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合集一篇

发布时间:2023-06-18 08:14 健康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合集一篇第1篇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网络时代的到来给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从近年来发生在各类高职院校中的事故案例来看,大部分案例都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因此来说,在网络时代中,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高职院校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过程。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要达到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总而言之,即育性、启智、强能、激力、健心、导行。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特点。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具有如下几方面特

  1.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本质上属于能力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完善健康的个体人格。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实施积极地干预,就可以从本质上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因此说,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系统化的过程,绝非短期一蹴而就就能够实现的,而且教育效果还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和反复性。为了巩固心理健康效果,不仅需要教师付出长期巨大的努力,还需要不断地对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进行巩固。

  二、网络时代开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效克服网络时代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网络时代除了给学生带来信息获取、沟通和交流的便利以外,还带来了大量的社会腐朽、落后的思想及风潮。高职院校学生的“三观”尚未完全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网络时代恰好为这些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媒介和渠道。学生在利用互联网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势必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和影响,从而对自身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会有效地克服网络时代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

  (二)促进其专业课程学习水平的有效提高。高职院校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专业课程教学效果息息相关。如果学生受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势必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也就给专业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会有效地促进专业课程学习水平的提升。

  (三)符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为了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大力推进教学管理和课程教学体制改革,学生的学习环境、课程学习模式、实训模式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很难适应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题中之义。

  三、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一)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网络时代的环境下,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存在下列几方面问题。一是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与专业课程教育相比,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在师资投入、课程设置、教育方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二是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单一。部分高职院校采取的是以“两课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多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主,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教学技术,教育总体水平不高。三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思想政治辅导员数量严重不足,专业教师队伍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建议。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其视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并以此作为推动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其次,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除了要巩固“两课”教育的主阵地以外,还要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讲座、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模式,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引导学生正视心理健康问题,在遇到心理问题之时,能够及时寻求科学合理的解决方式,避免心理问题的扩大化和严重化。与此同时,还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时代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其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之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后,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配备足够数量的思想政治辅导员,并将专业课任课教师纳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之中,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胡月香.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J].人民论坛,2010(29).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合集一篇扩展阅读: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合集一篇扩展阅读第1篇

  第一篇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是与他们目前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很大联系,另外一个就是与其息息相关的社会环境。

  在校大学生正是处在青年期的中期阶段,而青年期刚好又是人一生中心理变化与冲突最激烈的时期,各种问题出现得最多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非常时期他们会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也不稳定,情绪变化多端,而诸事不顺,自己又无从下手,又没有求助途径,这时内心的各种冲突和矛盾就会产生。

  在如此之多的冲突和矛盾的重压下,他们若找不到有效的途径加以疏导和解决,时间久了产生一些心理障碍和问题。

  综上所述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在面对从全国各地来的优秀人才的时候,缺乏自信

  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独身子女,在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学校是老师的宠儿,从小就有一种优越感切自尊心、好强心都比较重,可来到大学后,周围的人都是通过高考筛选出来的精英,对比之下,自己就会丧失一直以来的优越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从而缺乏自信、逃避人群、人际关系出现障碍;

  (二)不能正确面对生活、情感、学习等方面出现的挫折

  大学生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在家长的保护下长大的,生活经历也很缺乏,一门心思都在学习上,离开父母,使他们难以适从,不知道如何处理生活中的琐事,不知道怎样来解决感情问题,不知道如何来缓解学习压力;

  (三)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就业压力带来的不适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但随着社会的转型而带来的转变而不得不打破原有的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人产生不适,无法跟上生活的节奏,大学生在这个转型时期,也将面对激烈的挑战和就业压力,甚至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从而使自己陷入困境;

  (四)自身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其有关方面的知识

  因为大学生们一直以来都专心于学习中,也就是所谓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造成他们在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一方面容易忽略,认为不是什么大事,不能及时调整解决;另一方面,在积极应战高考,无暇看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讲座等,学校也缺乏对有关知识的教授与宣传,也不重视学生的心理状况,致使学生出现问题时,求助无门。

  二、解决措施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而导致的后果不仅会影响到其个人的成长发展,还严重影响到国家人才的培养计划,造成人才的流失和国家的损失,给社会也带来了不良影响。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明确了要把当代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各个高校对其展开心理健康知识的讲授,

  并对个别人员开展心理辅导或咨询活动,让大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心态,对心理健康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提高其心理素质,使其能够自我调解各种心理不适,更好地适应如今激烈的社会环境,

  预防和缓解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帮助他们处理好社会环境适应、自我约束、学业、择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控制等方面的出现的困难,增强心理素质建设,使其在各方面都能健康全面发展并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因此就如何解决大学生心理健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

  (一)学校应该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

  各个高校设立的心理咨询室是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障碍、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场所,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加以重视,转变传统教育只重视文化知识不重视心理教育的观念。

  再者,学校还应该鼓励支持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主动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学生们可以通过求助心理咨询室的工作人员,获得心理学的知识,正确认识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学习到专业的有效的处理方法。

  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以班级的形式要求每个学生填写一份测试心理是否健康的问卷,然后认真分析该问卷的结果,从而得出结论,掌握学生心理状态现状。

  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有目的地提出本学年的心理教学方案,并主动约请情况严重的同学到心理咨询室面谈,根据面谈的状况和结果,分析其产生心理问题的状态、表现形式和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让学生们及时的得到一个正确的引导,把心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设置心理健康课程,增强心理知识,预防心理疾病。

  这样学生就可以从课本上了解到有关心理学以及处理心理问题的知识,对相关的知识理论有个大致的掌握,学会如何预防及处理各种心理不协调的状况,不至于病急乱投医。

  在课堂上也可以与同龄人交流有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借鉴别人的经验,找到同感,舒缓内心的压力和心理冲突,同时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更方便更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地为其提供帮助。

  树立一个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成长的环境。

  大学生能否成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这和他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联系,而良好的校风、学风会对大学生有重大的引导作用。

  在这种作用下大学生被学校的主流价值观所影响并内化到自己的品质之中,同时也会对大学生自我心理素质的培养起到作用。

  因为在团结友爱、积极向上、以集体荣誉为第一、团结凝聚力特别强的环境下生活、学习,有利于人与人的交流、沟通、交友,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最终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生活氛围。

  (二)大学生自身应该重视心理健康问题

  积极打造并完善自我人格。

  首先,应该提升自己的文化涵养,在经过历史社会沉淀的文化知识中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其次,要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培养悦纳自我的精神,不断鼓励自己、完善自己;再次,要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最后,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自我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因为大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还要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各种压力比较大,为了生活和学习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必须科学地有规律地安排好每天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不熬夜、不沉溺于网络游戏、饮食健康、适当休息、合理的体育锻炼、科学用脑、科学生活。

  提高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

  (三)政府及其社会也应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

  号召民众对自身、社会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心理上认同社会主流文化和价值观。

  社会应该积极倡导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风气,让每个人都能有一个心理支持,不至于孤立无援;再次,社会应利用网络、媒体等手段正确宣传心理知识,让公众对心理问题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第二篇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分析

  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1)厌学心理。

  一些学生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人生观模糊,学习目的不明确,求知欲不强,因此,旷课、早退、上课睡觉、干其他事情的现象屡见不鲜,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另外,大学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时间安排等各方面都与中学有很大不同,因此,进入大学后,容易出现上课听不懂,课后无法自学、考试挂科的现象,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这种人格方面的缺失,认知能力的不足,行为的不当,适应能力不强,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2)就业压力大,心理焦虑。

  随着高校的扩招,人才已不再稀缺,因此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就业压力大已经成为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随着毕业的临近,许多学生心里感到焦虑恐慌,对自己将来能否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缺乏信心。

  有的学生无法面对这样严峻的现实,选择逃避、酗酒滋事、沉迷网络,一旦回到现实,其内心的焦虑更加强烈。

  这与我们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能够面对并正视现实,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具有合理的行为不符合。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合集一篇扩展阅读第2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数据;数据素养

  1数据的内涵

  数据是可以被赋予意义或已经被赋予意义的符号或符号集。生成数据的原材料是人类为了表达意义而创造或发明的符号系统。这里的符号系统可能是数字、信号、声音、图像,也有可能是文字等。数据最大的作用在于承载信息,当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之后,数据的范畴也在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一切数字、文本、图片和视频的统称,这些数据的贡献者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我们不仅是数据的贡献者,也要成为数据的受益者。数据来自于个体,最终也必将服务于个体。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数据中受益。但是前提是我们要具备利用数据的意识和基本能力[1]。

  2数据素养的内涵

  所谓数据素养,就是要了解数据的意义和价值,具有利用数据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同时在大数据时代拥有大数据思维,利用数据的相关性去认识世界,从大数据中去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答案。

  3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数据素养的现状

  本文以四川工商学院的大学生作为调研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四川工商学院10个学院中选出5个主要专业,并从5个专业中随机抽选6名同学对其数据素养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中涵盖文、理、工3个学科,本科、专科学历层次各一半,男女比例各占一半,总共300名左右。基本上代表了四川工商学院大学生的状况,问卷以数据知识、数据意识、数据能力与数据伦理4个方面为出发点,设计与数据素养相关的选择式问卷,以匿名方式由调查对象单独完成,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来分析当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数据素养的现状,为提高我国当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的数据素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在数据知识方面,有70%的学生认为,数据就是数值,也就是我们通过观察、实验或计算得出的结果,是一种单纯的记数符号。有25%的学生认为,数据也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等,这一结果说明,这25%的学生知道数据不只是数字,还包含其他一些信息。而仅5%的学生关注到了数据内涵的多种特征,他们认为数据是具有一定意义的文字、字母、数字符号的组合,也是客观事物的属性、数量、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抽象表示,这说明这5%的学生了解到数据不仅仅是包含信息,并且能够认识到数据的真正内涵。在数据意识方面,大学生群体虽然大体上都能够认识到大数据时代数据素养的重要性,但是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没有想到通过数据的获取和利用来处理问题,对数据的'敏锐的感知力和洞察力还有待提高。在数据能力方面,他们不擅于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筛选,处理和利用数据的能力较低。在数据伦理方面,他们往往只是凭借着本能需求接触各类数据,对数据的发布也是抱着玩乐心态,对数据伦理没有清晰的认识[2]。

  4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数据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4.1数据素养教育意识淡薄

  当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在应试教育的作用下,学习能力和获取数据的能力都是被动的,对于互联网的数据资源一概全盘接受,对数据的处理缺乏科学分析、有效筛选的意识,无法主动寻求提升自身数据素养的教育,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数据素养教育要从提升用户意识开始,从思想上重视这项工作。否则,应用型本科院校数据素养教育各项工作的推广将举步维艰.

  4.2学生数据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在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中,只有部分学生熟悉本专业数据源,并且能够熟练获取数据,同时能够对所需数据进行高效加工和灵活运用。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会使用本学科各种数据,只知道在书堆中寻找资源,这就表明大部分学生在培养数据素养能力上还需多加努力。另外,大部分学生往往不知如何筛选有限数据并对其加以利用。

  4.3数据素养教育的教学硬件不足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使命是以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根本宗旨。但是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起步较晚,缺少相应的专业教师队伍,面临着软硬件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致使数据素养教育无法顺利开展[3]。

  5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数据素养教育对策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数据素养教育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诸多内外因素,需要各个部门协调、配合。根据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数据素养教育状况。笔者对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数据素养教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4-5]。

  5.1学校管理部门应对数据素养引起足够的重视

  数据素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新观念,在教育界引起广泛关注。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部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把数据素养的教育规范化、系统化。因此,学校管理部门应组织制定数据素养教育规划。成立一个专门的数据素养教育协调组织,统一数据素养教育的教学大纲,制定数据素养评价标准。组织有关师资的培训,科学规划数据素养教育课程的全面建设。提供必备的教学条件保障,并指导和协调其他相关部门开展数据素养教学活动。同时学校管理部门应鼓励教师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开展相关的数据素养教育研究,进一步完善其理论体系,推进数据素养教育改革与发展。

  5.2学校各个院系应把数据素养教育纳入专业培养方案中

  当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没有开设有关数据素养的课程,有小部分虽然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但在设置数据素养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时,并不清楚要培养怎样的数据素养,形成怎样的数据能力。所以笔者建议把数据素养教育纳入专业培养方案中,积极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数据素养教育的地位,按照实际情况将大学生数据素养教育课程列为大学生通用必修课或重点选修课程或通用平台类课程,加大课程学时学分比重。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针对专业课的内容涉及不足,针对性不强。如果将数据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就能使数据知识成为专业课内容的有效载体,专业课知识成为数据素养教育的具体内容。

  5.3图书馆应积极开展数据素养教育,增强学生的数据素养能力

  图书馆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据资源服务部门和科学数据集成中心,也兼具培养用户数据素养的职能。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图书馆都在开展面向在校读者和社会大众的信息素养教育,而数据素养教育的开展还稍显薄弱。图书馆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组织多种关于数据素养方面的活动,如数据技能竞赛、应用案例展示等。既能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增强大学生数据意识能力。图书馆馆员的综合能力水平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的数据服务水平,由于图书馆的管理体制比较老旧,很多图书馆馆员的思想观念都比较传统,对各种新技术的认知程度不高,因此在管理过程中也很少加强对各种新技术的学习,导致数据管理能力不高。馆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数据素养教育的成效,要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培养大学生数据素养的重要场所,就必须提高图书馆员自身的数据素养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据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来说,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数据素养能力既是个人终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大数据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发展。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提高学生对数据素养教育的认识,广泛开展数据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的数据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晨.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与数据素养教育[J].图书与情报,2014(4):117-119.

  [2]郝媛玲,沈婷婷.数据素养及其培养机制的构建与策略思考[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1):58-63.

  [3]宋文.“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员数据素养的构成与培养[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10):91-92.

  [4]冯英华,刘晓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探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5(5):75-79.

  [5]李芸.浅论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素养培养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36):8199-8200.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合集一篇扩展阅读第3篇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班级的有序运作来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实现学校管理的价值.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当前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以及面临的挑战,并就此提出相关的对策应对挑战,高职院校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提供保障.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合集一篇扩展阅读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近几年,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在是否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上,理论界已达成共识。可以看出,目前讨论的焦点不再是是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如何实施。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认识上存在着误区,不少高职院校仍然将自身职责定位在建立咨询室、配备咨询教师,被动地等待学生咨询。本文认为,这种形式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会严重阻碍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高职院校必须加快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转变的步伐。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形式化误区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教育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有研究者认为,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存在着诸多问题:将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混为一谈;将思想道德教育片面的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忽视高职院校学生从业心理健康教育等等。通过研究,笔者认为,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以下几点误区:

  1、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

  (1)投资形式化。资料显示:在设立心理咨询机构的院校中,6.6%挂靠在学校医院,70%挂靠在分管学生工作的部门诸如学生处、团委或者党总支等,23.4%挂靠在其他部门。

  (2)衡量指标形式化。最典型的就是将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咨询和治疗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不少学校仅仅通过心理测量建立心理档案,用几个数字来突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以此表现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而忽略了问题的解决措施。

  2、心理健康教育环节存在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狭隘。专家明确指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咨询和治疗,而是一种服务,是协助所有学生健康地成长和发展,因此,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仍然将教育对象局限在有心理障碍和存在心理疾病的学生身上,因此,这种模式严重制约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发挥。

  (2)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方法失当。目前高职院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仍然处在一个比较被动的局面:学校建好了心理咨询室,但一个学年下来,前来咨询的学生寥寥无几。

  (3)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失当。高职院校学生正处在不断摸索学习的阶段,伴随着生理心理的成熟以及交际范围的扩大,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大多都是正常的、普遍存在的。学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是为了完善学生的性格品质,引导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疾病,需要开展心理治疗。因此,“诊疗式”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真实需求相冲突,不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在工作中推行这种模式有失妥当。

  3、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低

  最主要的表现是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缺乏,很多长期从事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师半路出家兼任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教师,并将心理咨询仅仅等同于说话聊天,不能有效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导致学生产生不信任、无用感。因此,在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时,心理咨询教师们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部分教师甚至自我怀疑:“我是教师还是医生?”这种做法显然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无法融合,只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专业水平越来越差,路子越来越窄。

  二、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内容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广大高职院校学生健康发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潜能的自主发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心理咨询和治疗,被动的矫正学生心理上的问题是一种消极的解决路径,预防和发展才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根本出发点。具体来讲,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研究表明,相对于其他一般院校的大学生,除了择业焦虑心理、人际交往障碍心理等,高职院校学生还普遍存在自卑、厌学以及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心理问题。所以,在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维护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智能提升,加强对学生注意力、观察力、理解力的培养;二是学习指导,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端正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合理的控制情绪,体察理解别人的情感;四是人际关系指导,指导学生处理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做到彼此间相互尊重。

  2、心理咨询和治疗

  心理咨询和治疗主要面向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的学生展开的。调查研究显示,高职院校学生中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在20%左右,其中心理症状比较严重者约占1%~2%。由于症状严重的学生所占比重较小,加之学校并不是专门的心理治疗部门,因此,心理治疗不应当是学校的主要任务,而只是作为一个辅助项目以尽量减少由于心理原因给学生带来的危害。

  3、开发学生潜能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受教育者可以提高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以此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反复不断的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过程,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所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应该只是矫治学生的异常心理活动,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和发展,帮助学生激发自身的潜能,完善个性性格,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三、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快由矫治性向发展性推进的步伐

  目前,高职院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多是一种事后补救方式。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只是将服务对象限定在个别有心理问题或者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而忽视了广大正常学生的发展,等问题发生以后才采取措施。为了全面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工作重点必须从事后补救向事前预防转变,具体方法如下:

  1、加快矫治性教育向发展性教育转变

  传统的西方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矫治性教育,服务对象主要是一些有学习困难、适应障碍、退缩行为等问题的学生,服务目标是帮助他们消除异常心理和行为以更好的适应环境。虽然我国目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处在发展阶段,但不能一味的挪用西方经验,而应当顺应国际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向发展性教育的层面推进,全面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尽快适应教育对象、内容和目标以及形式的改变,全面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2、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互依托,共同发展

  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存在两种方式: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对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而言,团体辅导更容易取得成效:一是团体辅导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的突出特点是从众性强、易受团体成员影响,在彼此的交流中积累生活经验,改变不良行为。二是团体辅导节约了教育资源,有效的解决了由于师生比例悬殊而造成的顾此失彼现象。三是适合中国人心理特点。传统意义上,中国人不轻易袒露内心情感,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主动寻求帮助。团体辅导恰恰弥补了这一缺憾,通过团体的交流,心理老师可以更好的把握学生情绪的真实变化,有效地防止了一般心理问题发展成心理疾病。

  尽管现阶段团体辅导的方式更适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个别辅导。对一些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个别辅导仍然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在实施个别辅导的过程中,则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全面系统的辅导,这就对心理辅导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纳入到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例如可以组织各种绘画展、辩论赛、演讲赛等,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获得成长与发展;发挥各种舆论媒体的宣传作用,推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矫正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4、现代技术与传统方法并举

  学生是最容易接受现代技术的团体,在运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同时,更应该迎合学生的特点,广泛引入先进科技手段,既提高了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水平,又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广泛地学习参考个案,扩大自身的知识储备量。普及测量技术,通过观察、访谈、问卷、实验等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数量化测量,如建立测试学生发展常模、人格测量技术等。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努力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对于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侯丽杰,陈永进,魏昌武,刘建.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8,(1):32-33.

  [2]张璐.浅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2009,(5):167-168.

  [3]吴翠玲.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及对策探析[J].2010,(11):59-61.

  [4]金志明,李建平.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与思考[晕].中国教育报,1999-02-21(2).

  [5]刘万永,李琪.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晕].中国青年报,2001-04-17(5).

  [6]宫梅玲,丛中.阅读疗法:大学生之爱[晕].中国青年报,2001-05-17(7).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合集一篇扩展阅读第5篇

  关键词 高职大学生; 心理健康; 症状自评量表; 大五人格测量表;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妨碍一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保持心身健康的重要障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高等教育同样要做到知识传授和身心健康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在促进知识掌握的过程中, 做到密切关注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问题, 保证高职大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考虑到学生性别、年级、学校以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变量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 随机抽取6所河南高职院校中的526名男女及不同年级和来自不同区域的在校大学生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以及大五人格量表进行不记名心理问卷测量, 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所调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 并用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同时, 本研究先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进一步的访谈, 用三级编码的方式通过访谈对问卷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找到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法。

  1.2.1、 一般信息调查

  本研究将被调查者的性别、年级、家庭来源等作为研究变量。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之上, 并征求多位心理学专家与长期从事高职教育研究者的意见综合整理而成。

  1.2.2、 SCL-90症状自评量表

  该表采用5级评分法, 针对10个因子设定90个项目, 在对结果进行量化分析时, 阳性标准是各项分数≥2分, 或者是因子总分超过160分。

  1.2.3、 大五人格量表

  大五人格量表包含如神经质、责任心、外倾型等100个项目, 采用5级积分法, 1=非常不同意, 2=不同意, 3=一般, 4=同意, 5=非常同意。

  1.2.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及相对数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测试阳性发生率

  用SCL-90自评量表检测, 得分与学生的心理不健康倾向相关, 得分越高则表明心理有明显的不健康倾向。为了统计心理不健康的发生率, 借鉴其他研究者的标准, 把得分≥160分作为可筛选阳性的相对标准。本研究中得分≥160分的有41名, 占被试对象的7.79%。

  2.2、 高职生心理测试阳性检出率与性别、年级、家庭来源的关系

  在性别上高职生心理测试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女生群体中心理测试阳性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男生群体, 说明在男女生群体中, 女生更易出现心理不健康的问题[1];心理阳性检出率在年级上也存在显着差异, 在原生家庭来源情况上, 城市、乡镇、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试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显着。见表1。

  2.3、 高职生心理测试阳性群体在性别上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性比较

  女生心理测试阳性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男生 (3.27±1.85 vs 2.62±1.67, t=2.037, P=0.028) 。研究中发现当代高职女生心理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为无法正确面对情感、就业等方面的压力, 进而产生消极情绪。从问卷调查中了解到:认为自己有过来自情感方面的压力女学生为20.1%, 认为自己有过来自就业方面的压力的女生为28.5%。因此, 高职女生有其面临自身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 加之由外界压力极易产生恐怖、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影响心理健康。

  2.4、 不同年级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性比较

  各年级间心理健康水平通过采用Games.Howell进行差异性比较, 大一和大三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其他年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2。

  2.5、 高职生心理测试阳性群体与全国常模在SCL-90各因子上比较

  对比国家常模数据, 本研究中心理测试阳性组数据有明显高于常模标准的现象, 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和恐怖这几个因子上。阳性个体在心理健康的绝大多数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低水平。见表3。

  2.6、 高职生心理测试阳性群体与非阳性群体在大五人格上各因子间的比较

  高职生的心理测试阳性群体与非阳性群体在严谨性、宜人性和神经质三个因子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经验开放和外向性两个因子无显着性差异。结果表明心理测试阳性高职学生群体在人格的严谨性、宜人性维度上得分显着低于非阳性高职学生群体。处于心理测试阳性群体中的高职学生在严谨性维度上表现为缺乏坚持、努力工作的能力, 往往对工作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不强, 做事不够谨慎;在宜人性维度上, 表现为对待他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敏感和多疑。在大五人格神经质维度上, 心理没测试阳性的高职学生群体得分显着高于非阳性高职学生群体, 常常表现出恐惧、悲伤、尴尬、愤怒、内疚和厌恶等负面情绪体验, 不能控制自已内心的冲动和不能很好的应对压力。见表4。

  2.7、 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本研究采用自制访谈提纲对高职大学生进行访谈,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 高职大学生表现出某些共性和一致性, 如高职大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 消极情绪占主导地位[2]。通过对资料的分析, 本研究发现43.8%的高职大学生是出于自愿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 其中有20.1%的高职大学生进入职业院校是出于父母的要求, 另外还有大约一半的高职大学生选择职业院校学习是出于升学考试未发挥好且不愿复读不得不选择职业院校。对完成学业“信心不足”或“没有信心”的高达26.5%, 仅占29.8%的学生表示热爱所学专业。由此可以看出, 本研究中很大一部分的高职大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并不是出于自愿的因素, 多含有被动的因素, 使得高职大学生角色专业认同度低, 厌学情绪大, 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不强, 挫败心理较为严重, 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较差, 对未来和学业成就的期望值较低。从研究结果中可以发现, 有近一半的高职大学生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上存在问题。同时, 逆商低, 心理耐挫力低, 为数不少的高职大学生在心理个性发展上存在一定障碍。

  表1 高职生心理测试阳性检出率与性别、年级、家庭来源的关系 (例, %)

  表2 不同年级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性比较

  表3 心理测试阳性群体与全国常模在SCL-90各因子上差异比较 (±s)

  表4 心理测试阳性群体与非阳性群体在大五人格上各因子间的差异比较 (±s)

  3、 讨论

  3.1、 高职生心理问题现状总体分析

  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 很大一部分高职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数据显示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占了近8%的比例, 主要集中体现刚入学的焦虑症、学业成绩不理想、无法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 毕业生就业问题以及恋爱关系紧张等方面。

  3.2、 新生适应焦虑

  研究发现, 绝大多数的高职大学生在入学初期都会面临严重的入学适应不良的问题, 这与高职大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环境有着比较大的关系。大部分的高职大学生在入学前都是在本地就读, 生活起居基本上是与父母在一起的, 较少接触社会合集[3]。但是, 高职大学生入学之后要开启完全自理的生活模式, 环境是全新而陌生的。最终, 高职大学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新生从适应不良“身心紊乱”到学会成长“走向阳光”时间上有很大的差别:调整力强者需要1~2个月时间, 多数学生则需要半年时间, 甚至少数学生需要专业咨询人士的帮助, 需花费更多的时间[4]。

  3.3、 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矛盾的两面性, 一方面渴望友情, 期望人际交往获得亲密的友谊和认同;另一方面自闭排斥, 熟悉交往起来尤其困难。原因是高职大学生在新的环境中, 所接触到的都是生活、习惯以及家庭背景差异明显的同学, 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和背景, 也使得高职大学生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交往问题或障碍[5]。

  3.4、 学习问题

  高职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 还要掌握专业实践技能, 充实人文素养, 另外还需参加学生社团, 社会实践等多样多元的第二实践拓展课堂[6]。大学的学习与高中的学习有着很大的不同, 要重新认识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目的、方法和途径。在巨大变化和挑战面前, 很多的高职大学生都会感到无助和迷茫, 最终导致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无法建立, 缺乏足够的学习动机, 在考试前易出现考前焦虑, 成绩不理想, 效率低下, 无法取得理想的学业成就。

  3.5、 求职择业问题

  在选择就业领域时对自我的能力以及兴趣没有准确的认识和把握, 没有建立稳定且清晰的自我认知, 容易出现盲目性;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自信心不够, 缺乏主动性[6];在择业中无法完成角色转换, 错失就业机会, 产生逃避的心理;缺乏独立性, 寄希望于父母或者他人的帮助, 有较强的依赖心理;在求职过程中对待求职的态度不够端正, 抱有随意的心理;存在高估自我的能力, 定位不准确, 存在自负的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问题都会成为影响其就业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妨碍他们顺利就业, 同时也将对其未来发展和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和阻碍[6]。

  3.6、 情感障碍

  青春期的学生处于有强烈情感缺失和需要的时期, 而高职大学生正好处于这个发展时期。高职大学生又缺乏处理感情和学业之间冲突的能力, 陷入痛苦之中无法自拔, 甚至会出现过激念头或行为。研究表明, 在高职大学生群体中有近35%的学生为情所困, 由此引发的高职大学生的性心理障碍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7]。

  综上所述, 高职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的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困惑, 这一方面与高职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关, 另一方面也是高职大学生的发展共性。如果不能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和干预, 就极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更为严重的心理障碍。社会各界及学校要共同关注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保障设施[7]。行之有效的干预对策应从社会、高校、家庭及个体等方面入手, 才能切实提升大学生心理综合素质, 提高高职院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文海.丁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J].青年学报, 2016, 26 (1) :27-28.

  [2]王雪.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维护和谐校园的影响[J].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4, 2:26-27.

  [3]邹增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路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30 (4) :256-257.

  [4]丁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127) :65-69.

  [5]李英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0 (7) :21-22.

  [6]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4-20.

  [7]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M].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1:35-40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合集一篇扩展阅读第6篇

马海陆(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昌吉,831100)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合集一篇扩展阅读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高职院校大学生是国家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兴盛衰败主要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质量高低,这其中不仅依靠他们的健全心理素质与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当然也离不开学生自身文化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业荒废,沉溺网络游戏、道德失衡的现象客观存在,并且休学、退学、打架群殴等不良事件逐年递增。这些令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担忧,学生家长困惑的心理问题,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

  1、不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尤其是成长过程中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自尊、自信、自律的良好心态应该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高职院校大学生产生不自信心理取决于很多方面比如学习成绩,家庭状况,社会阶层,地区差异等不同会使一些学生产生自卑感。不自信人群是一个弱势群体,学生工作者应当积极去关爱引导他们,不要因家境、金钱等客观东西使自己形成攀比心理从而自卑,不要因为暂时的失败而自卑。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应该充分发掘自身的潜力多去求知识求做人,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实完善自己,这样才能取得更大成功。

  2、逆反心理

  它是人成长过程中必定要经历的一种现象,它是一种以“对着干”为基本特征的心理行为反应。我认为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因素有:1)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2)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此外,我们施教的内容老化及教育上的灌输和填鸭方式也是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因素之一。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做学生管理工作的,我们在与学生沟通上要讲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改善我们的工作方法,因为这些同学更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被信任。当我们真正放下架子平等的换位思考的与学生交流时,这对逆反心理严重的学生是有效的,然后再根据他们的所思所想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关心。

  3、沉迷网络游戏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们提供了便利的广泛的服务资源的同时,也给大学生造成了适得其反的影响。想必每个高职院校都有网络成瘾的学生,这也成为如今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一大难题。同时过重的好奇心以及薄弱的自制力成功带领他们走进网络的世界,这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自身原因。而网络能够成功让人上瘾的原因来自于它能使人产生莫名的亲密感,无压抑感,自我操控感。除此之外,家庭学校社会的监督管理引导不完善,使大学生顺理成章痴迷网络。学生自身能认识到网络的利弊,合理控制上网时间,恰当利用上网优势,让网络成为自己成功路上的一把利剑,这是如今高职院校大学生应该做的。

  二、解决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有

  1、设立丰富心理课程和心理咨询服务

  在高职院校中我们应该多多设立一些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多样化课程,有目的性的给学生们灌输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根据各时期的.成长变化给予针对性策动,例如《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当然这些课程的设立不是单单让学生只是硬背一些概念定义等知识,主要是让学生如何正视自己存在的大大小小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自我调节这些问题,最好能帮助其他同学解决此类问题。因为现在90后大学生不喜欢枯燥的形式教学,如果提不起他们的兴趣会使其适得其反;适当在大学里多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聘请一些有影响力的心理大师或社会人士来做报告,通过真实案例来引导教育学生。

  2、加强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心理辅导知识

  要想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所改善,首先要加强高校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指导能力。其次,高职院校的心理部门应经常对教育工作者进行心理指导能力培训。笔者认为一个学生思想受学生工作者思想影响,另外高校也应该定时组织学生工作者进行工作交流会议,相互探讨交流工作心得和工作经验,汇报学生的思想动态最好拿出自己的经典实际案例来交流。身为思政辅导员不仅要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上发挥积极作用。为个别心理测试不太良好的同学按教育局要求的分类指导建立好详细档案的同时更应该融入他们,建立信任,其实他们希望老师也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也渴望我们关注关心他们,当然这就需要我们学生工作者拿出更认真的工作态度,更专业的心理方面的知识来为学生服务。

  3、利用现代网络来解决学生的心理误区

  随着社会进步,超级校园,微信,QQ等信息工具的利用深受学生们所青睐。比如可以运用网络上一些热点,焦点来影响学生们的三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再有可以有微信或QQ转发一些心理测试或心理学的照片以及一些解决办法,让学生们可以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有个初步了解,也有助于自己调节调整以更好地状态投入的学习生活中,更主要的是网上的交谈,没有了老师与学生的身份、等级的存在,学生与老师可以畅所欲言,使得在现实生活中老师与学生的尴尬不复存在,拉近彼此间的关系。老师也就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到学生们的真实的想法、真实的情况。而并不是只是定期的向班干部进行了解班级内的情况。这将更有利老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对症下药,进行引导。这种方式以后将更有利于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相处,也更有利于以后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最后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视,只有正真了解,熟知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相关理论方面的东西,我们高校辅导员才能去认真系统的学习一些相关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听一些心理学大师的讲座,看一些解决心理问题的真实案例,从而充分利用各高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来帮助那些大学生走出心理阴霾,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我想长期如此,高职院校大学生身心会跟健康向上,为以后祖国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全面发展的高职人才!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合集一篇扩展阅读第8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模式

  国内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现状的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基于部分学者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展开的调查研究,笔者总结出国内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呈现以下主要特征:

  第一,心理健康状态良好占主导。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形势较好,大部分学生心理发展积极向上。朱水龙采用UPI对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者占80%。①天津市5所高职院校2007级新生的调查显示,天津市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者占75.88%。②笔者于2009年在上海10所高职院校所作的SCL-90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强迫症状、敌对因子上,超过国内常模均值的大学生人数相对较多(约占8%~9.7%),焦虑、偏执、人际敏感和抑郁因子上,超过国内常模均值的大学生人数次之(在7%~8%之间)。在各因子及总均分上,超过国内常模均值一个或两个标准差的大学生所占比例都很小。可见,上海高校大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好。

  第二,心理健康问题令人堪忧。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占据相当比重,现状堪忧。卫根泉等采用SCL-90以兰州教育学院高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大学生存在中等程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占25.05%。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显示,只有8.06%的学生感觉良好,认为“一般”和“较差”分别为76.88%、15.06%,14%和82%的学生“经常有”或“偶尔有”心理压力。④在笔者对上海高职院校的问卷调查中发现,5.0%的大学生曾经或现在有很严重的心理困惑,14.4%的大学生曾经或现在有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惑,62.5%的大学生曾经或现在有轻微的心理困惑,18.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心理困惑。可见,81.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着严重或者轻微的心理困惑,剩余的18.1%的大学生虽然自认为没有心理困惑,但也不能排除他们中的部分人存在心理问题的可能性。

  第三,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内部差异。笔者通过对国内已有的调查研究分析,结果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内部差异,主要表现为:农村生源学生水平低于城市;毕业班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比例最大,高于新生,新生则高于二年级;性别间无显著差异,女生水平略低于男生。在对上海男女大学生在SCL-90上的总均分进行统计检验结果显示,P=0.301>0.05,男女大学生在该量表上的得分无显著差异。对各因子的差异检验结果发现,男女大学生在偏执因子上的P值为0.008**<0.01,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男生得分极其显著高于女生;在抑郁因子上的P值为0.041*<0.05,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其它各因子上均未出现显著差异。

  第四,存在几种常见的心理问题。自卑心理较为普遍;很多来自农村的高职生更是感到低人一等;懒散心理,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空虚、抑郁与焦虑,学业压力减轻让人产生无所事事的空虚感,随之而来的是对人际关系、未来就业的恐惧所导致的抑郁和焦虑心理。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讨论。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状况一方面受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低,学生极易产生认知偏差。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较差,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的.现象严重存在。这些因素综合导致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现实。其中,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的一部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重视力度不够,水平不足,尚未形成一定的教育模式和体系。

  以江西省高职院校为例,该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多数高等职业院校一定程度上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整体水平落后,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各项工作的落实率分别为23%、18%;发展不平衡,院校间差异大,其中有9%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好,41%的开展得很差;人员、设施和经费投入少,做法传统,只有27%的学校有专职人员,物质不齐全的学校占77%,同时也未利用网络和学生社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科研。⑤同时,广东省73%的高职院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作选修课,开课率为13.11%,仅有15%的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师,可设讲座率不到3.2%。⑥

  笔者调研发现,上海总体状况良好,有62%的学校对学生进行过心理普查,有71%的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和心理讲座,有80%的学校建立心理咨询机构网站。但校与校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硬件设施上,如领导的重视程度、资金的到位、设备及人员的配备等,部分高职院校设施、设备比较齐全,而民办高校情况不容乐观。其次上海高职院校服务的覆盖面不广,主要是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没有覆盖到全校的师生。就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校与校之间的联系较少,缺乏统一的管理。

  总体而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较差,如何系统有效地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几点思考

  依据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教育现状,在此,笔者借鉴发达国家一些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自己对于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几点建议:

  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机构。国外高职院校都设有独立的心理健康服务、心理咨询和治疗机构,并下属于学生生活健康指导中心。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国内高职院校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必不可少。同时,这一机构的职能范围较广,主要有: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并建立学生档案,做到早发现、早干预;积极开展心理课程、讲座之类的教育活动;成立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等学生社团并组织活动;建立心理学知识和辅导网站;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活动;组织心理辅导人员的培训工作,开展学术研究和对外交流活动,提高心理辅导队伍的整体水平。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应明确课程的性质和定位。根据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规定,可明确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给予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优化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水平。而根据当今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问题,可将具体的课程目标定位于通过对学生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辅导,增进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和整体素质。

  其次,应突出课程的活动性。美国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讲授身心健康知识,又开展各类游戏活动和技能培训。笔者亦倡导这种活动型的课程和教学模式。这种课程模式以班级为主体展开活动性课程,注重实践,让学生参与其中,不仅在活动开展中传递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还可以自我探索、体验、感悟和成长。课程活动形式有情境式、讨论式、游戏式、讲授式和调查测试式等,将教师讲授、学生讨论、角色扮演、课内游戏等融为一体。与此同时,课程评价也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最后,丰富和开发课程资源。教材的编写应紧密结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突出心理问题解决策略的探讨;将文本资源、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相结合,积极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平台;鼓励学生建构和拓展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引导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加入课程资源开发中。

  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美国高校尤其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笔者认为,要构建适合国情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应做到以下几点: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资格认定制度,加强人员培训,促进师资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职教师相配合,心理专家与心理辅导员相结合,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各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间相互借鉴和学习。

  总之,我国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相当比例高职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并表现出内部差异和不同的问题。同时,我国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总体较差,亟待提升。笔者认为可通过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机构、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等途径加以实践和探索,从而增强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和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合集一篇扩展阅读第9篇

  民办高职院校处理学生实习问题时必须谨慎完善,选择信誉良好、管理理念先进、企业文化良好,并有充足而稳定的客源的高星级酒店。以实习生为核心,兼顾实习酒店的特点和经营需要,合理安排实习计划,让学生得到较好的锻炼,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对专业的热爱。同时,应与酒店签订实习合同,约定实习时间、实习薪酬,以及双方权利与义务等相关事宜,保证实习的安全和稳定。

  二、解决好实习生的心理问题

  1.实习前组织动员大会,让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进入酒店实习前,学校应组织实习动员大会,使学生明确酒店实习对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重要作用,而不仅仅为了获得实习酬劳或修学分。同时,必须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角色的转变——由学生转变成酒店员工,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以尽快适应酒店工作。

  2.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心理疏导工作学生在实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人际矛盾或受委屈、挨批评的事情,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学校尤其是走市场化之路的民办高职院校最好选派责任心强且有经验的专业教师作为带队老师到酒店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真切关怀。

  三、酒店与学校建立稳固的深度合作关系

  民办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实习管理上需要酒店和学校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校企双方应建立稳定持续的深度合作关系。酒店在有限的条件下,兼顾学校教学目的,尽量让实习生在不同部门轮岗实习,视实习生为酒店的后备力量来,为学生定制职业发展计划,激发其努力的动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实习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合集一篇扩展阅读第10篇

  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理念的转变

  个体或团体如何行动或行动的效果怎样,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个体或团体的理念。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这个特殊的团体工作思想支配着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的方式和最后取得的效果。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部门,随着重理论轻实践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瓦解逐渐建立起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在这种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冲击下,由内而外的自发改革来适应这种模式,尤其是学生管理理念发生的改革最为显著。学生管理工作为了实现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更好的服务,必须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改变。

  (一)学生管理目标定位的改变

  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高职院校和其他普通高等院校一样将学生管理定位在服务学校的教学上,但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必须将学生管理目标定位于一边服务学校的教学一边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需要,从以往关心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取得毕业证转移到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二)学生管理内涵上的改变

  在内涵上首先要解放思想,将管理的重点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管理、课外活动管理转移到关注学生日常事务咨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搭建实践平台、拓宽社会服务项目和改进考量学生综合能力的标准等方面。在日常管理中逐渐由管理者的角色向服务者角色转变,同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学生管理,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管理逐渐学会自我管理。总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理念的转变要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把服务学生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目标。

  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面临的挑战随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的逐渐深入,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内容由以往纯理论知识的传授变为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的有机结合。教学时间由过去单一的课堂变为课下,教学环境由教室变为车间、实训室,由校内转为校外。教师由校内教师转为企业技师、外校教师、社会工作者等。这些巨大的变化必将冲击旧的学生管理方式。

  (一)高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由集中转向分散的挑战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不断出台新政策新策略,使学生管理工作出现许多以往没有遇到的新内容,在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一新模式后,以前较为集中的学生管理工作开始变得非常分散。与教学工作的同步性发生矛盾,顶岗实习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教学环境的改变使得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加,出现学生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割裂各自为政的现象。如何更好的协调统一学生管理工作搭建起二者的桥梁显得更为重要。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如何有效发挥各职能部门间合力的挑战

  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要想切实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这就需要学校里的各个职能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因为无论是给学生提供入学、考试、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实习实践、就业指导等一体化、全方位的服务,还是建立或增设服务高职生学习生活的咨询中心、服务中心、创业培训中心、社会实践指导服务中心都需要协调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和合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功能。

  (三)高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提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挑战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遵守传统墨守成规地选择未来职业的现象越来越少,在越来越追求个人价值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已不再只是简单的听从安排而是从自身出发,个性化发展要求日益增多。面对这种情况学生管理工作如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给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自己需要的指导和帮助,建立起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体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是一种挑战。

  (四)高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人力少、任务多、任务重的挑战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教育教学改革一轮接一轮也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管理工作者作为相对固定的团体,增加人力困难重重,如何高效率地担负起多而杂且又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能否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生管理工作者队伍建设等途径井然有序的完成各项工作不失为一种挑战。

  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对策

  (一)秉承“育人为本”管理理念,狠抓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个大学的内在灵魂,因为“优秀的校园文化是指引高职院校繁荣发展的无形的、巨大的精神力量,优秀的校园文化对于育人的作用远远超过具体的课程、实验和活动”。[1]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要想实现充分发挥自身育人的功能,必须把“育人为本”作为管理理念的核心,大力发展以重视实践和锻炼能力为核心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体系。同样,站在学生管理视角来看“,育人为本”理念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最为关键的是学生管理制度制定的科学性、系统性、法制性、全面性、精细性。任何一项学生管理制度的'设计都要站在服务学生为了学生利益的角度,尽可能具有普适性、开放性、创新性,以此来构建校园文化体系,形成处处育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人人育人的充满和谐,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合理进行机构设置,确保学生管理工作井然有序

  学生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是有合理的机构设置做支撑。尤其是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要想做好,更是必须进行科学合理地机构设置,设置的机构要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例如当设立大学生事务中心这个机构的时候,可以参考以下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由学校层面单设“大学生事务中心”,二是由学生处这一部门出面设立,作为学生处的二级机构,从学生处副处长中挑选适合者兼任“大学生事务中心”主任,负责相关事务。“大学生事务中心”在学生处的领导下建纲立制,明确内容,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从而有效开展各项学生工作。

  (三)建立学生管理服务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的理念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服务成了现代管理的核心理念。学生管理方面建立服务体系可以说是适应现代化的需要。有了学生管理服务体系,形式上象征着学生的诸多烦琐细微的事情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学生能够享受到快速方便的服务和帮助。更进一步来说,这是“育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之所以设置学生事务中心这个机构,正是为了贯彻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的管理理念。为学生服务的越好、越周到细致,说明学校的学生管理水平越高。为了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可以将学生服务中心细分为六个体系,其一是学习引导服务体系,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方法,从被动到自动自觉的学习,从而打好理论基础。其二是职业生涯指导服务体系,指导学生对未来就业方向、就业领域进行科学规划,帮助他们提前为毕业就业做好准备;其三是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当学生有心理上的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帮助,从而尽快走出不良的心理状态,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天的挑战,其四帮助困难学生服务体系,对于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学校通过提供各种工作机会来提供经济资助,让学生能够顺利毕业。其五综合素质提升服务体系,鼓励学生寻找自身优势和潜能,促其积极参加多种实践活动从而提升综合素质。其六德育教育服务体系,在人生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给予学生以指导,并帮助学生解决在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这六个体系相互联系各有分工,齐心合力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开展,从而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个性并富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四)建立专业化与职业化齐头并进的学生管理队伍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更好的迎接这个挑战,促使高职院校更好更健康的发展,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建立自己的专业化与职业化齐头并进的学生管理队伍。目前高职院校担任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学历层次普遍比教研室老师低,很多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一部分曾经是宿舍管理员,这类学生管理者资历深,学生工作经验丰富,但他们普遍不具有创新性,喜欢墨守成规。对于这部分学生管理者高职院校应对他们在创新性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和考核,使其专业化从而尽快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生管理工作。同时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学生管理队伍,比如大力引进高学历的人才担任辅导员,并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培训,一方面鼓励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另一方面鼓励其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在提高工作效率、创新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性研究,从而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合集一篇扩展阅读第11篇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的成长,其本质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发展过程,教学能使大学生学习到丰富的知识,但是只有结合心理教育,才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通过心理建设,才能使学生从幼稚走向成熟。尤其是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唯有具有良好的竞争能力、适应能力及创新意识,拥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才能使学生有勇气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所有挑战,而这些素质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紧密联系。

  2.开发学生潜能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开发和创新的基础,唯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潜能。而高职院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学生潜在的能力进行发挥,使学生集创造力与心理素质为一体,从而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适应自己角色变换,提升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力得到充分发展。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

  1.在校园中建立并完善心理辅导机构

  当前,很多高职高校尚没有建设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仅仅设置“心理咨询室”,轮流对学生的心理疑惑进行解答,专业程度不够,并且缺乏规范的心理咨询流程。因此,在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建设中,应构建健全的心理教育辅导机构,组建专业的心理咨询团队,并且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编制心理辅导教材,对前来咨询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对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同时,还可以招募一些心理专业的学生加入到心理咨询辅导机构中,向全校学生宣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帮助身边的同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积极、活泼和好奇心旺盛的阶段,因此喜欢在接触事物的过程中对人和事物进行感受,从而产生心灵上的感触。通过社会实践中的积极参与,能使学生的性格更加完善,心理发展更加健全。首先,可以举办一些献爱心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爱心帮助老人、植树种草等活动,让学生能在社会行为中受到精神上的感染,从而是人格更加健全;其次,可以介绍学生加入到企业实习中,多多增加社会工作经验,学习社会人际交往的方法与诀窍,帮助大学生从学校生活向社会生活过渡,减少大学生在就业、人际交往方面的焦虑感。

  3.增加心理教育必修课

  开设专业心理咨询室知识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中一个方面,作为学校,应多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必修课,让学生在教师系统的讲解中明确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拥有自我心理疏导的能力,并且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程设置上,应针对学生面临的问题而开设课程。例如,很多学校开设了“大学生恋爱心理指导”课程,很多学生从高中走出校园之后,不明白如何处理男女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出现钻牛角尖、固执和盲目的现象,使学生产生消极、迷茫的心理现象。通过心理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能够使大学生明确恋爱的目标,并找到适合的方法,理智地去进行恋爱,从而使大学生的恋爱质量提升,帮助大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问题。

  三、结语

  健康、积极的心态,不仅能防止大学生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解决大学生学习中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各种角色,在社会上获得长远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社会环境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为了能帮助大学生拥有幸福、顺利、成功的人生,我们应重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并且积极采用有效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信心、耐心,从而走上顺利的人生道路。


  • 相关推荐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合集一篇】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