这样的话“消费乃是生命的.一个条件……世间有一种不能与生存分开的消费,要是没有了它我们就会死,就会内部地干枯起来。他们必须开花。道德,无私心就是人生之花。”在我的眼前开放着这么多的人生的花朵了。我的生命要到什么时候才会开花?难道我已经是“内部干枯”了么?

  (13)一个朋友说过:“我若是灯,我就要用我的光明来照彻黑暗。”

  (14)我不配做一盏明灯。那么就让我来做一块木柴罢。我愿意把我从太阳那里受到的热发散出来,我属意把自己烧得粉身碎骨来给这人间一点温暖。

  6、文中第(3)段,把“友情”比作“明灯”,“明灯”的作用是什么?(2分)

  7、第(5)段中写到:“朋友是暂时的,家庭是永久的。”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3分)

  8、第(7)段中,加点的词“它们”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9、如何理解第(10)段中“靠了他们我才能够生活到现在,而且靠了他们还要生活下去”一句的含义?(3分)

  10、第(11)段中作者说“朋友们给我的东西太多太多了”,然而“他们是不需要我报答的”,这是怎样一种友情,表现了朋友怎样的思想境界?(2分)

  11、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2分)

  (1)我的生活是忙碌的:忙着看,忙着听,忙着说,忙着走。 ( )

  (2)我将怎样报答他们呢?但是我知道他们是不需要我报答的。 ( )

  12、结合本文谈谈对“道德,无私心就是人生之花”一句的理解。(2分)

  13、为什么作者在结尾说“我不配做一盏明灯,那么就让我来做一块木柴罢”?(3分)

  14、读完此文,结合自己的认识,用一组排比句描述你对“朋友”的理解。(3分)

  15、有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然而巴金的朋友“常常显露了大量的慷慨”,又不需要报答。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两种人生观的认识。(3分)

  (二)牵母亲过马路(17分)

  ①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做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场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耐心地听她诉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道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20 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变成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是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

  16、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1)偕妻( ) (2)琐事( ) (3)掠散( ) (4)荡漾( )

  17、第①自然段中母亲“喜不自禁”的原因是什么?第⑦自然段中母亲的眼里为什么会“闪过惊喜”?(2分)

  18、第④自然段中“我的心灵震颤起来”的原因是什么?(2分)

  19、文章第⑥自然段中写了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但惟独母亲“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20、“我”周末回家做了些什么?请分三点加以概括。(每点不能超过7个字)(3分)

  21、读完本文,最让你感动的内容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或教育?(3分)

  22、“花甲”是我国古代表示年龄的词,你知道它表示的是多大的年龄吗?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年龄的词语?请至少写出五个来。(3分)

  三、文言文阅读。(13分)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加点的词。(3分)

  (1)通国之善弈者也( ) (2)使弈秋诲二人弈( )

  (3)思援弓缴而射之( ) (4)弗若之矣 ( )

  (5)为是其智弗若与( ) (6)非然也 ( )

  2、翻译句子。(4分)

  (1)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选出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 )(2分)

  A、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B、莲,花之君子者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5、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30—50字)(2分)

  四、作文(30分)

  1、题目: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2、要求:(1)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书写认真、工整,字数600—700字。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D 2、(1)惯——贯(2)志——致(3)嘎——戛(4)急——疾(5)尝——偿

  (6)务——骛 3、(1)将“改善”改为“提高”;(2)去掉“大约”或“左右”即可。

  3、C 4、(1)把“水平”改为“条件”。(2)把“目光”改为“眼睛”。5、(1)可以无声无息地在泥土里腐烂掉,也可以长成参天大树。(2)可以碌碌无为地在世上混日子,也可以让生命发出耀眼的光芒。

  二、现代文阅读。

  (一)6、照彻了我的灵魂的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一点光彩。7、持否定态度;这种观点是偏激的。在生活中,家庭和朋友是和谐的、统一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亲情、友情会使家庭的生活更加充实。8、多量的同情,多量的爱,多量的欢乐,多量的眼泪。9、朋友们给我的关爱是我过去生活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柱;我要将这些化作精神,化作动力,满怀信心地去开创新生活。10、表现朋友之间那种真诚的友情;只想付出、给予,不求回报、索取的崇高思想境界。11、(1)反复(2)设问 12、开放性题,能从“品行修养、奉献精神”的角度来答即可。13、这是自谦的说法,作者对朋友给予的关爱回报甚少,深感愧疚;作者决心要用自己的光和热去回报朋友,回报社会。14、开放性题,形式上有三个分句,内容相关,观点正确即可给分 。15、此题具有一定开放性,在观点正确的前提下,能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观点不正确不能给分。

  (二)16、(1)xié(2)suǒ(3)lüè(4)yàng 17、“喜不自禁”的原因是儿子偕妻儿回家看望自己;“闪过惊喜”是因为听到儿子说“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觉得儿子懂得了事理。18、“我的心灵震颤起来”的原因是“我”看到年近花甲的母亲“腾出右手,向我伸来”。19、对比;突出了母亲爱子的感情之深。20、(1)陪母亲买菜(2)听母亲唠叨(3)牵母亲过马路 21、开放性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感动的内容可以是:既写了母亲对儿子爱的呵护,也写了“我”对母亲的回报等;启发或教育:母爱真是太伟大了,正是这样伟大的母爱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等。22、60岁;其他的如:童稚、弱冠、豆蔻、而立、不惑、知天命、古来稀等。

  三、文言文阅读。

  1、(1)擅长(2)教导(3)引,拉(4)不如(5)同“欤”,吗(6)这样2、(1)下棋作为一种技术,只是一种小的技术。(2)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人家吗?(我)说:不是这样的。3、D 4、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5、开放性题。只要有观点,结合自己的事例,言之成理即可。

  四、作文略。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试卷附参考答案(精选一篇)扩展阅读 8

  1.根据拼音,正确写出对应的汉字。(3分)

  diǎn( )着脚尖 作风凌lì( )

  寒意xǐ( )人 自怨自yì( )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对应改正。(4分)

  生机勃勃 永垂不朽 锐不可挡 纷纷溃退

  沤心沥血 更古不变 经久不熄 晶莹剔透

  3.在下列语句的空白处选填恰当的词语。(4分)

  (1)这时候,人们看到火箭尾部喷出的橘红色火焰,立刻使海水____________(猛烈剧烈 激烈)地翻起雪白的浪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

  (2)一声令下,陆跃忠____________(勇敢急切 果断)地按下了发射按钮,随着闪雷般的响声,运载火箭射出了水面。

  (3)这说明雷达已经捉住目标,并且把测得的轨道数据源源不断地____________(输送扫描 传达)进中心计算机。

  (4)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______________(重新恢复 仍然)行使主权。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新闻结构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个部分。

  B.录音新闻的基本形式是现场录音和文字报道相结合。

  C.通讯比一般新闻更具形象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对所报道的人或事可以适当地进行改动。

  D.新闻最基本的特点是“让事实说话”。

  5.给下面这则新闻加上一个恰当的标题。(3分)

  昨天从省教育厅获悉,江苏省教育厅国际交流服务中心日前开通了集留学、培训、海外进修、国际教育展等信息于一体的国际教育交流信息专业网站(www.jseie.org),该网站将为江苏有志于出国留学人士提供全面、准确、权威的咨询和服务。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这则新闻缺少导语,请你根据所提供的内容,补写出导语。(3分)

  汉中发现棕白色大熊猫

  据新华社西安10月26日专电 近日,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在海拔1613米的岳坝乡大古坪西沟一座山上深约2.5米的山洞中,发现一只雄性大熊猫体貌与其他大熊猫不同,其腹部和腰部的毛色呈棕白色,这既不是黑白相间,又不是棕色的大熊猫,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

  导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51分)

  (一)(10分)

  A新闻链接

  数字“9·11”

  遇难警察:60名(港务局37名,纽约警察局23名)。

  遇难纽约消防队员:343名,其中60人原本休假或休息。

  遇难菲茨拉德股票经纪公司职员:658人。

  遇难路人:10名。

  肢体:发现肢体及碎块19858块,有4598块被辨认。

  财物:世贸废墟下的诺瓦银行金窖内发现有重379036盎司黄金,价值1.185亿美元,此外还发现144枚戒指,437块手表,77根项链,119枚耳环以及80只手镯,共65万件个人物品。

  逃生者:飞机撞击南塔楼78层以上楼层有17人逃生。12日,在世贸废墟中发现12名消防员、3名警察及3名平民,他们均侥幸生还。

  治安:纽约11日当天共接到92个炸弹威胁电话,警方拘捕了6起打劫肇事者。

  世贸建造所花时间:6年8个月。

  世贸被毁所花时间:1小时42分钟(从首架飞机撞世贸北塔楼到大厦完全坍塌)。

  温度:飞机燃油引发的大火燃起时,大厦内温度高达1000℃,钢架结构在588℃高温下硬度减半,1389℃下熔化。

  世贸再造所用钢材:20万吨。

  五角大楼重建费:5亿美元。

  捐赠:美国“ 9·11”共收到全球共200万人的踊跃捐款,筹得近3.36亿美元(约28亿元人民币),并已发放给需要人士。

  B “9·11”未必改变整个世界

  学者称其重要性被高估

  许多人都说“9·11”事件改变了整个世界,但历史学家认为目前尚不能就此妄下定论,究竞应把“9·11”视为历史上一宗个别事件,还是一个具决定性的转折点,历史学家仍然莫衷一是。

  美国约翰斯普金斯大学的福山说:“所有人都说‘9·11’使美国永远改变。对我而言,这是一个荒谬的说法。”英国历史学家布莱克也表示:“‘9·11’只是一独立个别事件,由一群类似秘密会社的亡命之徒搞出来,我看不出这跟历史大势有何关联。”

  也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9·11”与历史上一些危机有共通之处,英国教授霍布斯鲍姆将“9·11”所产生的催化作用,与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暗杀事件作一比较。

  有一点是大部分历史学家都同意的,那说是“9·11”事件并没有削弱美国的实力或令其丧失世界领导地位,反而一个更强大的美国正在崛起,其外交政策变得更加坚定。

  经常有人拿日本偷袭珍珠港来与“9·11”相比,但有的历史学家认为两者大相径庭。研究19及20世纪英美历史的摩根教授说:“跟珍珠港事件极不相同。偷袭珍珠港使当时的美国人觉得国家已被卷入一场世界危机,不能置身事外。”相比之下,“9·11”只强化了美国人心目中的“美国堡垒”理念——面对“一个更为深不可测、可在任何地方策划阴谋的对手”,美国将采取更近乎孤立主义的路线。

  以上几位历史学家都同意,“9·11”并没有使美国衰弱或丧失世界超强的地位,反而促使美国在外交政策上变得更强硬。

  7.用《数字“9·11”》作为A“链接”的标题,用意是什么?联系着一个什么样的事件?(4分)

  8.为什么有的历史学家不同意拿“9·11”与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相比?(2分)

  9.新闻链接是新闻的一种形式,你以为这种形式有何好处?(4分)

  (二)(13分)

  “克隆人之父”描述未来

  “不久的将来,除了医疗应用,通过把一些信号输入大脑,人们可能会通过脑电波煮咖啡甚至开车,可以像电脑一样下载知识或者干脆就是别人的一个梦……”昨天上午,第一只克隆羊的制造者凯斯·坎贝尔博士和首次将芯片植入自己手臂被称为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子人的奇云·沃里克博士来到广州,在参加英国科技前沿研讨会时,奇云·沃里克如是说。

  克隆人是最愚蠢的想法

  记者:我们知道,您不赞同生殖性的克隆人,那么您认为是技术问题吗?如果有一天技术已经很完善了,您是否会支持或者同意克隆人?您认为克隆人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坎贝尔:克隆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目前做不到。克隆人并非由于技术问题。因为克隆人是违反自然法则的。目前技术限制还是很大的,我认为制造一些有缺陷的后代是非常不公平的事。其实克隆过程是一个效率很低的过程,就是在牛羊身上,成活率也很低。克隆人是有可能,但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愚蠢的想法。就我来说,克隆技术还是要用于医学,通过干细胞提取的细胞治疗法将会为人类造福。

  科幻小说将变成现实

  记者:沃里克教授,您好,通过您的讲演,让我们大致了解了您通过在自己身体内植入电子芯片,和电脑相连,用脑电波来直接传达信息,成为电子人。那么,将来是否能够通过植入芯片传递情感?或者一出生就输入百科全书的内容不需要再学习?

  奇云·沃里克:我认为通过思维来控制一切是有可能的事倩。但需要一个外部的电动发动机。目前这个发动机是在体外的,我相信在未来,将可以把发动机放入体内。至于情感,是非常复杂的信息,但令人兴奋的是,人的一些简单的动作也能表达人的情绪,(这时,沃里克先生突然大叫一声,令全场一惊,之后大家笑起来)我年轻的时候,看过一本科幻小说《终结者》,我相信未来我们也能做到科幻小说所说的那样,通过机器传递人的情感。至于输入百科全书没有必要,但我们可以在脑袋里输入几种程序,如学会几门语言、会打高尔夫等,让学习变得迅速轻易,同时为教育提供一些可行方向,创造新的学习基本方式。

  记者:您曾提到芯片植入体内后,你感到和电脑融为一体,那么究竟是您控制电脑还是电脑控制您?你还提出“由电脑控制的人类一定比正常的人要高级得多”,请解释一下其中的含义?

  沃里克:究竟是谁控制谁,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如果人和电脑之间形成一个相互交流的体系,也没什么不好啊。目前看起来是电脑控制人。

  (冯榕)

  10.坎贝尔为何称“克隆人是最愚蠢的想法”?(2分)

  11.为何称奇云·沃里克为电子人?他有何特点?(2分)

  12.奇云·沃里克对芯片能否传递情感是如何回答的?(2分)

  13.你认为是“人控制电脑”,还是“电脑控制人”?(3分)

  14.假如你是记者,你准备对二位博士提什么问题?(4分)

  (三)(16分)

  弓琳说:她的头上有两个光环:一个是北大,一个是党员。当她揣着12575元钱的第一笔收入交到北大党委时,这个在去年年底因当选为某网校形象代言人而扬名北大的她,又一次成为了北大校园网BBS,乃至全国网站BBS上讨论的焦点……

  北大女孩:12000元交党费

  “一万两千块钱,这是我的党费”

  2001年6月10日,夏日炎热的夜晚,北大女生宿舍。熄灯前,弓琳在宿舍“发射”了一颗“卫星”——她对室友说:“我今天去交党费了!”

  “是吗?什么?”室友漠不关心地问她,头也没有抬。

  “1万2!我的第一笔收入!”

  “啊?什么?就你那个做形象代言人的第一笔收入?全部交了?”室友的音调显然已经高了八度,外带瞪得像铜铃般的眼睛。

  “什么,什么,弓琳?你把一万多块钱全都交党费啦?不会吧?”另一个女孩也围了上来。

  “是的,全部交了,一共是12575元!”弓琳一字一句地肯定着,得意地笑着。

  熄灯后的宿舍炸开了锅,那晚的“卧谈会”开得特别热烈,主题当然是“党费”。在震惊之后,室友们渐渐平静下来。两年的相处,她们了解弓琳,知道这个18岁就入党的女孩是个善良、沉稳而且有主见的姑娘,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她的身上实在是不奇怪。宿舍里另外一个党员高兴地说:“这很好!你真了不起!”弓琳笑,开心地笑了。

  于是女孩们七嘴八舌地缠着问弓琳交党费的经过、老师的反应,接着又嘻嘻哈哈地开始讨论这件让人开心的事。一个女孩在架子床上手舞足蹈地比划着说:“弓琳,你有没有觉得这特别像电影里的镜头?你应该把老师叫到草坪上,自己往那里一躺,然后说这是我的党费,请你务必替我交给党组织!”

  “哈哈哈哈……”女孩们纯真地笑了,弓琳也笑了。她联想到了那样的镜头,她知道,在那些共产党员的心目中,党是一种信仰,一种崇高的、至高无上的信仰。这对她来说似乎有些遥远。在她看来,这笔来之不易的收入,只是一个年轻的党员所尽的'一点点心意。此刻她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两年前入党宣誓时的镜头,耳边回响起一个新加入预备党员当着老师同学所作出的承诺:“我要把我的第一笔收入当作党费来交!”

  她真的做到了!

  (节选鲍佳汇文)

  15.文章第一段说“弓琳在宿舍‘发射’了一颗‘卫星’”,请问这颗卫星指什么?你能否用一句平实的语言来代替“‘发射’了一颗‘卫星”这个短语?(3分)

  16.作为一则人物通讯,要求语言准确,而从文章整体上看,标题中的12000元显然和具体内容中的12575元不符,这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17.弓琳为什么要交党费?(2分)

  18.室友对弓琳交如此多的党费的反应是什么?(4分)

  19.工作以后,你的第一笔收入打算怎么用?(3分)

  (四)(12分)

  伊发动外交新攻势

  遏制美国可能进行的军事打击

  据新华社电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特使、副总统拉马丹18日启程访问也门和苏丹。此前,伊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易卜拉欣和副总理阿齐兹也先后出访其他阿拉伯国家。这是自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以来,萨达姆首次同时派三名特使出访。

  萨达姆采取空前的外交行动的目的,显然是想通过寻求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反对并遏制美国可能对伊拉克进行的军事打击。

  伊拉克第二号人物易卜拉欣几乎与美国副总统切尼同时开始各自的中东之旅。目前,易卜拉欣已访问了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埃及、阿联酋。副总理阿齐兹正在北非4个马格里布国家访问,加上副总统拉马丹的阿拉伯国家之行,他们的足迹可谓遍及阿拉伯世界。

  其次,利用访问活动为即将在贝鲁特举行的阿拉伯首脑会议创造有利于伊拉克的氛围,敦促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在会议上采取同情伊拉克、反对美国对伊动武的统一立场。

  再者,访问活动旨在向阿拉伯领导人阐述立场,即如果美国对伊动武,伊拉克将坚决抵抗到底,并强调在这一过程中受害的不仅是伊拉克,阿拉伯民族乃至整个中东地区都将面临灾难性后果。

  综观连日来新闻媒体的报道,切尼目前访问过的阿拉伯国家没有一家对美国用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的计划表示支持。拉马丹出访前指出,包括科威特在内的所有阿拉伯国家已向在中东访问的美国副总统切尼表示,反对美国对伊进行军事打击,认为军事打击将对该地区的安全产生不良的后果和危险,不符合美国、中东地区和世界的利益。

  关于恢复对伊武器核查问题,一向立场强硬的拉马丹首次表示,如果联合国方面能制定一份武器核查的限定时间表及核查场所名单,伊拉克将同意恢复武器核查。

  20.萨达姆派哪三名特使出访?(3分)

  21.伊拉克特使出访的目的是什么?(2分)

  22.伊拉克认为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会带来什么后果?(3分)

  23.美国为何要军事打击伊拉克?(4分)

  三、作文(30分)

  文题:我教会爸爸____________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

  2.文体不限;

  3.文章可以采用多种表达方式;

  4.字数不少于500。

  参考答案

  一、1.踮 厉 袭 艾

  2.挡——当 沤——呕 更——亘 熄——息

  3.(1)剧烈 (2)果断 (3)输送 (4)恢复

  4.C 5.参考答案:江苏省教育厅开通国际教育交流信息网站

  6.近日一只棕白色大熊猫在汉中佛坪被发现。这是我国迄今为止首次发现的此类色种的大熊猫。

  二、(一)7.列举大量的数据正是表明美国在这一天损失惨重和伤亡人数之多,是一个特殊的日子。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客机撞向美国的世贸大厦、五角大楼等,造成大量无辜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成为震惊全球的“9·11”事件。

  8.跟珍珠港事件极不相同。偷袭珍珠港使当时的美国人觉得国家已被卷入一场世界危机,不能置身事外。相比之下,“9·11”只强化了美国人心目中的“美国堡垒”理念——面对“一个更为深不可测、可在任何地方策划阴谋的对手”,美国将采取更近乎孤立主义的路线,一个更强大的美国正在崛起。

  9.信息量大,内容广泛而集中;因为是就某一中心内容而进行新闻链接,所以给读者的印象较为深刻等。

  (二)10.①克隆人是违反自然法则的;②技术限制大,可能产生一些有缺陷的后代;③克隆的效率低。

  11.体内植入电子芯片,和电脑相连,用脑电波来直接传达信息。

  12.动作能表达人的情绪,可以通过机器传递人的情感。

  13.(略)

  14.(意对即可)

  (三)15.她用12575元的第一笔收入交了党费。可以用“告诉大家一个消息”来代替。

  16.这并不矛盾,因为标题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所以用了概数,而主体要求实事求是,做到准确无误,所以用确数。两者都是尊重客观事实。

  17.党是一种信仰,一种崇高的、至高无上的信仰。交党费是一个党员应尽的义务。她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18.先是漠不关心,而后是表示吃惊,声调也高,眼睛瞪得像铜铃,围上来,开“卧谈会”,平静下来以后,称此事是件让人开心的事(要清楚地表达出“反应”的过程)。

  19.(略)(请注意思想性)

  (四)20.副总统拉马丹、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易卜拉欣、副总理阿齐兹。

  21.想通过寻求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反对并遏制美国可能对伊拉克进行的军事打击。

  22.受害的不仅是伊拉克,阿拉伯民族乃至整个中东地区都面临着灾难性后果。

  23.消除其拥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控制中东地区、掠夺其资源等等。说出任意一点即可。

  三、作文(略)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试卷附参考答案(精选一篇)扩展阅读 9

  1.给下面句子中加粗的字注音。(2分)

  (1)行十日十夜而至于( )

  (2)舜发于亩之中( )

  (3)尔而与之( )

  (4)出游从容( )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惠子相梁 :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3)贤者能勿丧耳:

  (4)空乏其身:

  3.默写。(3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 , ;蹴尔而与之, 。

  4.文学常识填空。(4分)

  (1)《 》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名是 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 》。孟子,名 ,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

  (3)《庄子》是 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 家经典之一。

  (4)公输盘,鲁国人,姓 ,也写做“公输班”或“公输般”。能造奇巧的器械,民间称他 。

  二、阅读(4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2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带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是:(4分)

  郭: 环:

  委: 畔:

  2.文章论证天时不如地利时,指出城小易攻的句子是 ,表明攻势之大的短语是 。(均用原文填空)(2分)

  3.第三段开头的“故曰”二字在文章结构上起 作用。(2分)

  4.文章中心论点侧重强调的是 。(2分)

  5.翻译“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分)

  (二)阅渎下文,回答问题。(11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①);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在括号里应填入的原文是:(2分)

  ①

  ②

  2.这段文字的论证过程可分为几个层次?请用“‖”在原文上划分层次。(2分)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联系上文来看,是指 ,它跟下文中提到的 前后呼应,反映了孟子关于 的主张。(3分)

  4.这段文字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主要是采用 和 的论证方法。(2分)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这句的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如果使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得到生命的办法有什么不能用呢?

  B.如果人们喜爱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什么不可以使用呢?

  C.如果使人喜爱的不可能超过生命,那么凡是据此得以生存的东西什么不可以用呢?

  D.如果使得人们想得到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得到生命的办法,什么不能做呢?

  (三)阅读课外短文,回答问题。(12分)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女。”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摘自《韩诗外传》)

  1.解释加点的字。(4分)

  (1)吾怀妊是子( )

  (2)欲啖女( )

  (3)割不正不食( )

  (4)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东家杀豚何为?

  (2)今适有知而欺之

  3.文中点明题旨的句子是:

  简述这段文字阐明的道理。(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节选,完成1----6题。(12分)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节选)

  杨振宁

  ①今天,大家在讲科技的时候都要讲创新。“创新”在中国已经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名词,在报上经常可以看到。究竟怎样才能鼓励创新呢?这【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有深深的感受。因为我是在中国出生、成长,念完了中学、大学,还拿到了一个硕士学位之后才到美国去的;博士学位是在美国拿的,然后做研究、教书,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我觉得自己对中国、美国的教育哲学都有相当深入的认识。这两个教育哲学是相当不一样的,这两个不同的教育哲学在怎样鼓励创新这件事上的差异,值得我们深思。

  ②到底这两种哲学哪个好?这【乙】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要用辩证的方法来仔细了解。我认为,这两种教育哲学都能够鼓励创新,不过它们各自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产生的最大效应是不一样的。我觉得,美国的教育哲学对排在前面30%~40%的学生是有益的,因为这些学生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训练,他们可以跳跃式地学习,给了他自由,他可以自己发展出很多东西,当然他的知识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漏洞,但如果他真是很聪明的话,将来他自己可以弥补这些漏洞。所以这种学生受到美国式的教育训练,会比较快、比较容易成功。可是中国的教育哲学对排在后面30%~40%的学生有益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学生通过按部就班地训练,可以成才,而且成才之后可以跟比他聪明的学生竞争;因为他有扎扎实实的知识,可以了解很多不是几天就可以学会的东西。这方面我有亲身的体验。

  ③记得我刚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念研究生,两三天后就看见很多同学都非常聪明,随便讲什么题目好像都知道,当时我觉得美国的学生很厉害。可是过了两个月之后,我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因为他们对名词知道得很多,可是如果你连问他三个问题,他就回答不上来了。所以到了考试的时候,我们的分数比他们的高得多。

  ④回到刚才那个问题上,究竟哪一种教育哲学比较好呢?或者说,对于学生来讲,应该着重哪一种教育哲学?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你讨论的是一个美国学生,那就要鼓励他多进行一些有规则的训练;如果你讨论的是一个中国学生,他的教育是从中国开始的,那么就需要多鼓励他去挑战权威,以免他太胆怯。

  1.文中两处加点的“这”指代的内容各是什么?(2分)

  [甲]:

  [乙]:

  2.选出对第2选段中的两个“相当”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前者表示程度深,后者表示差别大。

  B.前者表示差别大,后者表示程度深。

  C.两者都表示程度深。

  D.两者都表示差别大。

  3.杨振宁认为中国和美国在教育方式上的差异是:(1分)

  4.作者在第③选段中写自己“亲身的体验”,其目的是:(2分)

  5.怎样才能鼓励创新呢?作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既要

  ;又要 。(2分)

  6.对中国式和美国式的教育,你更喜欢哪一种?用一句话说明理由。(3分)

  三、作文(40分)

  “科技以人为本”,“管理以人为本”,“教育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不仅在人们言谈中使用频率极高,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越来越受关注。请以“以人为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写出自己的关注与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文体不限。(3)篇幅在500至800字之间。(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l.(1)yǐng (2)quǎn (3)cù (4)tiáo

  2.(1)辅佐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2)假如,假使

  (3)不丢掉

  (4)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3.(1)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乞人不屑也

  4.(1)墨子 翟 春秋 战国

  (2)孟子公孙丑下 轲

  (3)庄周 道

  (4)公输 鲁班

  二、(一)1.外城 围 放弃 背叛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

  3.“过渡”、“承上启下”均可

  4.地利不如人和

  5.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二)1.略

  2.第一层:"火至“舍生而取义者也”;第二层:到“所恶有丛于死者”;第三层最后一句。

  3.。人固有的“善性” 本心 人性本善

  4.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5.B

  (三) l.(1)这 (2)同“汝”,你

  (3)吃 (4)给……吃

  2.(1)东边的邻人杀猪为什么?

  (2)现在刚刚懂事而欺骗他

  3.“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 要重视孩子的教育,要认识到父母身教的噍要性。教育孩子诚实,首先父母不能欺骗孩子。

  (四)1.[甲]处:怎样才能鼓励创新[乙]处:两种教育哲学哪个好(2分每处1分)

  2. A(2分)

  3.美国的学生可以跳跃式学习,而中国的学生需要按部就班的训练。(4分J

  4.证明与美国的教育相比,中目的教育也有成功之处。(3分如只从中国教育的角度说,给2分;如只从美国教育的角度说给1分)

  5.进行有规则的圳练 敢于挑战权威 (4分每空2分)

  6.须表明白己的观点(1分) 言之成理(2分)

  (共3分)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试卷附参考答案(精选一篇)扩展阅读 10

  1.阅读下面的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中括号内。(4分)

  也许,那最后的结果,是与其在上次jiǎo( )幸抓获,不如这回你冷静而成熟地驾yù( ) ……恰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zhì( )了你这次的获得shuò( )果!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失之交臂 力挽狂澜 变幻不定 各得其所

  B.德隆望尊 坦荡磅礴 矢志不移 小溪淙淙

  C.委曲求全 昂首屹立 两全齐美 再接再厉

  D.销声匿迹 负箧曳屣 变本加厉 瀚海沙漠

  3.根据课文内容默写。(4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相见时难别亦难, 。(《无题》)

  (3)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有的人》)

  (4) ,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4.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填入横线中与前后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只填写序号)(2分)

  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①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②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③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④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华灯初上,沂河湖心岛上的“蒙山沂水”大型水上实景演出令人叹为观止。

  B.可怜天下父母心,进入九年级,妈妈对小明生活上的照顾越来越具体而微。

  C.山东籍作家莫言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精心钻研,持之以恒,于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D.近日,游客在埃及神庙刻“到此一游”的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人们对这种不文明的行为深恶痛疾。

  6.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2分)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删改后的下联:

  7.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提炼出一条主要信息。(3分)

  材料:①有关部门对不同人群进行测试,要求每人写出“我虽然工作在风光旖旎的地方,却很寂寞,所以我要跳槽”这句话。结果,写不出或写错“旖旎”两个字的占95%,“寂”字占54%,“寞”字占65%,“槽”字占70%;书写潦草的约占70%。

  ②上海的一份“汉字书写现状”调查显示,年轻人写钢笔字不规范的占70%~80%。

  ③北京的一份调查显示,41%的小学生汉字书写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正确、端正、整洁”的要求。

  第二部分(共3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余/因得/遍观群书 B.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余幼时即嗜学( ) (2)腰白玉之环( )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4)媵人持汤沃灌( )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1.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4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被遗忘的芍药

  陈奕纯

  ①芍药首先是一味药,中国的一味中药;其次是一种草,可以治病的草;最后才是一种花,香不过莲花的清远,艳不过牡丹的华贵,但她的美却是大写意的,我觉得远远在莲花和牡丹之上,可是,为什么很少有人提及她呢?

  ②我记不清她是怎样的一种美。那个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从北方返程,友人相赠一植物根茎,一根多瓣,瓣瓣如霞,拥抱在一处,好像一朵盛开的红莲花,然而一问,才知道是芍药的根茎,可入药;花呢,也可以晒干泡茶。这么漂亮的植物根茎,仿佛一块玲珑无比的美玉,埋在地下,岂不是可惜了这份上帝的礼物?显然,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友人告诉我,芍药最美丽的部分不是她的根茎,而是她的花朵,如果看见了她的花,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爱上她的大美!我半信半疑地把她埋在了小区花园的一个角落,期待着友人这番话不会骗我。

  ③我记不清她是怎样长出第一枝嫩芽的。那个早晨,我看见小角落的泥土堆里,冒出了一片红红的尖尖的小脑袋,远看如同竹笋形状,但没有薄薄的笋衣,秸秆也比较水嫩。不几天,那些小脑袋开始长高了,变长了,秸秆上生出了密匝匝的芽头,令人奇怪的是,那些小芽头们也是红色的,或褐红,或鲜红,或绯红,或水红,争先恐后,抢着朝上长。大约十来天的光景吧,红红的芽头们渐渐地向绿色过渡了,是那种墨绿色,然后是油绿、碧绿、嫩绿、蛋黄绿,直到芽头越长越高,我才发觉这芍药花的枝枝叶叶,原来可以是绿的,根本不是红的,更不是什么红药水染红的。

  ④我记不清她是怎样打开第一朵花儿的了。每天下楼散步时,我的目光总爱往花园的方向瞟,希望能一眼看见她,除了一小丛碧绿之外,很难分辨出哪是叶哪是草来。我只有默默走近,看看她的长势如何如何了,好像只有这样,自己才稍稍心安一点点,看看叶子的脉络走向,摸摸每一叶片的肥厚,然后凭借手感和植物的潮湿度,判断她下周的未来前景。一个午后,我匆匆经过小花园,随便那么一瞥,竟然看见了一个小红点似的花蕾。几天后,一团红,宛如雾,一瓣一瓣地打开,一缕一缕地吐着香气,水灵,透明,不浓不淡,似曾相识,让你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欢。

  ⑤记不清那棵芍药究竟开了多少朵花儿。在广州这样的南方城市,整整一个夏天、大半个秋天,她都在一次次怒放,一次次枯萎,再一次次坚定地怒放,彰显着她的美丽。自然,我也没有辜负她的热情,无数次流连在那个小花园,且不厌其烦地向四邻们介绍她的名字、她的医药价值,解释她和牡丹是同一个祖先,知名度之所以太低,是因为她的美太内敛了,也太安静了,在这个张扬个性、广告漫天飞的时代,她太容易被我们遗忘掉了。

  ⑥我记不清我的芍药是怎样消失的了。印象里,是一个特别无所谓的黄昏,我发现她所有的枝叶都没有了,草地上一片狼藉,有新土慌乱翻过的痕迹。很显然,她被人薅掉枝叶,连根挖走,不知是丢进了垃圾桶,还是移植到了哪里……

  ⑦这些年,我有太多太多的记不清,这株芍药的细枝末节也在时间里渐渐远去,但每每走过小园儿,总有一种牵挂挥之不去。华丽之中的素朴?还是繁盛之间的孤寂?打开画本,她的枝叶在我眼前又一一散开,我画过芍药洗尽铅华的姿容,梦过她在风中一朵花蕾一朵花蕾地绽开……依旧对她的突然蒸发耿耿于怀。也许今生,我如果不去如此一点一滴、一笔一画地写她,如果仅仅是我笔下一种陌生植物的话,她真的是毫无灵魂、毫无气象可言了。想一想我们的一生里,有多少美丽擦肩而过,有多少灯花守候到老,错过了只是错过了,悔过了只是悔过了,这是很多人事后发出的喟叹。

  ⑧这个世上,遗忘是一种无意识的小动作,而弯腰捡拾起那些“遗忘”,往往也是人生中有价值的细节,也可能是最伟大的转弯处。

  (选自《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9日,有删改)

  12.本文以“被遗忘的芍药”为题有什么含义?(2分)

  13.本文第①段说“她的美却是大写意的”,这种“大写意”的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2分)

  14.文中反复出现“记不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15.请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简要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①那些小芽头们也是红色的,或褐红,或鲜红,或绯红,或水红,争先恐后,抢着朝上长。

  ②看看叶子的脉络走向,摸摸每一叶片的肥厚,然后凭借手感和植物的潮湿度,判断她下周的未来前景。

  16.简析文章结尾一段的作用及含义。(3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子夜昙花

  ①恩师过世。其子邀我去拿些物品,留作永久的纪念。于是,我去他家搬回一株昙花。

  ②也许是对老师的感情难以割舍吧,总觉得世间万物,包括花魂鸟魄,冥冥中可以沉默交流。人离开了,见不到了,但他在我心中,于是便存在。

  ③昙花搬回来,静静紧靠屋檐下数月。自春入夏,人花无语,岁月无声,只有偶然翠绿,显示出它对环境的适应。新叶缓慢自旧叶中长出。黑斑渐褪,花树重新有着雍容气度,一如恩师寡言的性格,在低调行事风格中,始终带着浓郁而清晰的自信。我对花树没有期待,它存在,我已心满意足。

  ④就在寻常一天,竟意外发觉昙花已垂首含苞了。

  ⑤何等蓦然而来的惊喜!不是花开花落,而是花的讯息。像久别的人,传来心花怒放的约会,直教人朝夕亟待。

  ⑥久闻昙花只开一夕,是最初一夜,也是最后一夜。充满生命奋发与无常的哲理,便决心迎接它来临的启迪。

  ⑦那几乎是即时降临,一旦发觉满蕾的翌夜,便有如忍俊不禁的笑容,迫不及待地绽开。黑暗夜晚,洁白花朵,如冬天雪夜,没有月光,星星也暗淡。它的来临使人震撼,也使人惊惶。有一种漫步而来的绰约,以缓慢的节奏,进入生命最灿烂点,也是最颓废点,没有一丝保留,像爱与死!

  ⑧犹如一张昂首的脸,花容就是一世青春。然而此花与众不同,它的才情志向极端隐秘,因而选择了寂静无人之夜,不屑在白日与红尘争艳。

  ⑨它极端美丽。尤其在孤独时,要在众芳国里遗世独居,又是何等勇毅果决?花开之夕,遂自有清雅幽香。香随夜转浓,弥漫四周,有如昭告天下:在这一夜里全世界只有一种花香,为一个人。为了此夜,必须是另一朵花,另一种香。永远没有重复,像一段情,或一个名字。

  ⑩它的性格极其刚烈。它幽雅绝俗,不只有意逃避四周繁华,甚至鄙弃热闹,喜欢冷清。

  ○11它一夜尽情绽放无悔。花期虽短,绽放姿态却极为狂放,有一种壮士舍身之悲壮。但每年花季有如转世,无悔依然。

  ○12我随即发觉,即使在短暂漆黑夜里,它的笑容已日渐难以为继,并带着英雄的.疲惫。本来雪白如银的花瓣,光芒四溅,几可灼伤人目;而后却是慢慢苍白如纸,只隐约露出些许其原来的风骨神韵。这一张脸,我想我最熟悉,最会为之伤心垂泪。那不只是物伤其类,更是命运中许多注定的无法回转和挽留。

  ○13生命的确如此!许多灿烂时光,有如昙花一现。花开刹那,如幻如梦,花不知自己在盛开,梦中人更不觉自己在幻梦。唯有梦醒花凋,方悉前尘过往。我知道今夜花会尽情怒放,正如黎明一定会来临。

  ○14辞世恩师如此幻过,今日我也如此梦过,将来我的学生还会如此幻梦下去,最终我们便会一一走入夜里。留下一生的纪录,其实不过是花与夜的争辉。

  (选文有改动)

  17.在“久闻昙花只开一夕,是最初一夜,也是最后一夜。充满生命奋发与无常的哲理”一句中,“奋发”与“无常”各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18.根据你的体会,分析“香随夜转浓,弥漫四周,有如昭告天下:在这一夜里全世界只有一种花香,为一个人”这句话的含义。(3分)

  19.文中赞美了昙花的哪些精神品质?请分条概括。(3分)

  20.本文标题为 “子夜昙花”,有什么含义和作用?(3分)

  第三部分(共40分)

  21.作文。(40分)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人生在世短暂而又漫长。短的是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一晃而过;长的是度日如年,漫漫人生路,坎坷又艰辛, 365个日夜,365次等待,谁懂人生的精华?这就是人生,说不清道不明的人生等待着我们去追求下一秒。

  请你以“人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参考答案

  1.侥 驭 致 硕(注意字的写法,不要写错别字。)

  2.C(两全齐美——两全其美。)

  3.(1)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无力百花残 (3)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4)横眉冷对千夫指(本题考查课内外重点诗文名句默写,全部为记忆型默写,同学们须认真准确书写,注意“教”“匀”“横”等字的写法。)

  4.②③④①(文段第一句话说明“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判断力和鉴赏力”这两种能力,接下来应扣住这两种能力来谈,所以应衔接②;③句是紧接着②句中的“灵魂的品质”来谈的;④句是紧接着③句中的“读好书”来谈的;①句是扣住④句的“标准”来谈的,又与文段第一句相照应。)

  5.B(“具体而微”的意思是“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本句要表达的意思是妈妈对小明生活上的照顾非常细心周到,应该用“无微不至”。)

  6.心田似海,纳百川亦可容人(他)(对联讲究对仗工整,字数相等,上联与下联对应的字词词性相同或相近。照此原则,删改下联时,只要保留和上联词性相同或相近的词,就可得出答案。)

  7.很多人汉字书写不正确、不规范。(本题考查把握阅读材料大意,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材料用数据说明问题:许多人写错字、别字、不规范字。)

  8.C(应为“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9.(1)特别爱好 (2)挂在腰间 (3)等待 (4)热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注意名词活用现象。)

  10.(1)到了成年,更加仰慕圣贤的学问。(2)所以我虽然愚钝,但终于还是有所收获。(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加冠”“益”“卒”等词的翻译。)

  1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用文章中的话回答,答成“以中有足乐者”亦可。)或:①坚守学习信念;②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③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用自己的话回答,要答出要点。)(回答此题需要联系文章主旨,或用文章中的话回答,或用自己的话回答。)

  12.一语双关,既指芍药被遗忘,也寓指美好的事物被遗忘。(文中的“芍药”一语双关,既指芍药这种常被人遗忘的花,又象征着生活中常被遗忘的美好的东西。回答时,要注意答出“芍药”的双重含义,意思对即可。)

  13.这种大写意的美是指芍药的根茎玲珑如玉、枝叶生机勃勃、花朵繁盛芬芳、品质内敛安静(素朴孤寂)。(芍药的这种“大写意”的美体现在第②段至第⑤段,第②段写了芍药的根茎的美,第③段写了芍药的枝叶的美,第④段写了芍药的花的美,第⑤段写了芍药的内在品质。回答时,答出四个要点,意思对即可。)

  14.结构上既是文章的行文线索,又照应题目,贯穿芍药从成长到消失的过程;内容上突出强调了芍药曾被遗忘,又被作者重新捡拾的过程。(回答“记不清”的作用,要注意答出两个方面:结构上、内容上。在结构上,“记不清”是与题目中的“被遗忘”相照应的,体现了芍药的不引人注目;另外,“记不清”在文中反复出现,作者将“记不清”贯穿了文章的第②~⑦段,即贯穿了芍药成长的一生,所以又起了线索的作用。内容上,要扣住“被遗忘”来分析,文中芍药先是被“我”遗忘,然后又丢失,最后表达了作者重新捡拾“遗忘”的愿望。回答时扣住两方面,意思对即可。)

  15.①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芍药小芽色彩的层次美及其长势的生机美。(意思对即可)

  ②“看看”“摸摸”运用动作描写,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对芍药的喜爱和关注之情。(赏析①句时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入手。这一句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回答时写出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即可。②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但是从“看看”“摸摸”等动词可以看出是对“我”的动作描写,因而可以从动作描写的角度来赏析,回答时答出描写方法,分析出表达作用,意思对即可。)

  16.作用:卒章显志(收束全文、升华主题)。

  含义:人都会遗忘,但生活中有些美好的事物不应被我们遗忘,当我们捡拾这些遗忘,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价值,加深我们的认识和理解,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人生之路就会更加宽广。(结尾一段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和升华,上文主要写“芍药”,结尾一段由“芍药”上升到生活中的其他美好的事物,是对全文的升华,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17.①“奋发”是形容昙花开得灿烂之状,“无常”指昙花凋落的迅速。②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作者对人生价值的哲理思考。(回答重点词语的含义等要结合语境,其作用要结合上下文,联系文章主旨,从结构、修辞等方面作答。)

  18.①写昙花怒放吐香给人的感受(昙花为谁开),由昙花而联想到恩师生前的音容笑貌。

  ②以花喻人,说明恩师活在自己心中。(或答:人离开了,见不到了,但他在“我”心中,于是便存在。)(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要先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再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答。)

  19.①不屑在白日与红尘争艳。②极端美丽。③幽雅绝俗(或:清雅幽香)。④绽放姿态极为狂放。(答题区间在第⑧至第○11段,分条总结概括即可。)

  20.含义:①昙花在夜晚(子夜)开放。②借昙花寄托对恩师的怀念和赞美之情。作用:以昙花为全文的行文线索。(文章的标题有时就是文章的线索。本文以“昙花”为线索,明线是昙花的开放,暗线是作者对恩师的怀念。)

  21.【思路点拨】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人生”这个话题,范围很大,需要我们在这个大范围中找一个具体的点,围绕这个点展开进行写作。“人生”的内涵很广,可以写关于生活的,关于人的心态的,关于人的命运的,等等。如果平时习惯积累素材,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例文:

  用微笑面对人生

  人之命运,取决于心态,而心态的消极与积极,是于生活中体验的,也是可把握的。

  ——题记

  一个庸碌的人,受到事物的驱使,成为一个机械化的人,当你的指挥官下达命令时,就会马不停蹄地工作,从而产生烦躁情绪。如若能够找到欢乐,负面的心绪也会随之消失。事实上,快乐就沉睡在心的大海的源头,只需用信念泛起一叶轻舟,即可到达,而快乐就会像流水一样涓涓而出。因此,要下定这样的决心:所遭遇的困难是成功的奠基石。但一个不足为奇的困难摆在你面前时,你能克服,若有千万个困难在成功的路上成为一堵墙,你又该何去何从呢?我想,应该是拿起利剑,竭尽全力劈向那堵墙,困难也便迎刃而解,前方的曙光就会灿烂地迎接你了。

  一个人不要在心绪坏时作出重要的选择,此时作出的选择往往是悲观消极的,而在心绪好时所作的选择却与之相反。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积极创造人生,消极消耗人生。我认为这句话阐明了一个道理,即“心态决定命运”,所以只有在心绪好时作出选择,才能凌云驾雾。然而,生活中有许多人是看不到希望的,因为缺乏自我调节的意识,导致希望搁浅于遥远的彼岸的沙洲上。但是,只要具备毅力、恒心和信念,就完全有可能驾驭积极心态,发掘“涓涓细流”不断的快乐源泉。

  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去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由心生。说的是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命运是把握在手中的,就看你怎样创造。心态是决定成功与失败的关键,而成功与失败往往在一念之间。然而,拥有积极心态不一定意味着成功,还要有真正付出的行动,抱着“一定要”的意念去击垮困难之墙。

  所以人生不能失去积极的心态,因为它是一叶轻舟,承载希望到达彼岸,并“拾”起快乐。它还是一盏路灯,照亮并且指引前进的道路。

  因此,我们应该用微笑面对人生。

  【点评】本文以题记的形式引出话题,新颖别致。全文形散而神不散,以情感、思绪为线索,流泻而下,一气贯通。第三段中引用荀子的话语、一位哲人和一位伟人的话及佛语来阐述,更具有说服力,增加了文章的内涵。最后总结全文,照应文题,点出应该用微笑面对生活的主旨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试卷附参考答案(精选一篇)扩展阅读 11

  一、基础知识平台(16分)

  1.看拼音写汉字。(4分)

  和xù( ) 干hé( )

  迁xǐ( ) dǔ( )信

  kuī( )探 shǒu( )猎

  jiān( )默 móu( )取

  2.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解释词语。(4分)

  (1)八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头上高高飞过。

  (2)它们逢山过山,遇水涉水,前赴后继,沿着一条笔直的路线奋勇前进,决不绕道,更不停止。

  目空一切:

  前赴后继:

  3.判断正误(4分)

  (1)《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详细地说明了罗布泊消失的自然原因。( )

  (2)《旅鼠之谜》在警示人类,不应该“毫无节制繁衍下去”。( )

  (3)《敬畏自然》告诉人们要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

  (4)《大雁归来》抒发了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

  4.名句积累(4分)

  身在最高层,浮云飘游在脚下,不能遮蔽自己望远之目;心在最高层,琐屑纷杂的俗事不能遮蔽自己的思想。

  请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两句来形容这一境界。

  二、综合性学习实践(44分)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喂——出来》选段,回答问题。

  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地看上去就像是透明的玻璃一样。

  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了起来。

  有一天,一位工人爬在一幢正在施工的大楼顶上工作,他铆完了一颗铆钉之后,便放下工具稍微休息一会儿。忽然,他听到头顶上传来了奇怪的叫声。

  “喂——出来!”

  然而,他抬起头来朝天上看了看,却什么也没有,晴空万里,清澈如洗。他以为是刚才干得有点头晕了,产生了什么错觉。接着,正在他恢复到刚才的姿势,要好好地休息一会儿的时候,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方向飞过来一块小石头,在他面前一掠而过,往地面上掉了下去。

  可是,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啦!

  当然,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

  1.解释下列词语。(4分)

  微不足道:

  一视同仁:

  2.文段中说,城市垃圾倒进这个洞里,“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地看上去就像是透明的玻璃一样。”说明了什么?文中的哪些句子说明这其中潜伏着隐患。(3分)

  3.你认为人们的“得意洋洋”有长远眼光吗?请结合实例阐述你的看法。(4分)

  4.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迄今所知唯一真正适合生命存在的星球。爱护环境,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请为我们唯一的家园设计一个公益广告词。(3分)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26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树和我们的生活

  周涛

  我们不但是今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而且过去生活在,并且还要永远生活在那里,在整体之中。

  ——列夫·托尔斯泰

  如果你的生活周围没有伟人、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怎么办?请不要变得麻木,不要随波逐流,不要放弃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因为至少在你生活的周围还有树——特别的大树,它会教会你许多东西。一棵大树,那就是人的亲人和老师,而且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就是伟大、高贵和智慧。

  更早发现这一点的,是托尔斯泰。他在《战争与和平》这部巨著中,有一段保尔康斯基公爵与老橡树的对话,就体现了树的生命对人的生命所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再早些,中国历史上也有人流露过这种意思,叫做“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证明,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从“阅世”的意义上看,人是比不过树的。所以,你若是到十三陵,看到周围静止立在那里的松柏,尤其是看到那种虎踞龙盘的老柏,会不由得生出某种敬畏和感激——有什么办法,帝王们全都死了,它们却依然活着,默默地、居高临下地看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

  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更多。同样的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根扎大地(根据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相比之下,人愚蠢而又浅薄,人一生都在说话,声嘶力竭,奔走呼号。没有人肯静下来想一想,没有人想到向树学习点什么,在人的心目中,树是傻瓜。那么在树的心目中人是什么东西呢?不清楚。能够清楚的是,树为人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从枝叶到花果给人喂养照料。树本来是用不着人养的,它在大自然中间活得好好的,姿态优美,出神入化。那些绝崖石缝中斜逸而出的美松树是靠人养活栽种的吗?谁敢到那种险处去呢?树甚至连恳求人们不要砍伐它的意思都不曾流露——那是锯子在尖叫而不是树在尖叫。

  等到大树被伐倒了,人们看到了它的心——年轮,一圈一圈,岁月的波纹荡漾,生命的记忆永存。这时候,略有悟性和良知的人就全明白了:树绝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有智的。它虽不语不行,心里面却比谁都清楚。它与山河大地、飞禽走兽、风云雨雪雷电雾的关系,比人更深入、更和谐。它是处理这些复杂关系的大师。

  它不靠捕杀谁、猎获谁而生存,但它活得最长久。这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连草也不吃,连一只小虫的肉也不吃,但它却能长得最高大、最粗壮、最漂亮。这才是奇迹呢,树不用吃饭,真正有生命力的大树全都已经与天地风云融为一体了。它与山河共呼吸,取万物之精气,反过来又养育万物;得日月之灵华,结果又陪衬日月。若是说什么气功,树才是真懂气功的大师。要说什么“天人合一”,人类不过从树那儿学了一点皮毛。

  我在塔克拉玛干边缘的墨玉县见到过一棵八百年的梧桐树王,那样干旱的沙漠边缘,它得有多么大的修行才能活过来呢?何况它不仅活着,而且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它像一个巨人一样健康地屹立着,襟怀博大,人和梯子在它的脚下显得极其可笑。

  它的王者风范不是靠什么前呼后拥的虚势造成的,它靠它的阅历、它的顽强生命力、它的光辉的生命形态,使人望之而生敬仰之心、爱慕之情,使人认识到伟大、高贵、智慧这些词语从人类头脑中产生时的本意。

  我还见到过五百年高龄的无花果王,这件事我也在《和田行吟》一文中描述过。它占地数亩,落地的无花果使它周围散发着甜腻的腐败和幽深的清香,它的枝干如同无数巨蟒纠缠盘绕、四处爬伸。它达到了它这种植物的极致,造就成、编织成一座自己的宫殿。

  但是树和人一样,同样有各式各样的苦难伴随,除了被砍伐之外,还有各种艰难。在天山南麓温暖干燥的农村,白杨是路边、渠旁、屋后、田畔常栽的树,它绿叶飒飒直耸高天。可是有一年冬天,南疆奇冷,这些适应了温暖干燥气候的白杨经历了打击。有些已经非常粗壮、高大的.白杨被生生从中间冻出一条裂缝,裂缝一指宽,从树这边透过裂缝可以一眼看到那边的农田。

  还有一年八月北疆下大雨,下着下着,变成了大雪。大雪里饱含水汽,落在仍然枝叶翠绿茂密的树上,雪积成很厚、很重的银冠。第二天阳光一照,十分奇丽壮观。但是不少树承受不了了,枝桠被压得劈开。银雪、绿叶之下,被劈折后露出的白生生的枝桠内质,望过去就像人的白骨被折断后的模样,一样的惊心动魄。树无声,可是你完全可以感同身受它骨折的疼痛。

  一棵树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灾难,但它要是都挺过去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它就会成为一棵大树。这样的大树会引起人们特殊的敬意。比如在哈密,就有一些幸存下来的百年老柳树。它们的形态确实不同凡响,一看就知道是有特殊生命力的特殊经历的树。它们身上都有编号挂牌,就像勋章一样,代表着特殊的荣誉。这些柳树就是大名鼎鼎的“左公柳”——左宗棠平阿古柏后沿途栽下的柳树。可是当年“遍栽杨柳三千里”,能活到今天的,已经只有这些了。

  你细细端详这些巨大的柳树,会从它们每一棵树的神态雄姿上,找到左宗棠的神韵,一派大人物的风范。我当时就颇觉疑惑,心想,难道树也会遗传栽树人的风貌吗?要是果然如此,那树就是通神灵的生物了。

  看来我们对它们了解得还远远不够。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4分)

  公爵( ) 更迭( )

  斜逸( ) 勋章( )

  2.文章开篇为什么将“树”与“伟人、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相提并论?写出你的理解。(4分)

  3.文中说“从阅世的意义上看,人是比不过树的”,难道树所经历的只是比人的寿命长而已吗?(4分)

  4.读过本文后,你认为大树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

  5.文中作者由一棵树联想到了许多,因此他认为没有什么哲学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更多,你由树得到哪些启示?(6分)

  6.作者认为大树是人的亲人,你是怎样理解这种关系的。(4分)

  (三)文学放飞(4分)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光阴可贵,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则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三、作文(40分)

  题目:相信你自己

  作文要求:(1)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2)力求写出新意,有创见;

  (3)字数不限。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试卷附参考答案(精选一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