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总结计划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

发布时间:2023-06-17 23:59 总结计划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重点之一是运动和力的关系。力表现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跟运动联系在一起。物体的运动状况的变化都是力作用的结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弹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单元中,学生要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预测、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运用数据进行解释、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制作小车等,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发展对探究的兴趣,也是教材的意图之一。

  教材的重点之二是“生物与环境”就是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本单元将侧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进行重点研究。以生态瓶的建造、观察和改变控制条件为线索来进行探究活动,探究食物关系平衡破坏后的生态状况,进一步认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在活动中,需要对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行激发和保护,鼓励学生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活动记录,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预测和验证的必要性,经历简单的方案设计并实践的过程,在改变控制条件的活动中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交流。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 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参观访问竞赛

  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

  七、具体安排:

  周次内容

  1怎样才能省力

  2撬棍的学问

  3轮子的妙用

  4斜坡的科学、自行车

  5小鸟和小猫

  6落地生根

  7相似与差异

  8克隆羊----多莉

  9生命从哪里来、寻找进化的证据

  10期中考试

  生物进化的秘密

  12

  山脉的变化、沙洲的形成

  13

  溶洞里的钟乳石、人类改变地表

  14

  常见矿物

  15

  金属的来历

  16

  煤和石油

  17

  矿产资源

  18

  工具----人类的帮手、机器人

  19

  期末复习

  20

  期末考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内容》为指导,激发学生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和平衡关系。同时,着重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以控制实验、模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提出假设等探究能力,鼓励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

  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

  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六个单元,分别是“巧妙的用力”、“生命的延续”、“生物的进化”、“地表缓慢变化”、“矿产资源”、“工具与技术”。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1、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科学幻想。

  2、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科学游戏、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

  七、主要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第3篇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教五年级的科学课。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我是第一年教小学科学于我是,在很多问题上存在不够,所以我会加倍用心的准备备课过程。另外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生物与环境》、 《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本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以微小生物的丰富结构、神秘的身体,声音的秘密、生活中各种材料的变化、运动与机械活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二)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以及一些生物的生长及环境和生物的关系。

  2.认识光以及有关光的一些知识,了解一些光与热的应用。

  3.了解我们生活着的地球。

  4.知道各种材料变化的特点与用途。

  5.认识运动与机械的形态变化及相关知识。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习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第4篇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提高自身素质。尽管我已经教过一个学期的科学课,面对新教材,我还是积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教育教学杂志,更新观念,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来帮助学生学习新知,提高学生的各种各种能力。

二、认真制定教学计划,为工作指明方向。有人觉得教学计划是花架子,是让学校领导看的,我还是不太同意。如果随随便便写一个计划,肯定不会有太大的价值。如果是悉心制定的计划,价值就太多了。我刚执教科学才一年,有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我觉得有的放矢。在教学工作进行之前己对全册教材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对重、难点比较清楚,对学生上学期和现在存在的问题认识清晰,在教学中能把握先机,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注意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有的课以老师讲授为主,介绍科技发展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变化和影响等;有的课以活动为主,老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有的课要以学生搜集资料为主,在课上互相介绍自己的收获;能做实验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的,要尽量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在教学中,要适当引入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更多教师工作总结网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评价有过程性评价,也要有结果性评价。既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又要关注学生课上表现,如回答问题流利、简明,能用上自己生活中积累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课上听讲、做笔记情况等,特别关注学生自己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动手实验等。五四班的王新元等几名不爱学科学的学生,就是被我用为数不多的几次表扬调动起来的。五二班的差不多半个班学生在复习阶段给“表扬”出来了,复习时情绪高涨。也给了我一个惊喜。课上不闹了,比着的复习。

五、继续搞好实验工作,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习惯。在实验前进行安全和方法上的指导,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学生做实验的热情比上学期高多了,如做化石模拟实验时,学校里没有熟石膏,各班学生从家里零零散散带来不少,足够年级学生做实验用了。学生扦插、种种子和水泡的花卉,我拍照下来,发布在我的博客上,让全体学生欣赏和学习借鉴,达到带动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我也“下水”做实验,如扦插金银花等。

六、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资源开展学习,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环境的的变化、关注世界科技发展和新成果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特别是网络资源,获得课本以外的知识,丰富学习生活,开拓学生视野,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解决身边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七、继续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思维习惯,引导学生鬼魂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中,502班,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发言不如504班积极,表现欲望差,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504班认真,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工作计划,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材内容

  1

  2.18—2.22

  始业教育;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2

  2.25—2.29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造一艘小船;5、浮力

  3

  3.3—3.7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4

  3.10—3.14

  单元复习概念梳理;1、热起来了

  5

  3.17—3.21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工作计划,

  2、给冷水加热3、液体的热胀冷缩;4、空气的热胀冷缩

  6

  3.24—3.28

  5、金属热胀冷缩吗6、热是怎样传递的;7、传热比赛

  7

  3.31—4.4

  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单元复习;期中考试

  8

  4.7—4.11

  1、时间在流逝;2、太阳钟;3、用水测量时间

  9

  4.14—4.18

  4、我的水钟;5、机械摆钟

  10

  4.21—4.25

  6、摆的研究;7、做一个钟摆

  11

  4.28—5.2

  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单元复习概念梳理

  12

  5.5—5.9

  1、昼夜交替现象;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13

  5.12—5.17

  3、证明地球在自转;4、谁先迎来黎明

  14

  5.19—5.23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地球在公转吗

  15

  5.26—5.30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16

  6.2—6.6

  单元复习概念梳理;机动

  17

  6.9—6.13

  总复习

  18

  6.16—6.20

  总复习

  19

  6.23—6.27

  复习考试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第6篇

  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对于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儿童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新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本学期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验教学目标

  继续坚持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加强观察和实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待科学的积极态度。

  三、扎实开展实验教学

  本学期实验教学侧重“作用与平衡”中的.“平衡”,通过研究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及地球与宇宙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向学生初步渗透自然界的物体无不在相互作用之中,物体间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达到平衡,而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又可以产生一次新的平衡现象。因此,本学期的实验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帮助学生做到;

  1、 能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滑轮、斜面、轮轴等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

  2、 能始终保持对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状态的兴趣以及对未解之迷和生物技术的好奇,并积极关注相关研究的进展。

  3、 通过收集资料、亲历科学实验列举简单机械的使用,体会到利用简单机械能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

  4、 能感受一些工具和简单机械的运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四、实验教学安排情况

  实验日期

  实验题目

  实验类型

  20xx、3

  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分组实验

  20xx、3

  研究斜面的作用

  分组实验

  20xx、5

  探究自然力量对山脉的影响

  演示实验

  20xx、6

  光滑的鹅卵石

  分组实验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第7篇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面向全体学生,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类竞赛活动。

  四、教学进度表

  略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第8篇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五年级四个班的科学。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等。《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以及有关眼睛的构造及保健方面的知识。《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

  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初浅知识;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解释与建立模型》和5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第9篇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进取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资料上分三个部分:经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经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资料,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经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之后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终经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资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明白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构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资料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502班和504班,每班学生均为50名左右,其中各班男生比例较大。从与其他教师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本事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教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本事、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资料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贴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必须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经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经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构成较强的科学探究本事。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景,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贴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进取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经过实验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参观访问竞赛。

  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

  主角扮演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

  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

  九、教学进度:

  注:以上仅为参考,具体教学进度将根据学校工作,机动安排。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第10篇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教五年级一班的科学课。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科学专职教师不够和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本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以地球内外的不断运动变化、声音的秘密、神秘的秋冬星空、生活中离不开的各种材料、水循环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二)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知道火山地震的成因。

  2.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以及噪音的危害与防治。

  3.了解秋冬季节的星空。

  4.知道各种材料特点与用途。

  5.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及相关知识。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习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六、各单元、各课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l.地球内部有什么2课时

  2.火山1课时

  3.地震1课时

  4.做一块卵石1课时

  5.各种各样的矿物1课时

  6.地表的变化1课时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

  7.声音的产生1课时

  8.谁能传播声音1课时

  9.怎样听到声音1课时

  10各种各样的声音1课时

  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1课时

  第三单元秋冬星空

  12.秋季星空2课时

  13冬季星空2课时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

  14.木材1课时

  15纸1课时

  16.陶瓷1课时

  17.金属1课时

  18.玻璃与塑料1课时

  19.材料的分类2课时

  第五单元

  20.蒸发1课时

  21沸腾1课时

  22.凝结1课时

  23.水的三态变化1课时

  24.小水滴的旅行3课时

  研究与实践

  1.研究学校里的噪声问题1课时

  2.材料与我们的生活1课时

  总课时:26课时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以郊区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自主探究》为指导思想,根据学校的发展大计和教科研的工作要点,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育人第一”的教育宗旨?。同时结合科学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教书育人的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创造性的开展科学教学工作,用心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从而使我校的科学教学有进一步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1、透过经历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调查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资料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善观察方法的过程。

  4、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5、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6、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的问题。

  7。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一样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透过对水的观察,持续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三、教学措施:

  为了较好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针对我们学校学生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科学学科存在的实际状况,结合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突破教材难点,解决重点,结合此刻三四年级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措施:

  (一)教学工作方面: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我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

  4、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忙、研讨中学习。

  6、课堂常规有序:课本、笔记本准备好摆放在书桌上,铃停准时上(下)课,互不侵占时间。

  7、课堂中随时提问评价给分:加分资料(发言、倾听、猜想、敢于提出不一样意见、合理的推荐、创新的设计等),进行及时评价反馈,让学生即时掌握自我的平时状况。

  8、实验实行评分考核:为了使每位学生的潜力都得到发展,实行小组长、实验员、记录员轮流制,实验记录考核制。

  9、要求学生平时多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或几个生活问题,真正实现科学的生活化。

  10、实行课课资料当堂理解掌握,下节课提问打分制度,单元一练一测验的模式,课堂作业,及时批改,让学生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而且作业也实施星级评定。

  (二)教师成长方面:

  1、认真参加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促使自我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平,为新课程实施带给有力保障。

  2、认真参加《科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活动,明确科学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经常进行科学研究,攻克难关,提高课程理解潜力。

  (三)科学特色活动

  1、科学幻想画:

  活动目的: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成为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热爱家乡,用心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活动资料:低年级学生能够全员参与,创作出与科学有关的敢于大胆创新,有好处的画作。优秀作品颁发获奖证书。

  2、明天小小科学家:

  活动目的: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动手潜力,让他们从小养成善于观察,敢于思考的潜力。透过开展科学发明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旁,是鲜活的,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发明创造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活动资料:学生能够利用身边的物品,自我设计创作,进行科学小发明。资料体裁不限,优秀作品会在全校进行展出。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第12篇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全册内容情况:苏教版国标本《科学》五年级下册是在五年级上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作为上一线索的延续,本册的主题确定为对“周围的和自身的观察、实践”,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神奇的机械”、“形状与结构”、“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岩石与矿物”、“人体的司令部”“交流与质疑”六个单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机械、形状与结构;人体与动物的延续;

  2、教学难点:岩石与矿物;交流与质疑。

  四、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

  1、什么叫机械1课时

  2、怎样移动重物2课时

  3、斜坡的启示1课时

  4、拧螺丝钉的学问1课时

  5、国旗怎样升上去1课时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1课时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1、折形状1课时

  2、搭支架1课时

  3、建桥梁1课时

  4、造房子2课时

  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

  1、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1课时

  2、动物怎样繁殖后代1课时

  3、我是怎样出生的1课时

  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

  1、认识常见岩石2课时

  2、认识矿物的性质2课时

  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1课时

  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

  1、大脑1课时

  2、神经1课时

  3、感觉1课时

  第六单元交流与质疑

  1、交流1课时

  2、质疑1课时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第13篇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上个学期的接触和了解,我发现五年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是异常高,科学基础也比较薄弱,可是他们对科学课还是有很浓厚的兴趣的,并且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本事,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乐于操作。可是两极分化很明显。有些同学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必须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学期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由于本学期探究的多是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规律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设计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学生还将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总之,新的资料,将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本册学习资料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每个单元教学约需10课时。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供给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忙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构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必须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仅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本事。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终构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一样的。

  (3)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善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三、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本事的培养是很有帮忙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本事,继续学习运用比较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忙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所以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忙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本事。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当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我的假设,经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具体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前概念,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开展教学。

  2、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5、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6、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7、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构成正确的解释。

  8、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第14篇

  一、基本情景分析

  本学期任教五年级二个班的科学。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进取性较高。可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明白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等。《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面镜或放大镜能够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以及有关眼睛的构造及保健方面的知识。《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明白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明白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铁的性质;明白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环》经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初浅知识;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解释与建立模型》和5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忙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进取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本事,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异常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坚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构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本事,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供给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忙、研讨中学习;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六、教学进度表

  (略)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第15篇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五年级二个班的科学。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等。《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以及有关眼睛的构造及保健方面的知识。《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初浅知识;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解释与建立模型》和5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学期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由于本学期探究的多是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规律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设计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学生还将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总之,新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本册教科书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八个课题,这八个课题即是学习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但在具体教学中可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三、主要材料清单:

  1、“生物与环境”单元

  1、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2、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大玻璃水箱(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2、“光”单元

  1、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2、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3、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

  3、“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

  1、风景照片、中国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

  2、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

  3、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

  4、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4、“运动和力”单元

  1、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

  2、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简单机械等;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简单机械与运动等。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与探究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

  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中的一类。

  2、了解骨骼、肌肉及其作用;了解人体的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的过程;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意识到个人对身体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了解人类需要那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了解动植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及特点;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使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

  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人光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知道光是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光的三原色、光的合成;做调色游戏;了解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及光的污染与防治;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能区分乐音与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止方法。

  4、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5、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的使用;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简单机械等;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简单机械与运动等。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如根据发霉馒头的外部表象,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三、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习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四、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

  五、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

  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第16篇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二)知识目标

  1.了解人体内部的秘密,人为什么要呼吸,心脏是怎样工作的

  2.了解我们怎样看到物体,怎样保护眼睛

  3.了解春夏季节的星空。

  4.了解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5.认识生活中的机械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二、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本册教材引入专题研究这一教学内容。

  包括以下几部分: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样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研究与实践。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生物、机械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科学对待新事物及STSE之间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变化所需的能量来源、科技与未来世界的紧密关系。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STSE各方面得到发展。

  四、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第17篇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资料上分三个部分:透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取”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透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资料,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透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之后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透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资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明白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构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资料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本学期教五(1)—五(5)班,随着孩子的成长,也经过了两年的科学学习,他们有了必须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孩子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1、整体学习状况: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潜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语数教学。

  3、儿童心理分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资料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贴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必须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透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好处。

  6、透过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潜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兴趣,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注重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透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构成较强的科学探究潜力。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新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状况,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贴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器材,取得学校的支持,再购入一批和教材相配套的器材。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注重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以平时表现和科学记录本为主要方式,关注构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6、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透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齐,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构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第18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这学期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五年级的学生平时能自主完成作业、能关心、留意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并试着利用以前学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这些现象;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性很高,但对活动的热情持续性不长;学习工具准备有一定难度,大部分同学的课前学具准备总是要打一些折扣,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总体来说五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的主动性仍旧不够,自觉性不高,可见学生对科学学习还是不够重视。

二、指导思想

以注重查漏补缺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提高,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目的要求

通过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四、复习措施

1、认真上好每一节复习课。组织学生进行全面复习每一课,再重点攻克重点和难点。

2、以教材为本,结合课堂作业册和练习卷内容讲解,记住一些科学概念,辨清科学事实,理解科学实验,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

3、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真复习。

4、采用多种复习方法,比如,老师出题,学生答;学生之间的你问我答。

5、以优帮差,加强督促与辅导,使每一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第19篇

  一、制定计划的目的

  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对于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儿童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新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本学期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

  二、制定计划的'依据

  1、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几个研究的主题,各个主题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进行构建,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结合,引领学生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及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2、学情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

  三、总体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总体措施方法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实验教学进度情况

  实验名称 自制电磁铁 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电磁铁的磁极 影子与气温 四季形成的原因 显微镜的使用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第20篇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STSE)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本册教材引入专题研究这一教学内容。教材围绕“生物与环境”这一组统一概念组织“生命世界”和地球宇宙“中的相关内容。包括六个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生物与环境、人与环境、冷与热、地表剧烈变化、环境与保护。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科学持新事物及STSE之间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STSE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

  a)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c)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d)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e)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f)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g)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h)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五、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以单元为内容单位,在课时安排上也以单元为主,并包括随时评价所用课时。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第21篇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学期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由于本学期探究的多是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规律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设计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学生还将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总之,新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 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本册教科书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八个课题,这八个课题即是学习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但在具体教学中可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三、主要材料清单:

  (1)“生物与环境”单元

  1、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2、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大玻璃水箱(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2)“光”单元

  1、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2、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3、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

  (3)“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

  1、风景照片、中国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

  2、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

  3、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

  4、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4)“运动和力”单元

  1、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

  2、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第22篇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STSE)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本册教材引入专题研究这一教学内容。教材围绕“生物与环境”这一组统一概念组织“生命世界”和地球宇宙“中的相关内容。包括六个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生物与环境、人与环境、冷与热、地表剧烈变化、环境与保护。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科学持新事物及STSE之间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STSE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3)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5)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7)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现在: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3、缺乏合作意识;4、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五、课时安排:本册教材以单元为内容单位,在课时安排上也以单元为主,并包括随时评价所用课时。(略)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第23篇

  一、教材分析

  五年级主要围绕“作用与平衡”这组统一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及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本册围绕“作用与平衡”统整教学内容,共设6单元,22个课题。

  本册侧重“作用与平衡”中的“平衡”,通过研究生命世界、物质世界以及地球与宇宙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向学生初步渗透自然界的物体无不在相互作用之中,物体间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达到平衡‘而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又可以产生一次新的平衡现象。因此,自然界的物质永远都处在相互作用之中。

  二、本册总目标

  通过本册学习,使学生:

  1、 能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滑轮、斜面、齿轮等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通过观察分析资料发现动物、植物有着多种繁殖方式;能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对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做出有根据的假设;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地表的变化;设计、制作能完成一定任务的工具。

  2、始终保持对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状态的兴趣以及对未解之迷和生物技术的好奇,并积极关注相关研究的发展;感受生命延续过程的复杂多样,进一步树立珍爱生命、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能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学会并初步形成分工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能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积极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能通过收集资料、亲历科学实验列举简单机械的使用,体会到利用简单机械能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举例说明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繁殖方式,发现生物的许多特征是遗传的,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分析实例找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能描述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改变的作用,能说出各种岩石是由各种矿物组成的。

  4、 能感受一些工具和简单机械的运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能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并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技术们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利弊;能提出保护环境、保护矿产资源的建议;能讲述科学家的故事,关注工具发明和使用的发展史。

  三、本册的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操作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用科学感情。落实三维目标,体现素质教育,实现本学科的素质。

  四、本册的教学方法

  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使用新课程的教学策略;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创新发展。搞好各种活动,做好每个实验。

  五、课时安排

  1.怎样才能省力……………………………………….1课时

  2.撬棍的学问……………………………………….…1课时

  3.轮子的妙用……………………………………………1课时

  4.斜坡的学问……………………………………………2课时

  5.自行车…………………………………………………2课时

  6.小鸟和小猫……………………………………………2课时

  7.落地生根………………………………………………2课时

  8.相似与差异………………………………………….…2课时

  9.克隆羊――多莉………………………………………2课时

  10.生命从哪里来………………………………………..2课时

  11.寻找进化的证据……………………………………..2课时

  12.生物进化的秘密……………………………………..2课时

  13.山脉的变化…………………………………………..2课时

  14.沙洲的形成…………………………………………..2课时

  15.溶洞里的钟乳石……………………………………..2课时

  16.人类改变地表………………………………………..2课时

  17.常见矿物……………………………………………...2课时

  18.金属的来历……………………………………………2课时

  19.煤与石油………………………………………. ……..2课时

  20.矿产资源………………………………………. ……..2课时

  21.工具――人类的帮手…………………………. ……..2课时

  22.机器人………………………………………………….1课时

  共计40课时,机动五课时。

  六、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25人,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成绩良好,个别学生学习不用功,成绩较差。本班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改革的基本设想

  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使用新课程的教学策略;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创新发展。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第24篇

  一、教材分析

  五年级主要围绕“作用与平衡”这组统一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及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本册围绕“作用与平衡”统整教学内容,共设6单元,22个课题。

  本册侧重“作用与平衡”中的“平衡”,通过研究生命世界、物质世界以及地球与宇宙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向学生初步渗透自然界的物体无不在相互作用之中,物体间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达到平衡‘而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又可以产生一次新的平衡现象。因此,自然界的物质永远都处在相互作用之中。

  二、本册总目标

  通过本册学习,使学生:

  1、 能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滑轮、斜面、齿轮等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通过观察分析资料发现动物、植物有着多种繁殖方式;能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对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做出有根据的假设;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地表的变化;设计、制作能完成一定任务的工具。

  2、始终保持对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状态的兴趣以及对未解之迷和生物技术的好奇,并积极关注相关研究的发展;感受生命延续过程的复杂多样,进一步树立珍爱生命、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能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学会并初步形成分工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能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积极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能通过收集资料、亲历科学实验列举简单机械的使用,体会到利用简单机械能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举例说明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繁殖方式,发现生物的许多特征是遗传的,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分析实例找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能描述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改变的作用,能说出各种岩石是由各种矿物组成的。

  4、 能感受一些工具和简单机械的运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能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并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技术们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利弊;能提出保护环境、保护矿产资源的建议;能讲述科学家的故事,关注工具发明和使用的发展史。

  三、本册的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操作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用科学感情。落实三维目标,体现素质教育,实现本学科的素质。

  四、本册的教学方法

  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使用新课程的教学策略;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创新发展。搞好各种活动,做好每个实验。

  五、课时安排

  1.怎样才能省力……………………………………….1课时

  2.撬棍的学问……………………………………….…1课时

  3.轮子的妙用……………………………………………1课时

  4.斜坡的学问……………………………………………2课时

  5.自行车…………………………………………………2课时

  6.小鸟和小猫……………………………………………2课时

  7.落地生根………………………………………………2课时

  8.相似与差异………………………………………….…2课时

  9.克隆羊——多莉………………………………………2课时

  10.生命从哪里来………………………………………..2课时

  11.寻找进化的证据……………………………………..2课时

  12.生物进化的秘密……………………………………..2课时

  13.山脉的变化…………………………………………..2课时

  14.沙洲的形成…………………………………………..2课时

  15.溶洞里的钟乳石……………………………………..2课时

  16.人类改变地表………………………………………..2课时

  17.常见矿物……………………………………………...2课时

  18.金属的来历……………………………………………2课时

  19.煤与石油………………………………………. ……..2课时

  20.矿产资源………………………………………. ……..2课时

  21.工具——人类的帮手…………………………. ……..2课时

  22.机器人………………………………………………….1课时

  共计40课时,机动五课时。

  六、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25人,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成绩良好,个别学生学习不用功,成绩较差。本班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改革的基本设想

  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使用新课程的教学策略;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创新发展。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第25篇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本站范文之教学工作计划: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二、教材分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教学进度表(略)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第26篇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简单机械等;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简单机械与运动等。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与探究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

  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中的一类。

  2、了解骨骼、肌肉及其作用;了解人体的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的过程;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意识到个人对身体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了解人类需要那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了解动植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及特点;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使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

  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人光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知道光是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光的.三原色、光的合成;做调色游戏;了解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及光的污染与防治;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能区分乐音与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止方法。

  4、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5、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的使用;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简单机械等;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简单机械与运动等。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如根据发霉馒头的外部表象,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三、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习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四、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

  五、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

  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第27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科学课,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生物与环境”“船的研究”“环境与我们”和“热”四个单元组成。四个单元分别隶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和“物质科学领域”。本册教科书的整体编排,以核心概念的进阶发展为线索,整体设计教学活动,兼顾四个领域的年段安排,着力发展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生物与环境”单元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对生物个体基本特征进行过观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教学活动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绿豆切入,再扩展到其他植物、动物以及非生物因素,让学生经历从个体研究到发现联系、再到形成系统意识的学习过程。本单元明确提出“对比实验需要控制改变的条件和不变的条件”,为变量控制实验打下基础。本单元共7课,从研究植物对环境的生存需求开始,接着研究动物对环境的生存需求,最后探索动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初步建构“生态系统”的概念。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对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的认识逐渐加深,最终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初步建立“大自然”观。

  “船的研究”单元的学习,与上一版的“浮力”单元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强调“浮力”概念,也不再具体研究浮力、重力与物体沉浮的关系,而是以船的材料、结构、动力等发展演变为内容,引导学生在认识、设计、制作船的实践活动中,初步感知浮力,体验生产生活需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本单元以船的演化史为线索,引导学生认识造船技术经历了材料、结构、动力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开展设计与制作船的动手实践活动,深入体验人类为了提升船只的载重量、稳定性、动力性能,对造船材料、内外部构造、动力装置等进行的不断改进和发明。本单元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技术与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在优化工程模型中发展动手能力,体会技术与工程的思维特点。

  环境问题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内容。“环境与我们”单元的学习,先从宏观方面入手,介绍地球为人类提供的珍贵而独特的生存条件,以及地球面临的复杂、严重的环境问题,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问题的欲望。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研究学生经常接触的水资源问题和垃圾处理问题、合理利用能源问题、资源再生问题等,让学生感受到环境问题跟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最后以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为目标导向,由学生分组讨论并模拟答辩现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对几个环境问题的探索,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帮助学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热是一种能量形式,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定难度。“热”单元的学习,从观察水温的变化开始,对热现象进行观察。然后观察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变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气体、固体和液体三态的转化及与温度的关系、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材料的导热性能等一系列的活动。建构热与物体变化的关系,从而了解热作为能量的一种形式,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进行科学探究,可以促进学生提升探究能力和探究兴趣。在研究热传递的方式后,利用热传递的性质来创造性地制作保温杯,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建构这些主要概念。

  本册四个单元的设计,充分考虑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按照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与内容,精心设计探究实践的主题,通过学生实践,帮助学生建构起相关科学概念。同时注重对比实验在不同年段的进阶安排,四个单元的设计与编排在实验方法上有新的安排,在技术与工程实践上有了比较明确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科学概念目标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2.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3.动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栖息地能满足动植物的基本生存需要。4.动植物的身体结构有助于适应其生存的环境。5.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会通过一些特定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6.不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或动物,如植物为动物提供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之间就形成了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7.由于自然或人为影响引起栖息地改变,会对生活在该地的动植物产生影响。8.栖息地内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生态系统。科学探究目标1.能基于已有种植经验,从种子的萌发条件、生长环境需求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问题。2.能基于已有的知识,对种子萌发条件、生长环境需求等角度提出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3.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对比实验探究计划。4.有控制变量的意识,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蚯蚓的生长环境。5.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信息。6.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7.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研究报告。8.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对研究动物和植物与其生存环境所需条件以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2.能基于观察与调查等实践活动所得信息为依据做出严谨的判断,但不急于下结论。3.在科学研讨活动中,能基于集体论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从而完善自己的认识。4.能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调整自己的观点,最终形成集体的认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认识到人类、动植物、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2.在科学实践研究中,发现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与同区域内其他生物、非生物都3.有密切联系,形成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4.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会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从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产生影响,因此通过保护环境就可以保护其他生物。

  四、达成目标的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面向全体学生,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类竞赛活动。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时间内 容备注12.28-3.6始业课;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第2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23.7-3.13第3课绿豆苗的生长;第4课蚯蚓的选择;机动1课时33.14-3.20第5课当环境改变了;第6课食物链和食物网;机动1课时43.21-3.27第7课设计和制作生态瓶;单元小结2课时53.28-4.3第1课船的历史;第2课用浮的材料造船;机动1课时64.4-4.10第3课用沉的材料造船;第4课增加船的载重量;清明假期74.11-4.17第5课给船装上动力;第6课设计我们的小船;机动1课时84.18-4.24第7课制作与测试我们的小船;单元小结2课时。94.25-5.1第1课地球——宇宙的奇迹;机动1课时劳动节假期10

  5.2-5.8

  第2课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第3课珍惜水资源;机动1课时11

  5.9-5.15

  第4课解决垃圾问题;第5课合理利用能源;机动1课时12

  5.16-5.22

  第6课让资源再生;第7课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单元小结1课时13

  5.23-5.29

  第1课温度与水的变化;第2课水的蒸发和凝结;机动1课时14

  5.30-6.5

  第3课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机动1课时六一、端午节假期15

  6.6-6.12

  第4课热在金属中的传递;第5课热在水中的传递;机动1课时16

  6.13-6.19

  第6课哪个传热快;第7课做个保温杯;单元小结1课时17

  6.20-6.26

  期末复习18

  6.27-7.3

  期末复习、复习考试

  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第28篇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全册内容情况:苏教版国标本《科学》五年级下册是在五年级上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作为上一线索的延续,本册的主题确定为对“周围的和自身的观察、实践”,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神奇的机械”、“形状与结构”、“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岩石与矿物”、“人体的司令部”“交流与质疑”六个单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机械、形状与结构;人体与动物的延续;

  2、教学难点:岩石与矿物;交流与质疑。

  四、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 神奇的机械

  1、什么叫机械 1课时

  2、怎样移动重物 2课时

  3、斜坡的启示 1课时

  4、拧螺丝钉的学问 1课时

  5、国旗怎样升上去 1课时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1课时

  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

  1、折形状 1课时

  2、搭支架 1课时

  3、建桥梁 1课时

  4、造房子 2课时

  第三单元 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

  1、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 1课时

  2、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1课时

  3、我是怎样出生的 1课时

  第四单元 岩石与矿物

  1、认识常见岩石 2课时

  2、认识矿物的性质 2课时

  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1课时

  第五单元 人体的“司令部”

  1、大脑 1课时

  2、神经 1课时

  3、感觉 1课时

  第六单元 交流与质疑

  1、交流 1课时

  2、质疑 1课时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第29篇

  一、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简单机械”和“形状与结构”的内容,重点体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突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繁殖”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在孩子们生活的周围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的相互组合形成的神奇机器,无时无刻不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就是要引导、鼓励孩子们对生活中一些典型的简单机械进行探究,让他们通过一个个亲历的活动,探索简单机械的秘密,发现应用它们的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上,通过“别有洞天”的探究活动,形成形状与结构的初步认识,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同时通过学生寻找“形状与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觉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围绕“怎样延续后代的”这个话题,比较全面地讨论了植物、动物、人的繁殖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体会到生命来之不易,从而产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感情。

  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原安排在四年级下册,《昼夜与四季》在小学不再学习)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通过看图讨论、阅读资料,初步了解岩石是怎样形成的;还要让学生了解矿物的特征,知道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另外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岩石与矿物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在破坏着环境;岩石与矿物资源在日益枯竭,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

  第五单元《交流与质疑》,属于新编教材的科学探究过程技能学习与训练的内容,整套教材中的安排顺序是:三上——提出问题,三下——观察与测量,四上——排序与分类,四下——调查与预测,五上——解释与建立模型,五下——交流与质疑,六上——假设与实验,六下——拓展与应用。八册教材,每册教材都有它的着重训练点。本单元教学首先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交流与质疑,接着让学生通过图片阅读、范例示范以及讨论交流明白如何与同伴去交流,怎样去质疑。

  二、教学建议

  1.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探究性的活动,这些探究性的活动离不开结构性的材料。如“机械”单元需要的各种简单机械,“形状与结构”单元的“建筑材料”,这些有的是需要学生自己在课前搜来的,有的是需要教师为孩子们准备好的。而现在科学课上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由于一费制的关系,好多学校的科学材料并不是很充足的,而且学生手中的材料袋也没有了,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找到我们所需要的材料,如果没有这种材料我们该如何找到其它材料去代替。另外,一些孩子在课前不准备材料让好多科学教师头疼,建议科学教师课前在每个班上张贴材料单,通知孩子们需要带哪些材料。有了结构性的材料,才算是做好了探究的准备工作。

  2.重新审视《岩石与矿物》单元

  由于苏教版教材大的调整,原先处于四年级下册的《岩石与矿物》单元被安排到了五年级下册,也就是说原先学过的内容还要再学一次。科学教师要重新审视这一单元,将这一单元的内容与以前的四年级的内容相比较,在课次上有什么调整,在活动上有没有增删,努力考虑编者的意图,为何要做这些调整。对于这些调整,一线教师要思考:我该如何在课堂上落实这些新的调整,既不能走老路,也不能采取“不教”了事,而要在以前学的基础上做到如何提升。

  3.慎重对待《我们怎样延续后代》单元

  这一单元涉及到动植物的繁殖问题,课堂上呈现动植物的繁殖话题,问题不是太大,但在这个单元里涉及到“人是怎样出生的”这个敏感的话题,好多老师和家长都不敢轻易的涉及到这个话题,一些家长更是遮遮掩掩,这样给孩子造成了许多误解及一些不健康的价值倾向。《我是怎样出生的》是对以往教材的大胆突破,现代信息社会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与其让充满好奇的孩子“自行获取”,不如和他们一起坦然地讨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认识。所以科学老师要和家长取得共识,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帮助,创设一个良好的健康的氛围,和孩子们一同面对这个科学话题。

  4.动手与动脑结合,过程与结果并重

  本册教材中有许多动手做的内容,科学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动起来。不仅要动手,更要动脑,要做到心灵手巧。如让学生设计一套方案,制定一个探究计划,绘制一张图纸等,要创造多种情境去让孩子们去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在探究及制作的活动过程中,要让孩子们明白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不能虎头蛇尾,要有始有终。同时让他们明白最后的结果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探究能力的唯一标准,要知道在过程中的付出也是相当重要。科学教师既不能重过程轻结果,更不能重结果轻过程,应该做到两手一起抓。

  5.关注孩子的差异,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在孩子们合作及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肯定会显现出水平上的差异,这是必然的。尤其是在设计与制作方面可能更多的还存在性别、性格上的差异。然而多元智能向我们提出,孩子不存在着好与坏,只在发展区域上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而不分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等,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他可爱的地方,都有他优秀的地方。我们要创设多种条件早日启发出他们的优秀,让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树立起自信与乐观的人生态度。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第30篇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简单机械”和“形状与结构”的内容,重点体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突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繁殖”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在孩子们生活的周围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的相互组合形成的神奇机器,无时无刻不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就是要引导、鼓励孩子们对生活中一些典型的简单机械进行探究,让他们通过一个个亲历的活动,探索简单机械的秘密,发现应用它们的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上,通过“别有洞天”的探究活动,形成形状与结构的初步认识,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同时通过学生寻找“形状与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觉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围绕“怎样延续后代的”这个话题,比较全面地讨论了植物、动物、人的繁殖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体会到生命来之不易,从而产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感情。

  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原安排在四年级下册,《昼夜与四季》在小学不再学习)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通过看图讨论、阅读资料,初步了解岩石是怎样形成的;还要让学生了解矿物的特征,知道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另外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岩石与矿物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在破坏着环境;岩石与矿物资源在日益枯竭,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

  第五单元《交流与质疑》,属于新编教材的科学探究过程技能学习与训练的内容,整套教材中的安排顺序是:三上——提出问题,三下——观察与测量,四上——排序与分类,四下——调查与预测,五上——解释与建立模型,五下——交流与质疑,六上——假设与实验,六下——拓展与应用。八册教材,每册教材都有它的着重训练点。本单元教学首先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交流与质疑,接着让学生通过图片阅读、范例示范以及讨论交流明白如何与同伴去交流,怎样去质疑。

  二、教学建议

  1.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探究性的活动,这些探究性的活动离不开结构性的材料。如“机械”单元需要的各种简单机械,“形状与结构”单元的“建筑材料”,这些有的是需要学生自己在课前搜来的,有的是需要教师为孩子们准备好的。而现在科学课上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由于一费制的关系,好多学校的科学材料并不是很充足的,而且学生手中的材料袋也没有了,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找到我们所需要的材料,如果没有这种材料我们该如何找到其它材料去代替。另外,一些孩子在课前不准备材料让好多科学教师头疼,建议科学教师课前在每个班上张贴材料单,通知孩子们需要带哪些材料。有了结构性的材料,才算是做好了探究的准备工作。

  2.重新审视《岩石与矿物》单元

  由于苏教版教材大的调整,原先处于四年级下册的《岩石与矿物》单元被安排到了五年级下册,也就是说原先学过的内容还要再学一次。科学教师要重新审视这一单元,将这一单元的内容与以前的四年级的内容相比较,在课次上有什么调整,在活动上有没有增删,努力考虑编者的意图,为何要做这些调整。对于这些调整,一线教师要思考:我该如何在课堂上落实这些新的调整,既不能走老路,也不能采取“不教”了事,而要在以前学的基础上做到如何提升。

  3.慎重对待《我们怎样延续后代》单元

  这一单元涉及到动植物的繁殖问题,课堂上呈现动植物的繁殖话题,问题不是太大,但在这个单元里涉及到“人是怎样出生的”这个敏感的话题,好多老师和家长都不敢轻易的涉及到这个话题,一些家长更是遮遮掩掩,这样给孩子造成了许多误解及一些不健康的价值倾向。《我是怎样出生的》是对以往教材的大胆突破,现代信息社会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与其让充满好奇的孩子“自行获取”,不如和他们一起坦然地讨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认识。所以科学老师要和家长取得共识,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帮助,创设一个良好的健康的氛围,和孩子们一同面对这个科学话题。

  4.动手与动脑结合,过程与结果并重

  本册教材中有许多动手做的内容,科学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动起来。不仅要动手,更要动脑,要做到心灵手巧。如让学生设计一套方案,制定一个探究计划,绘制一张图纸等,要创造多种情境去让孩子们去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在探究及制作的活动过程中,要让孩子们明白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不能虎头蛇尾,要有始有终。同时让他们明白最后的结果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探究能力的唯一标准,要知道在过程中的付出也是相当重要。科学教师既不能重过程轻结果,更不能重结果轻过程,应该做到两手一起抓。

  5.关注孩子的差异,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在孩子们合作及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肯定会显现出水平上的差异,这是必然的。尤其是在设计与制作方面可能更多的还存在性别、性格上的差异。然而多元智能向我们提出,孩子不存在着好与坏,只在发展区域上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而不分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等,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他可爱的地方,都有他优秀的地方。我们要创设多种条件早日启发出他们的优秀,让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树立起自信与乐观的人生态度。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扩展阅读: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扩展阅读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重点之一是运动和力的关系。力表现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跟运动联系在一起。物体的运动状况的变化都是力作用的结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弹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单元中,学生要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预测、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运用数据进行解释、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制作小车等,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发展对探究的兴趣,也是教材的意图之一。

  教材的重点之二是“生物与环境”就是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本单元将侧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进行重点研究。以生态瓶的建造、观察和改变控制条件为线索来进行探究活动,探究食物关系平衡破坏后的生态状况,进一步认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在活动中,需要对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行激发和保护,鼓励学生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活动记录,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预测和验证的必要性,经历简单的方案设计并实践的过程,在改变控制条件的活动中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交流。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 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参观访问竞赛

  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

  七、具体安排:

  周次内容

  1怎样才能省力

  2撬棍的学问

  3轮子的妙用

  4斜坡的科学、自行车

  5小鸟和小猫

  6落地生根

  7相似与差异

  8克隆羊----多莉

  9生命从哪里来、寻找进化的证据

  10期中考试

  生物进化的秘密

  12

  山脉的变化、沙洲的形成

  13

  溶洞里的钟乳石、人类改变地表

  14

  常见矿物

  15

  金属的来历

  16

  煤和石油

  17

  矿产资源

  18

  工具----人类的帮手、机器人

  19

  期末复习

  20

  期末考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扩展阅读第2篇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五年级二个班的科学。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等。《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以及有关眼睛的构造及保健方面的知识。《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初浅知识;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解释与建立模型》和5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二)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学期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由于本学期探究的多是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规律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设计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学生还将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总之,新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本册教科书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八个课题,这八个课题即是学习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但在具体教学中可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三、主要材料清单:

  1、“生物与环境”单元

  1、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2、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大玻璃水箱(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2、“光”单元

  1、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2、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3、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

  3、“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

  1、风景照片、中国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

  2、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

  3、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

  4、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4、“运动和力”单元

  1、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

  2、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扩展阅读第3篇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教五年级的科学课。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科学专职教师不够和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本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以地球内外的不断运动变化、声音的秘密、神秘的'秋冬星空、生活中离不开的各种材料、水循环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二)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知道火山地震的成因。

  2、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以及噪音的危害与防治。

  3、了解秋冬季节的星空。

  4、知道各种材料特点与用途。

  5、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及相关知识。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扩展阅读第4篇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齐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本事,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我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异常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我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我的假设。

  4、坚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构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全册资料情景:

  新编《科学》五年级是在四年级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作为上一线索的延续,本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生物与环境”、“在阳光下”、“材料”、“健康生活”等单元,

  (二)各单元资料和课时情景:

  1、生物与环境单元:着重引导学生经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学习用比较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资料,能按要求设计出自我的实验计划。

  2、在阳光下单元:引导学生经过运用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了解关于太阳的知识;能以自我的方式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同学分享;能根据自我搜集的关于太阳的资料,提出一些自我感兴趣的研究主题;能与同学愉快合作开展“讲太阳的故事”的主题活动,经过讲“关于太阳的故事”,意识到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研究关于太阳的活动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明白许许多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都与太阳有关系;了解一些初步的关于太阳的基本知识。

  3、材料单元: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常见材料的显著特征;能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开展研究活动;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经过对材料特征的研究,意识到周围的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经过小组的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对研究材料特征的活动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明白周围的材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明白周围的物品是由材料构成的,能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4、健康生活单元:引导学生经过实际体验或查阅资料、联系自我的生活经验等方法,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及功能,培养学生经过间接的手段获取有关人体内部器官知识的本事、查阅资料进行对照的本事;使学生懂得保护消化器官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明白怎样爱护消化器官,促使学生自觉地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注重饮食卫生;

  (三)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十分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经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构成较强的科学探究本事,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难点:

  各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四、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扩展阅读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资料上分三个部分:经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经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资料,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经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之后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终经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资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明白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构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资料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本学期教五(1)―五(5)班,随着孩子的成长,也经过了两年的科学学习,他们有了必须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孩子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1、整体学习状况: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本事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语数教学。

  3、儿童心理分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资料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贴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必须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经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6、经过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本事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兴趣,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注重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经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构成较强的科学探究本事。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新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景,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贴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进取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器材,取得学校的支持,再购入一批和教材相配套的'器材。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注重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以平时表现和科学记录本为主要方式,关注构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6、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经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齐,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构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扩展阅读第6篇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从如下四个方面:

  1、有趣的动物

  2、到苗圃去

  3、能源与矿产

  4、环境污染与保护等来选取与编排的,使学生从动物的生活,植物的生长,能源矿产的分布、储存、利用,环境的污染及保护等来探讨与学习。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基础,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学生农村生活实际,对动植物的兴趣与观察等较适合本学科的学习与探究,更适合本内容的加强与提升。但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共同探究的合作不能互相配合,只注重动手不注意观察总结。对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实验,操作不精密。本学科中学生对污染问题缺少实际实例以及认识模糊的现象,需要在教学中注意。

  三、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植物的名称。了解更多的动物、植物种类,感受生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2、知道不同的动物食性、运动方式、生殖方式,以及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

  3、知道植物繁殖方式、种子结构、生长规律,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收集现代技术繁殖动植物的相关资料,了解一些现代的繁殖技术。认识现代技术手段在繁殖动、植物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

  4、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意识到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

  5、经历较为完整的收集信息-整理证据-分析数据-形成认识的探究学习过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6、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设计调查活动计划,详细描述调查目标、调查方法、预设调查手段,设计调查活动表格,完成相关内容记载,并归纳调查结果形成结论。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对建立假设和提出结论的重要性。

  7、通过实践掌握植物幼苗移栽的基本方法,完成移栽后的观察记录,了解到移栽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8、知道人类利用能源的实例;知道人类利用水力风力,煤、石油、天然气的探究经历及其使用、开发。知道能源的合理开发的意义。珍惜有限能源,能结合“乱采滥用”矿产资源现象,提出保护矿产资源的措施。

  9、知道金属具有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等共同特点。经历对金属共同特点的探究过程,能利用简单的表格整理实验现象。

  10、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知道铝土矿、赤铁矿、黄铜矿的特点;经历对铝土矿、赤铁矿、黄铜矿的观察过程;学会制作矿石标本的方法。乐于参加观察矿石和制作矿石标本的活动。

  11、知道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以及如何保护矿产资源;知道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12、知道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一个由空气、水、土地和其他生物等共同构成的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的体系。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13、了解人类活动对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意识到物质的利用对人具有有利和有害的方面,以及正确使用物质的重要性。

  14、注意安全与健康,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知道水域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意识到人对环境负有责任,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15、能针对不同的问题和需要采用不同的探究方法。懂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知道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四、创新教学设计:

  1、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的,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学生学习。

  2、注意培养学生由部分到整体,由现象到本质的探究方法。

  3、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开展交流探究,积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扩展阅读第7篇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学习,科学教科书也将展示一系列新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为更好的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我对本册教材、班级学生情况等方面作了细致地学习或分析,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班级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1人。五年级学生应该已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再加上儿童与生俱来的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对科学学科的学习肯定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习检测约8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40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本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4、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一条及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第二条及第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与本册教学所涉及的相关法律。

  四、主要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5)

  (2)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玻璃水槽(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2、第二单元“光”

  (1)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2)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3)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风景照片、中国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或多媒体课件。

  (2)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

  (3)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

  (4)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1)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

  (2)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

  (3)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

  (4)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五、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力做一名称职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在“种子与发芽实验”这一环节,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一条及第四十六条;在“维护生态平衡”这一环节,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在“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这环节,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第二条及第八条等与本册教学有关的法律。

  六、教学进度表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扩展阅读第8篇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自查报告网范文之教学工作计划: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二、教材分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扩展阅读第9篇

  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而且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与提高,也可弥补知识的缺陷,使基本技能进一步熟练。临近期末,为了有效地进行复习,特制定本计划。

  一、复习目标

  1、巩固知识、强化记忆。通过复习,把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2、温故知新、拓宽加深。在复习过程中要通过知识的内在联系,把零散的、片断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达到横向拓宽知识,纵向深化知识的目的。

  3、发展能力、综合提高。在复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和启发,使学生的概括和整理知识的能力、记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科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都有较大提高,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能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二、复习内容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3)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第二单元《光》:(1)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2)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3)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2)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1)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2)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3)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4)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复习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设计控制变量实验。

  2、难点: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

  四、保障措施

  1、加强复习的计划性。我先根据要复习的内容和复习课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详细地写出复习课教案,并注意复习内容的系统性,把已学的知识系统进行归类。

  2、注意复习课的针对性。我把复习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易出错或失误的内容方面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把一般复习和重点复习结合起来。通过一般复习重复已学的内容,帮助学生记忆。而重点复习则针对学生容易混淆或感到困难的项目进行重点讲解并着重进行复习性练习,。

  3、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努力使“重复”变为生动积极的“再现”,寓能力培养于整个复习过程之中,切忌教师“垄断”复习课堂。

  五、复习安排

  1、知识回顾:分单元内容进行复习(已做好各单元复习ppt)

  2、专题训练:(1)基础知识训练:侧重一些概念,试验及其结论。(2)解决问题训练。

  3、测验讲评:出一些综合类试卷,检测学生的复习情况。

  4、针对练习:查漏补缺,针对学生暴露的一些问题,再一次补充复习。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扩展阅读第10篇

关于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的工作计划

  现在国家正在大力进行教育改革,对学生的课程也在不断的改进,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最适合中国教育的路子。让更多的学生不再厌学,教学也变得更加的简单。

  所以这学期的五年级教科书教育就成了承上启下的很重要的学期了,最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要提前制定好,让这个学期的教学更好的执行。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4、以科学概念作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和思想,逐步形成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三、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等。

  四、学生情况分析:

  1、学习心理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整体学习状况:五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科学课,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

  3、已有知识经验: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

  五、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地球的运动”。

  第一单元“沉和浮”。本单元将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浮沉,形成他们关于对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现象的解释,而且能够明白物体与被放液体间的相互关系。当学生开始理解了他们所观察的结果之后,他们将鉴别出导致物体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本单元设计的对物体沉浮的解释有两条途径,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是用密度的概念解释沉浮现象。因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也有密切关系,因此,将物体的沉浮原因定位在物体的密度上。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密度概念要求过高,因此,教科书没有直接出现密度概念,而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用同体积的重量作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密度的前科学概念。

  第二单元“热”。热是一种能量形式。然而,在小学阶段,让小学生探究“热”,更主要的还是观察和思考一些与物体冷热程度有关的现象一热现象。例如气体、固体和液体三态的转化及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摩擦生热及热传递等。关于热现象,学生们已经有了不少的经验,尤其是在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水的变化”单元,学生们观察探究了温度和水的形态变化的关系,他们已经观察到了物质由于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显著变化一物体状态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是从渐变到突变的。在这一个单元,我们将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时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时间运动的轨迹,是根据其他物体的有规律运动的轨迹来记录的。所以,本单元学习“时间测量”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事物有规律运动”的认识活动过程。本单元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擒纵器……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多角度地、持续地收集地球运动的证据,如:资料、理论、模拟实验的结果等,需要对证据进行批判性的逻辑加工,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这些都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一个较全面的挑战。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及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等。

  七、基本措施:

  1、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2、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面向全体学生,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类竞赛活动。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扩展阅读第11篇

  所以这学期的五年级教科书教育就成了承上启下的很重要的学期了,最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要提前制定好,让这个学期的教学更好的执行。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4、以科学概念作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和思想,逐步形成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三、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等。

  四、学生情况分析

  1、学习心理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整体学习状况:五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科学课,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

  3、已有知识经验: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

  五、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地球的运动”。

  第一单元“沉和浮”。本单元将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浮沉,形成他们关于对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现象的解释,而且能够明白物体与被放液体间的相互关系。当学生开始理解了他们所观察的结果之后,他们将鉴别出导致物体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本单元设计的对物体沉浮的解释有两条途径,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是用密度的概念解释沉浮现象。因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也有密切关系,因此,将物体的沉浮原因定位在物体的密度上。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密度概念要求过高,因此,教科书没有直接出现密度概念,而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用同体积的重量作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密度的前科学概念。

  第二单元“热”。热是一种能量形式。然而,在小学阶段,让小学生探究“热”,更主要的还是观察和思考一些与物体冷热程度有关的现象一热现象。例如气体、固体和液体三态的转化及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摩擦生热及热传递等。关于热现象,学生们已经有了不少的经验,尤其是在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水的变化”单元,学生们观察探究了温度和水的形态变化的关系,他们已经观察到了物质由于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显著变化一物体状态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是从渐变到突变的。在这一个单元,我们将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时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时间运动的轨迹,是根据其他物体的有规律运动的轨迹来记录的。所以,本单元学习“时间测量”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事物有规律运动”的认识活动过程。本单元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擒纵器……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多角度地、持续地收集地球运动的证据,如:资料、理论、模拟实验的结果等,需要对证据进行批判性的逻辑加工,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这些都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一个较全面的挑战。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及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等。

  七、基本措施

  1、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2、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面向全体学生,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类竞赛活动。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三十篇)】相关文章: